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医大师雷忠义痰瘀互结理论的临床思维启示*

2020-12-28 19:19文颖娟
陕西中医 2020年7期
关键词:薤白内经胸痹

文颖娟

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12046)

自《内经》起即有关于痰、瘀致病的认识。《素问·缪刺论》曰:“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张仲景以痰浊阻滞胸阳为切入,创立论治胸痹之经典名方瓜蒌薤白类方,国医大师雷忠义主任医师继承了《内经》有关瘀血致病广泛、顽固难解之说,以及《伤寒杂病论》痰浊阻滞胸阳之胸痹的认识,并结合现代医学对于冠心病的认识,创造性地提出从痰瘀互结诊治冠心病,终成一代名师。现仔细梳理雷老痰瘀互结理论形成的脉络,启迪中医临床思维。

1 渊源于《内经》瘀血形成以寒邪为本

瘀血引起的疾病十分严重,如冠心病等,但对瘀血引起的原因的关注则应是治本之法,《内经》则指出了瘀血的成因、症状以及治疗原则等。

1.1 外生之寒或内生之寒是引起瘀血的关键因素,且致病广泛 《内经》指出引起瘀血的原因包括外因、内因等,外因中又以寒邪是引起瘀血的关键因素,《素问·八正神明论》指出“天寒曰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素问·离合真邪论》曰:“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同时,寒邪可导致不同部位瘀血阻滞,影响脏腑功能,甚至形成痹症、积聚等,如《素问·五脏生成》曰:“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素问·举痛论》指出寒邪阻滞于脉络,可引起心痛,需得温则解,如“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寒邪也可阻滞其他部位,导致气血不通引发诸病,如《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再如《素问·痹论》指出:“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凡痹之类,逢寒则急,逢热则纵。”

而内生之寒也亦可引起瘀血,如《素问·调经论》指出“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1.2 瘀血是引起疑难病症的关键因素 《内经》已经认为疑难病症如积聚等,多以瘀血阻滞为关键因素。瘀血阻滞,日久不去,停而成积,形成疴疾,如《素问·缪刺论》指出“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灵枢·百病始生》曰:“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灵枢·刺节真邪》指出“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瘤,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凡此数气者,其发无常处,而有常名也。”

《内经》亦指出瘀血阻滞常见的症状,包括面色黧黑等,如《灵枢·经脉》曰:“少阴者心脉也,心者脉之合也,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与临床冠心病较久患者面色相符,也是冠心病从瘀血治疗的关键指标。同时,《内经》也提到了瘀血阻滞的治则治法,即以疏通为主,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如“切循其经络之凝涩,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为痛痹,甚则不行,故凝涩。凝涩者,致气以温之,血和乃止。其结络者,脉结血不行,决之乃行。”

综上可见,《内经》指出瘀血因寒而致,瘀血凝结久之而成积聚、痹症等病,提示,年老体衰、阳气虚弱(以肾阳虚衰为主)易生内寒,阻滞气血,形成瘀血,久之,若阻滞于心脉,则形成胸痹[1-8]。而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好发于老年人[9],类似于中医学“胸痹”,这些对于雷老治疗胸痹(冠心病)从肾论治以治其本、从瘀血论治以治其标奠定了理论基础,雷老认为,痰瘀阻塞心脉是胸痹的病理关键,血瘀与痰浊胶结,脏腑功能失调,形成本虚标实之证,致缠绵难愈[10-11]。

2 传承于张仲景瘀血、痰浊的辨证思路

张仲景基于《内经》的认识,认为瘀血致病广泛,如《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指出瘀血在腹部,引起腹痛,如“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指出瘀血阻滞少腹引起下利、腹满等症,如“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 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并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以及下焦蓄血之发狂症,如《伤寒论·卷第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伤寒论·卷第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之阳明蓄血症,如“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并指出瘀血致病的主要症状,如《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指出:“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这些症状为瘀血的辨证奠定基础。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并没有明确提出痰浊,但指出痰饮、水饮致病广泛,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言:“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并指出痰浊凝结胸阳之胸痹,以通阳散结,化痰宽胸为主,如张仲景认为胸痹,以喘息咳唾,胸背痛为主,伴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多用栝蒌薤白白酒汤治疗。而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更是通阳散结的代表,其中人参汤即理中汤,更是体现“内生之寒温而补之”之法,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期病脉证治》曰:“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可以看出,张仲景更明确指出痰浊瘀血致病的广泛性,严重性以及持久性,其有关瘀血、痰浊诊断、治疗以及用药,包括抵挡汤之水蛭、桃核承气汤之桃仁等,皆广泛应用于雷老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中,尤其是雷老治疗胸痹创立的丹楼片,针对冠心病症见胸闷痛,兼有大便干结,小便黄或黄浊等湿热内结之证,更是以瓜蒌薤白汤为主加减[12-13]。

3 雷忠义国医大师从阳气不足之本、痰瘀毒互结之标论治胸痹

雷忠义国医大师在《内经》《伤寒杂病论》基础上,创新性地把瘀血痰浊的认识应用在冠心病的治疗上。

3.1 从肾治心是冠心病治疗之本 冠心病类似于中医“胸痹”,雷老基于《内经》《伤寒杂病论》认识,指出胸痹的形成以阳气不足为本,痰浊瘀血阻滞为标,其中阳气不足又以肾阳气不足为主,而民间对于温肾助阳之羊红膳的使用,更是为雷老提出冠心病从肾治心提供了有力佐证。

在陕北民间,有用羊红膳治疗家畜衰老性疾病,而当地医生也用此药防治克山病。雷老基于此,指出人与自然是整体,人与动植物同样有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而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肾气,家畜衰老性疾病同样以肾气的衰退为主,尤其可能以肾阳的不足为主,故认识到此药可能温补肾阳,鼓舞肾气;又有研究表明,克山病的病因可能与缺硒有关,导致心脏受损,症见心悸、气短、头昏、乏力等症状,此药能够治疗克山病,说明其对于心肌功能可能有改善。而冠心病多发于老年人,兼具肾气不足,心脉失养之机,症见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基于以上,雷老团队创新性地把该药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研究表明羊红膳与心得安均有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氧耗、降低血压、抗心绞痛等作用,但羊红膳有优于心得安方面,如毒副反应小,并有正性肌力、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14]。

3.2 痰浊瘀血浊毒凝结是冠心病发病的关键 雷老认为冠心病以肾阳不足为本,但其发病却以痰浊瘀血阻滞甚至瘀滞成毒为重、为急,症见胸痛掣背、背痛掣心,甚至猝死等。而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最主要的病理变化,雷老认为其病理形态呈灰黄灰白色的、不规则的斑块,聚集堆积,既有出血,又有凝血,这非常类似中医学的痰浊与瘀血。以此病机假说为理论依据,雷老在以往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冠心病胸痛胸闷并见,伴脘痞、纳呆、肢体沉重等痰浊瘀血阻滞之象,拟定了“加味栝楼薤白汤”,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 创立了冠心病新药中成药丹楼片。

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雷老发现部分患者临床胸闷、胸痛伴有灼烧感,且有心烦,易怒,舌红苔腻,脉滑等,不是单纯的痰瘀互结证,是痰瘀互结日久,生热化毒,郁热毒邪内伏致营卫不和,气血亏虚,形成痰瘀与热毒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促进了冠心病的恶化,由此雷老提出痰瘀毒互结证的假说,以涤痰化浊,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之法,并创立新方“丹曲片”, 以栝楼薤白汤加丹参、黄连等[10]。

3.3 典型案例 王某,男, 50岁,甘肃人。主诉:胸痛8年余。现病史:患者于8年多前劳累后出现胸闷,持续15~20 min,未予以重视及治疗,3年前症状加重,劳累后胸闷持续半小时以上,伴有大汗,于当地医院行冠脉造影术显示RCA远端95%狭窄,植入支架2枚,支架术后仍有疼痛,于2年前再次植入支架一枚(具体部位不详),胸痛不缓解,屏气时胸痛明显,服用硝酸甘油症状缓解,睡眠可,食纳可,二便正常。2018年11月就诊于我处,查舌脉:舌红,苔黄腻,脉细。既往史:痛风病史15年。诊断为:中医:胸痹心痛病(痰瘀互结);西医: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PCI术后。 处方:炙黄芪45 g,党参、麦冬、莪术各18 g,丹参30 g,檀香、佛手、僵蚕各15 g,三七粉(冲)3 g,粉葛根30 g,海藻24 g,五味子、羌活、没药各10 g。15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二诊(2019.3):胸痛症状明显减轻,天气变冷时仍有发作,时有腰部酸困,于前方去僵蚕,加用瓜蒌24 g,薤白30 g,荜茇、高良姜、水蛭各10 g,细辛3 g,共服30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三诊(2019.6):胸痛基本消失,刻下症为:心情急躁,不能安静,劳累后心气不足,不欲工作,胃脘部胀闷,嗳气后可缓解,睡眠欠佳,纳食欠佳,二便正常,近一周来体重减轻约3~4斤。查舌脉:舌淡,苔腻,脉细。处方:苍术、川芎、降香、醋莪术、丹皮、郁金各15 g, 半夏、栀子、荜茇、高良姜、水蛭各10 g,丹参、薤白各30 g,细辛3 g。6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按:此病案体现了雷老从正气不足、痰瘀互结诊治冠心病的学术思想。患者8年以来时有胸闷,劳累后加重,伴见汗出,此为气虚,日久,津气外泄,津液停滞,成痰浊阻滞胸阳,症见胸闷;血脉不畅,瘀血阻滞心脉,症见胸痛。冠脉造影术显示RCA远端95%狭窄,以及舌苔腻、脉细,进一步佐证了痰瘀交阻心脉、心气阴两虚之机。而支架术后必有损伤,一方面耗伤元气,加重气虚;另一方面,离经之血是为瘀血,又再次造成了瘀血阻滞的状态,加重了痰浊瘀血阻滞,故患者支架术后仍反复发作胸闷、胸痛等。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病(痰瘀互结证),以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散结通络之法,重用黄芪,和党参、麦冬、五味子,取生脉散之义,益气养阴以治其本。重用丹参,和檀香、三七粉、佛手,取丹参饮之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莪术、没药,以助活血之功;僵蚕、海藻化痰散结,羌活、葛根除湿通痹,诸药共用化痰活血散结以治其标。共服15剂。

2019年3月,再次就诊,胸痛症状明显缓解,受凉加重,伴见腰困。痰浊瘀血阻滞之象减轻,阳气不足较重,去化痰散结之僵蚕,加瓜蒌、薤白,和丹参等,取雷老丹楼片之义,再以荜茇、高良姜、细辛温阳散寒。共服三十剂。2019年6月再诊时,胸痛基本缓解,又见肝气郁结之情志不畅,脾胃失和之胃脘胀闷等,在宽胸活血(丹参、降香、莪术、薤白、水蛭、细辛)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川芎、栀子、郁金)、燥湿和胃(苍术、半夏、泽兰、荜茇、高良姜)之品。

4 启迪临床,行气活血论治胸痹

笔者为全国第四批中医优秀临床(基础)人才,有幸拜师国医大师雷忠义主任医师门下,梳理了雷老痰瘀互结理论源流,即基于中医经典著作,寒邪凝滞—瘀血阻滞—变生他症(痹症等);明确了其学术传承发展脉络,即密切结合临床实际,瘀血、痰浊阻滞—变生他症—胸痹—冠心病,并以此启迪自己临床实践,附笔者验案如下:

张某,女,70岁。初诊(2019.1.13)多年以来,时有右胸部不适,胸片示:左心室肥大。近来感冒后见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舌质暗苔稍白腻,口唇青紫,脉沉,以桂枝汤和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桂枝、枳实、川牛膝、地龙、焦三仙各15 g,桔梗10 g,柴胡9 g,仙灵脾25 g,降香12 g,炒白芍、丹参、炙黄芪各20 g,全瓜蒌、炙甘草各30 g,薤白18 g。8剂,水煎,前两日每日一剂半。

二诊(2019.5.21)服上方效显,本次感冒后症状同前,仍乏力,胸闷,鼻塞,纳差,舌淡质暗苔白腻,脉沉,仍以上方。 加:炙黄芪30 g, 白芷20 g 七剂,电话告知效显,嘱咐后以金匮肾气丸、复方丹参巩固。

按:本案患者为老年女性,潜在肾阳不足、体表不固之机,加之外受风寒,内外之寒相引,阻滞气血津液,瘀血痰浊阻滞心脉,症见胸闷、气短,以及舌质暗苔稍白腻,口唇青紫等,脉沉为浊邪阻滞较重,也是肾阳不足之象,诊为胸痹,基于雷老痰瘀互结论治胸痹的学术经验,以其经验方丹楼片为主,因患者有肾阳不足之

机,加之痰浊瘀血阻滞,取仙灵脾甘温以补肾壮阳、辛温以散寒除湿浊;因其舌质暗苔稍白腻,口唇青紫等,脉沉,以及肢体沉重,考虑瘀血阻滞较重,故以王清任血府逐瘀汤之调动全身气血升降之配伍组合“桔梗、柴胡、枳实、川牛膝”,进一步促进全身气血运行,缓解瘀血阻滞,加用黄芪、地龙,取补阳还五汤之义以益气活血通络,嘱咐两天后电话告知病情后再决定服药剂量。2 d后电话告知效显,感冒症状消失,胸闷、气短等症明显缓解。约半年之后,患者再次感冒,症状同前,乏力明显,伴见鼻塞,原方加用黄芪,并用白芷以宣通鼻窍,七剂效显。考虑患者年老体衰,且感冒后易引发心脏疾患,嘱其以金匮肾气丸、复方丹参片以调心肾。

猜你喜欢
薤白内经胸痹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薤白 白薤露中肥
治胸痹当用温法
中年养生话薤
调治便秘药膳两款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在痰瘀互阻型胸痹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内经》理论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生病起于过用”与养生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
腔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4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