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雪莲
(重庆市丰都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重庆 丰都 408200)
我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用针刺结合放血疗法治疗乳蛾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61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3例,女38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8岁;病程最长10天,最短1天;单侧扁桃体肿大36例,双侧扁桃体肿大25例;实证56例,虚证5例。
诊断标准:参照2017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标准[1]。①以咽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急乳蛾有发热,慢乳蛾不发热或有低热。②急乳蛾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反复发作则转化为慢乳蛾,病程较长。③咽部检查:急乳蛾扁桃体充血呈鲜红或深红色、肿大、表面有脓点,严重者有小脓肿。慢乳蛾扁桃体肿大、充血呈暗红色,或不充血,表面有脓点,或挤压后有少许脓液溢出。④急乳蛾及部分慢乳蛾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针刺:实证取尺泽、曲池、合谷、天突、丰隆为主穴,常规消毒针刺后施以泻法至得气;虚证取太溪、照海、天突为主穴,常规消毒针刺后施以平补平泻法至得气。需注意天突穴应先直刺,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约0.2寸),即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2]。留针20min,留针期间每隔5min行针1次。
放血:实证取少商穴,虚证取鱼际穴,稍加按摩使局部循环加快皮肤潮红,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或7号一次性针头迅速点刺,进针1~2分,使出血3~5滴后用无菌棉球按压止血,操作过程中手法应尽量做到轻、快、稳、准,以减少不适感。
两法合用,针刺每天1次,放血疗法隔日1次,治疗5天后观察疗效。
参照2017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咽部症状消失,扁桃体不充血,无脓点,或被摘除。好转:咽部症状减轻,扁桃体脓点消除。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治愈43例,占70.49%;好转15例,占24.59%;无效3例,占4.92%。总有效率95.08%。无不良反应出现。
患者,女,23岁,2019年3月27日就诊。咽喉疼痛伴异物感10天,吞咽时疼痛加重,身热无汗,舌红苔黄,脉浮数。静滴抗生素等药物治疗7天,咽喉疼痛症状稍有缓解,但吞咽时仍有明显异物感,伴疼痛加重。查体温36.8°,咽腔红肿,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右侧扁桃体上有数个小脓点。诊断为急乳蛾之外感风热证。取双侧尺泽、曲池、合谷,针刺以泻法得气,留针20min,其间每5min行泻法1次。针后取双侧少商,稍加按摩使局部充血潮红,常规消毒后以7号一次性针头迅速点刺,使出血3~5滴后用无菌棉球按压止血。治疗第2日疼痛明显缓解,咽部异物感减轻,咽腔仍红肿,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右侧扁桃体脓点消失。继续常规针刺,并于隔日再次放血1次,次日诸症消失而痊愈。
乳蛾是以扁桃体红肿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多发病,病机为外感风热、肺胃实热、虚热上浮,《疡科经验全书·卷一》说:“乳蛾由肺经积热,受风凝结而成,生咽喉旁,其色微黄,其形若蚕蛾之状。”研究证实,针刺可抑制炎症的红、肿、痛反应,有消炎作用[3]。放血疗法具有促使血液循环改善、组织再生和转复、炎症转复的作用[4]。实证治法中,少商为肺经之井穴,《图翼》说其可“泄诸脏之热,项肿”,故点刺少商出血可清泻肺卫之热,解毒利咽。尺泽和曲池分别为手太阴经和手阳明经合穴,可以泻肺卫实热和阳明经郁热。合谷清咽利嗓,丰隆涤痰利窍。天突为任脉与阴维交会穴有清咽利喉的功效。虚证治法中,鱼际为肺经荥穴,主身热,旨在清肺利咽。天突为局部选穴又为任脉与阴维交会穴有助鱼际穴清利咽喉。太溪和照海均为足少阴经穴,且照海通阴跷脉,两穴滋肾清热、引虚火下行。
针刺结合放血疗法治疗乳蛾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