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经验

2020-12-28 14:54陈代琴周天寒孙景环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水湿水液附子

冉 靖,陈代琴,周天寒,孙景环

(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重庆 402260)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最终阶段。由于肾单位进行性毁损,肾功能减退,体内代谢废物潴留,水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从而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和内分泌活动异常,终致多器官功能失调。临床分肾功能代偿期、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4期。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原发病治疗、控制血脂血糖及血压、纠正贫血及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紊乱,以及终末期肾替代治疗[1]。周天寒主任中医师辨证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慢性肾功能衰竭可参照中医“水肿”、“肾风”、“关格”论治。《灵枢,水胀》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素问·水热穴论篇》指出“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认为与肺脾肾三脏有关。肾受风邪所致的疾患,以面部浮肿、腰痛、色黑为主证。《素问·风论》谓“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素问·评热病论》谓“有病肾风者,面胕庞然壅,害于言”。《中藏经》谓“肾风之状,但踞坐而腰脚重痛也”。《素间·六节藏象论》谓“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灵枢·脉度》谓“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不得尽期而死也”。其论述的关格,一是指脉象,一是指病理,均非指病证,后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正式作为病名提出,《平脉法》谓“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认为关格是以小便不通和呕吐为主证的疾病,属于危重证候。

周天寒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早期症状不突出,中期可以出现明显水肿及肾病面容,晚期才出现无尿少尿、恶心呕吐等尿毒症症状。所以单纯以关格而言慢性肾衰有失偏颇。其早、中期即肾功能代偿期、氮质血症器、肾功能衰竭期应纳入“水肿”、“肾风”范畴,晚期即尿毒症期则属“关格”。

1 病因病机

慢性肾功能衰竭多因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包括原发性肾脏疾病与继发性肾脏疾病)反复不愈,迁延日久所致。素禀先天不足、感受外邪、劳倦内伤、饮食不节、久病正虚等导致脾肾功能失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三焦决渎失司,膀胱气化不利,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

“五脏六腑皆能令人肿”,但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慢性肾功能衰竭所出现的水肿,其本在脾肾亏虚。诚如《景岳全书·肿胀》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周天寒在“五脏六腑皆能令人郁”的“郁病”理论中提出了“肾郁”的概念[2]。肾为水火之宅,内寓元阴元阳,有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肾主水液是指肾对体内的正常液体(津液)具有主持和调节的作用,其主要通过肾阳对水液的气化作用来完成,其作用又称为肾的气化作用。《素问·逆调论》曰:“肾者,水脏,主津液。”肾经络之气调畅,则五脏六腑精气充足,水液代谢有常,肾气化有度,则水液开阖有度,代谢平衡;肾气充沛,摄纳正常,则肺呼吸调畅。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内瘀血痰湿阻碍肾脏气机可发为肾郁;而本身虚衰,精气不足,藏精、主水液、纳气功能失常,亦可引起肾郁。肾郁证临床以水肿、腹胀、飧泻、气喘、大便不通、腰髀疼痛、少腹拘急、小便异常,甚至生长、发育、生殖异常,以及贫血、反应变迟钝、行动不利、经带胎产异常等为特征[3]。所以,肾脏气机不畅之“肾郁”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也是重要因素。

此外,湿浊、瘀血阻滞、三焦水道不利,往往使水肿顽固难愈。

基本病机是脾肾亏虚,水湿浊毒停聚,气滞血瘀,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指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标实主要是指水湿、气滞、浊毒、瘀阻。

2 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为调补脾肾之阴阳,祛湿行水化浊,理气通络散瘀;按本虚的不同,有侧重补气、温阳、滋阴,根据邪实不同则兼以清热除湿化浊、利水消肿、行气活血化瘀。

辨证施治。①气虚湿阻证:多见于早期肾功能衰竭肾功能代偿期、氮质血症期,主要表现为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偏湿热则有心烦口渴,苔薄黄腻而干燥,脉细数或濡数。治宜健脾益肾、行气除湿。基本方药选用参芪地黄汤,人参、黄芪、熟地、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加地龙、泽兰、皂角刺、川芎、乌药理气通络化瘀;偏寒湿联合五苓散,偏湿热则加三仁汤、蒲公英等。②阳虚水泛证:多见于肾衰竭期及终末期尿毒症,主要表现小便不利,或尿量减少而色清,面色苍白或晦滞,畏寒怕冷,下肢欠温,泄泻或大便稀溏,呕吐清水,苔白滑,脉沉细。治疗宜温补脾肾,行气利水。基本方选用实脾饮合真武汤,白术、厚朴、木瓜、木香、草果、槟榔、茯苓、干姜、制附子、炙甘草、生姜、大枣、芍药。加大黄、川芎、益母草、地龙等通络行水。阳虚甚者略重附子,并配伍桂枝。③气阴两虚、湿瘀互结证:多见于糖尿病肾病中晚期,下肢及颜面浮肿,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治宜养阴益气、活血化瘀。自拟益肾方,黄芪50g、丹参20g、生地20g、三七 15g、川芎15g、人参10g,水蛭9g。重用黄芪以补元气,气旺可助血之行,可祛瘀且不伤其正,又能利尿消肿治标。生地养阴生津,川芎行气活血,人参健脾益气,水蛭通络活血,丹参活血补气,三七则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发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作用。水肿甚加乌药、益母草、莪术、地龙等通络行水。

治水湿要法。《素问·汤液醪醴论篇》提出“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三条基本原则。清代《证治汇补·水肿》归纳总结了前贤关于水肿的治法,认为治水肿“宜调中健脾,脾气实,自能升降运行,则水湿自除,此治其本也”。又列举了水肿的分治六法,即治分阴阳、治分汗渗、湿热宜清、寒湿宜温、阴虚宜补、邪实当攻。周天寒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之水湿首先补益脾肾,顾本培元,护中州,如参芪地黄汤、山茱萸、附子等,增强运化水湿及阳气蒸腾气化水湿之脏腑功能。其次宣畅气机、三焦分消,如用三仁汤宣上、畅中、渗下以清利湿热。再次“去菀莝陈”,通过大黄、川芎等活血、通利,使水湿从大便中排出。

巧用温药。周天寒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阳虚证水肿时,善于阴中求阳,巧用附子,取金匮肾气丸之法,附子剂量在巧,认为并非量大为好。其巧用附子屡起沉疴。附子味辛、甘,性大热,归心、肾、脾经,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本草纲目》谓其“治三阴经证,及阴毒伤寒,阴阳易病”。《别录》谓其“腰脊风寒,脚疼冷弱,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强阴,坚肌骨,又堕胎,为百药长”。认为附子走而不守,巧用可以使药物直达病所,有四两拨千斤之功。

行气以治水。周天寒首先提出了“肾郁”的概念,认为肾经络之气郁滞,则五脏六腑精气失调,肾气化失度,水液代谢失常,发为“肾郁证”。刘渡舟《水肿论》认为“阳气之不化,水道之不通所致也”。所以,肾脏气机不畅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水肿等证的重要机制。在随证论治中多用杏仁开肺气以理上焦之气,用厚朴、大腹皮、白豆蔻等理中焦脾胃之气,以乌药、川芎理下焦及血分之气。

妙用活血通络法。周天寒认为“久病入络”及“久病多瘀”。我国著名的中医肾脏病专家张大宁教授提出了“肾虚血瘀的理论”,并从补肾活血法出发辨治肾脏疾病[4]。肾为先天之本,影响其他脏腑,是通过其所藏之元阴元阳,并间接作用于气血。《医林改错》谓:“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难经》曰:“肾者,原气之所系也。”说明肾虚导致气虚血瘀[5]。《素问·调经论》云“瘀血不去,其水乃成”,“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金匮要略》谓“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唐容川云“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则说明了瘀血与水肿密切相关。《素问·调经论》曰:“病在血,调之络。”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长,日久湿浊、溺毒郁积,阻滞气机,加之正气本虚,运血无力,使血瘀证侯更甚,故在治疗慢性肾衰病证时多用地龙、水蛭、川芎、三棱、益母草、三七等以活血通络。其中地龙、水蛭具有活血通络,搜剔驱邪,直达病所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可延缓肾衰竭的进展[6]。

3 小 结

慢性肾功能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是指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标实主要是指气滞、水湿、浊毒、瘀阻,治当理气解郁贯穿始末,对延缓慢性肾衰进展有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水湿水液附子
附子的采收和加工
经方中“附子一枚”的古今考证研究*
背后七颠百病消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好事近·中秋感怀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小穴位 大健康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