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琳琳,贺菲菲,李丰芹,任燕燕,姚玉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具有很强的人际间传染性[1,2],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发病。鉴于COVID-19的高传染性,国家卫生健康委将COVID-19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3,4]。 脑梗死发病紧急、病死率较高,对于合并COVID-19的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更为复杂。作为收治COVID-19患者的火神山医院的护士,笔者针对合并其他疾病的COVID-19患者制定了严密的护理措施,并在临床中不断改进、完善,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2020-02-10—2020-03-20于武汉火神山医院八科二区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合并COVID-19患者5例,均经胸部CT及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且经颅脑MRI确诊为新发脑梗死。排除既往脑梗死病史、认知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者。
1.2 护理措施与效果 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五版)》[5]、《火神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观察要点》(武汉火神山医院护理部编写),由武汉火神山医院护理部、感染控制科牵头,组织一线护理骨干,制定脑梗死合并COVID-2019患者的护理方案,主要内容如下:(1)医护人员防护。常规巡视病房、查房、肌内注射、采血、输液等操作,须穿医用防护服、鞋套,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工作帽、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实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等操作时,应当在以上防护的基础上,加戴动力送风型全面防护型呼吸器、一次性医用头罩。在高风险操作时,操作者做好严密防护,尽量处于通风处。操作后需复用的物品应做好清洁消毒,并合理脱摘防护用品。医用防护口罩持续使用4~6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医用防护服脱下后禁止再穿;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采集的痰、血、便标本由专人负责转交,标本双层密封袋封装,填写好交接记录,专用转运箱从专用电梯放置在指定地点。(2)一般护理。包括一般病情护理、饮食与营养护理、呼吸支持护理以及循环支持护理等。监测体温、呼吸、血压以及指脉氧,对于静息状态下指脉氧≤93%者,提示COVID-2019分型为重型,应重点护理。根据患者自身和病情需要,结合医院供给能力,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营养计划,鼓励患者自行进食、饮水,少食多餐,吸氧患者中途不宜中断给氧。如不能耐受或严重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可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胃肠外营养。呼吸困难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给氧,依据病情选取无创、有创机械通气。(3)进食护理。脑梗死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对吞咽障碍较轻的患者,不宜采取胃管或胃肠外营养,可依据病情指导患者口服进食。进食温度不宜过高,进食前需指导患者前屈颈部,促进食物顺利进入食管。对于吞咽障碍较重的患者,可采取胃管进食,进食量为50~100 ml/次,进食食物温度需控制在36℃内;进食前先给予20 ml温水冲洗胃管,如无呛咳方可注入食物。对于偏瘫患者,引导其采用健侧咽部进食,减少误吸发生。进食后,采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保证口腔的清洁。(4)吞咽功能训练。对于病情平稳者,指导其进行口唇、面颊部肌训练,具体如做鼓腮、微笑、吹肥皂泡、闭唇等锻炼,反复发出“八、八、拍、拍”声,每个动作持续 5~10 s,连续进行 5~10组[6]。同时进行舌部运动训练,如做舌左右运动、口唇环绕、前伸、后缩、上抬、抵后等动作,锻炼舌部的灵活性[7]。
1.3 评价指标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1)洼田饮水实验 (WTDWT)评分:1~5分,≤3分表示有异常;(2)吸入性肺炎;(3)生活质量:以 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4)医护人员有无感染COVID-2019。
护理前患者 WTDWT评分为 (1.7±0.8)分、Barthel指数评分为 (20.4±5.7)分,护理后分别为(3.6±1.0)分、(47.9±8.3)分。 护理期间患者未见吸入性肺炎发生,医护人员无感染COVID-19者。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在此次疫情中,脑梗死合并COVID-2019患者并非罕见。脑梗死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的日常活动障碍,进食、活动、如厕、洗漱等均需护士协助,进而极大地增加了护士感染COVID-2019的风险。因此,总结、制订有效的护理方案极为必要。
医院作为防控一线战场,无论是就医患者还是医护人员,均易发生交叉感染。COVID-2019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作为收治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主要场所的火神山医院,易发各类感染[9],医护人员及患者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10]。因此,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火神山医院护理部编写了《火神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观察要点》。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一线护理工作实际,进一步制定了精细化的护理方案,在保护医护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防疫标准,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了有效的护理。结果显示,在实施护理后,患者吞咽障碍程度、日常活动能力获得显著改善,且护理期间患者未见吸入性肺炎发生,医护人员无感染COVID-19,总体效果满意。
由于此次研究所选对象例数及评价指标较少,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