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长葛市人民医院(461500)李红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突发性耳聋按照听力减退程度不同,可分为极重度耳聋(或全聋)、重度耳聋、中度耳聋、轻度耳聋。目前临床常用药物为糖皮质激素,采用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溶栓等方法治疗,但重度以上患者治疗效果欠佳,预后不理想。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100例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鼓室、耳后骨膜下联合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00例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患者(2017年9月~2019年4月)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50例。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34~47岁,平均(40.84±3.06)岁,病程1~5d,平均(3.15±0.78)d,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3~49岁,平均(41.17±3.59)岁,病程1~6d,平均(3.26±0.93)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均衡可比(P>0.05),且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抗凝、溶栓等药物、高氧压等治疗。
1.2.2 观察组 接受鼓室、耳后骨膜下联合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07)治疗,方法如下。耳后骨膜下注射时,取平卧位,患耳向上,于患耳耳后中上1/3交界处耳后沟向后约0.5cm处进针,方向为斜插,至骨膜面,注射1ml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816),1次/2d,共4次。鼓室注射时,患者取平卧位,患耳向上,耳道内滴入2~3滴1%地卡因,5min表面麻醉,消毒外耳道,于鼓膜前下后与后下中间处,用7号针行鼓膜穿刺,注射0.4ml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患耳持续向上30min,期间避免吞咽动作,1次/2d,共4次。两组均持续治疗8d。
1.3 疗效评估标准 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恢复>30 dB;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恢复15~30 dB;无效:未达上述标准。痊愈、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
1.4 观察指标 ①疗效。②统计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失眠、中耳炎等。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48/50),较对照组的82.00%(41/50)高(P<0.05)。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1例失眠、1例中耳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4/50),对照组出现3例恶心呕吐、1例失眠、1例中耳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5/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χ2=0.000,P=1.000)。
目前临床治疗突发性耳聋以综合治疗为主,给药方式以全身静脉给药或口服给药为主。但研究表明,常规给药方法存在诸多缺点,如内耳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易导致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等情况[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鼓室、耳后骨膜下联合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分析原因在于: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无需通过血-迷路屏障,药物能直接通过鼓室吸收入耳,可显著提高内耳药物浓度,且能减少药物进入血液,从而减少患者不良反应;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药物相对容易进入乙状窦、外淋巴液、听泡,与耳内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且与全身给药对比,达峰时间短,浓度高,维持时间长,有助于提高疗效[2]。
综上,鼓室、耳后骨膜下联合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