安徽省骨科护理人员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与态度调查

2020-12-28 01:52祁金梅李伦兰王琴琴李秀玲
临床护理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性骨折骨质疏松症骨科

祁金梅 李伦兰 张 静 刘 静 于 侠 王琴琴 汪 琴 李秀玲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中国慢性病的第三位,形势严峻,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2]。研究表明[3],2016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6%,其中男性为23%,女性为49%。骨质疏松症初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4]。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好发于脊柱、髋部和前臂,可使患者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骨质疏松症可防可治,健康教育是疾病预防最经济、有效的手段[6]。骨科护理人员是承担临床护理践行及健康教育的关键角色,骨科护理人员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态度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的效果有显著影响,而目前医护人员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关注度不高[7]。本研究在安徽省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开展骨科护理人员骨质疏松症知识、信念及行为水平的现状调查,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开展规范化培训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进一步完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健康教育,提高骨科护理人员的专科素养。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月~2月选取安徽省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的骨科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持有护理专业的学历及护理人员注册证;(2)从事骨科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3)知情同意,自愿参加。

1.2 方法

采用问卷星调查法,参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17)及国内外骨质疏松症及其认知相关调查问卷,自行设计编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第一部分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医院等级、科室、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及健康知识及相关培训内容。(2)第二部分为问卷题目,内容涉及骨质疏松症基础知识、诊疗知识、相关危险因素知识、预防知识4个方面。共40道题目,其中30道单项选择题,10道多项选择题,答对赋值1分,答错0分,多选题多选和少选不得分。(3)第三部分为对骨质疏松症的态度和行为,获取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途径:为单选或多选题,选择认为最准确的1项或多项并计算其所占比例。

1.3 资料收集

借助问卷星,通过发放电子问卷获得问卷数据。调查遵循自愿、知情同意和匿名保密的原则,要求被调查者自行独立完成问卷。为保证问卷质量,在线设计逻辑核查,避免逻辑错误,并利用问卷星设置同一地址或同一电脑手机,只能填写一次,以防止重复填写。本次共发放问卷655份,回收问卷655份,有效回收率 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655名骨科护理人员中, 男性11人(1.68%); 女性644人(98.32%)。三甲医院415人(63.36%),三乙医院145人(22.14%),二级医院95人(14.5%)。本科及以上419人(63.97%) 。从事骨科护理工作3年以上人员519人(79.24%)。 初级职称470人(71.76%),中级职称178人(27.18%);高级职称7人(1.07%)。414人(63.21%)参加过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学习。653人(99.69%)认为有必要参加培训。

2.2 骨科护理人员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表1

表1 骨科护理人员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认知情况(n=655)

2.3 不同特征的骨科护理人员对骨质疏松症认知的单因素分析,表2

表2 不同特征骨科护理人员对骨质疏松症认知的单因素分析

2.4 骨科护理人员对骨质疏松症认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3

以骨质疏松症认知得分总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否参加过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学习和骨质疏松症相关培训是否必要为显著影响因素(P<0.05)。

表3 骨科护理人员对骨质疏松症认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5 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及期望继续深入了解内容

骨科护理人员了解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途径由多至少依次为医学书籍(71.15%)、参加医院培训(67.94%)、文献学习(66.57%)、网络平台(63.05%)、其他途径(45.04%)、参加学术会议(43.05%),未进行相关内容学习84(12.82%)。还希望深入了解骨质疏松症的知识由多至少依次为:预防知识595(90.84%)、用药知识569(86.87%)、危险因素534(81.53%)、基本诊疗499(76.18%)、国内外新进展498(76.03%)、相关指南解读470(71.76%)。

3 讨论

3.1 安徽省骨科护理人员对骨质疏松症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整体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骨质疏松症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8]。此调查中条目知晓率较高的为“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89.01%),“钙/维生素D缺乏更易导致骨质疏松症”(92.98%),“根据骨量丢失的不同程度正确判断骨质疏松症”(84.89%)。表明护理人员认识到慢性病管理在健康维护中的作用,熟知钙和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的重要影响,以及通过测定骨密度了解骨质流失情况。而“充足日照的方法及时间”(18.32%)、“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应从何时开始”(24.43%)、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29.01%)是知晓率较低的3个条目。原因是大多数骨科护理人员对正确接受日照预防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比较片面,没有综合考虑日照时间、纬度、季节等因素。儿童时期获得的骨量或骨强度是一生骨骼健康的基础,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应贯穿于生命全过程,但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预防应从中老年开始。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脊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为常见的部位,而髋部骨折因其致死率及致残率高[9],是最为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仅有29.01%的护理人员对此有正确的认识。表明大多数护理人员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临床特点、干预方法的认识均存在盲点。

3.2 不同文化程度、是否参加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学习、认为相关培训是否必要的骨科护理人员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

本调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院等级、护理人员文化程度、职称、是否参加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学习、认为骨质疏松症相关培训必要和组织骨质疏松症相关内容培训对骨质疏松症认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否参加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学习、骨质疏松症相关培训是否必要为显著影响因素(P<0.05)。文化程度越高、参加过相关培训及认为培训有必要者越可能了解骨质疏松症。分析原因:与各医疗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十三五护理发展纲要,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老年护理等工作中的作用密不可分。三甲综合医院继续教育培训机会更多,高学历的护理人员在学校接受系统医学教育的时间更长,且自身学习能力更高,故知识更新更快更多;而高职称护理人员临床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其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较丰富,且知识面较广,故对本病的疾病防护知识掌握较好。因此,医院护理管理者应将基层医院、低学历、低职称的临床护理人员作为后期骨质疏松症培训的重点人群,且加大培训力度,以不断提高其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认识。

3.3 安徽省骨科护理人员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培训需求迫切

本调查显示,99.69%的安徽省骨科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进行骨质疏松症知识的培训。目前,骨科护理人员接受相关知识培训的方式多样化,期待进行持续学习获得全方位的知识体系。应根据实际需求,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提高各级护理人员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10]。

综上所述,安徽省骨科护理人员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认知差距较大,利用学科学术平台开展规范化培训势在必行,确保骨质疏松症患者得到同质化的健康照护。

猜你喜欢
性骨折骨质疏松症骨科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超负荷运动时当心疲劳性骨折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骨质疏松症患者种植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的探讨
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的优化方案研究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