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眼科医院(455000)马楠 王敏
目前,临床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以手术为主,其预后与围术期护理密切相关。有研究指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促进视力恢复[1]。本研究选取我院124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患者,探究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4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患者(2017年9月~2019年2月),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62例。对照组女30例,男32例,年龄53~85岁,平均年龄(71.84±6.29)岁;观察组女33例,男29例,年龄52~87岁,平均年龄(72.26±6.57)岁。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常规对症护理,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入院宣教等。
1.2.2 观察组 给予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①术前。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评估其对手术的接受程度,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方式及治疗优势,并邀请同疾病手术成功患者现身说法,以缓解其思想负担,消除顾虑,增强治疗信心;重视患者全身情况(尤其存在合并症的老年患者),对其自理能力、危险因素等进行评估,对于特殊情况,及时与床位医生沟通;若患者血糖、血压控制不理想,及时与医师联系,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②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检测,并及时疏导不良情绪。③术后。a.严密观察眼部恢复情况及是否发生出血、剧烈疼痛、异常分泌物等,发生异常及时通知医师。b.指导患者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忌刺激、辛辣食物;尽量避免大声咳嗽、大声谈笑及过度弯腰、低头等动作。c.定期与患者交流,做好健康指导,并指导患者保持平和、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1.3 观察指标 ①干预前后以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抑郁、焦虑情绪,评分越高,抑郁、焦虑越严重。②对比两组术后1个月视力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4.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SDS、SAS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42.59±2.87)、SAS评分(40.35±4.03)均较对照组的(50.32±3.62)、(49.38±4.58)低,差异显著(P<0.05)。
2.2 视力恢复情况 术后1个月观察组视力0.5~1.2的有47例(75.81%)高于对照组的35例(56.45%),而视力0.1~0.4的病例有15例(24.19%)少于对照组的23例(37.10%),观察组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手术为临床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最主要手段,围术期护理效果与预后具有直接关系[2]。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由于对疾病、手术相关医学知识缺乏认知,且手术麻醉方式多为局麻,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易产生恐惧、紧张等心理,降低术中配合度。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将心理护理贯穿整个围手术期,通过加强护患沟通,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改善其负性心理。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表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中,可缓解负性情绪。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护理诊断为依据,给予患者全面的定时、定量、定质的专科护理,避免护理操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并从感觉、认识、态度、情绪、行为等方面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观察组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中,可促进术后视力恢复。
总之,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中,可缓解负性情绪,促进术后视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