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平生教授从太阳经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浅析

2020-12-28 02:28:42黎玉婷王琳月郝平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期
关键词:汗法汗孔三阳

黎玉婷,王琳月,郝平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0 引言

荨麻疹[1]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多发于药食物、感染、物理、系统疾病等多种因素,从而引起炎症介质释放,血管、平滑肌、腺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致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出现局部及全身过敏症状。荨麻疹根据其病程长短有急慢之分,反复发作大于6周者往往称为慢性荨麻疹。西医大多以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为首选,用药后治疗效果可,短时间可不发病。但其缺点是减药至逐渐停药过程中病情易于反复,复发皮损仍剧烈瘙痒,且疗程较长,使大多数病人治愈信心缺失。郝飞[2]认为:“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的基础是抗组胺药物不能全面阻断肥大细胞活化后 3 个事件,包括脱颗粒、炎症因子合成和释放以及前列腺素代谢等。”金培治[3]写到:“临床上,单纯使用咪唑斯汀、雷尼替丁等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期间,经常遇见用药时疗效满意,但停药后又易复发的情况,尤其部分顽固性荨麻疹患者疗效甚不理想。”

中医将慢性荨麻疹命名为“瘾疹”,“瘾”同“隐”,意为起病隐匿,忽隐忽现;“疹”为其皮损表现。瘾疹二字,展现此疾病独有皮损特点:时起时消的风团。《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突出表虚受风者多发瘾疹。《医经原旨卷五·风》:“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古今医统大全》曰:“风则伤卫,卫伤则自汗,缘太阳受风,不能卫护”,均表明太阳与风邪致病息息相关。临床跟师门诊论治“瘾疹”发病期,导师多从太阳立论,兼顾祛邪之法,如有风邪者,祛风与太阳共调。临床疗效显著,可丰富“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

1 医理角度考辩太阳经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

1.1 三阳之首——太阳

太阳为三阳之首,主皮肤而调营卫,司一身之表证。如张隐庵云:“太阳为诸阳主气,有通体、分部之不同。通体太阳如天,主周身皮肤毫毛肌表,一似天之环绕于地外”。故太阳为六经之肇端,伤寒之首关也。“太阳”又称之为“巨阳”,伤寒为病者,三阳经中太阳经往往首当其冲。如《此事难知·太阳六传》:“阳者乃巨阳也,为诸阳之首。”又如《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伤寒大家万有生先生[4]在其著作《万讲伤寒论·少阳病篇》中指出:“太阳主皮肤属表,阳明主胃肠属里,少阳主腠理属半表半里。”从八纲辨证中表里辨证来论证,皮肤属表,可循三阳之首太阳论治瘾疹。

1.2 皮毛之主——肺金

肺属金,所谓“金曰从革”意为肺有清洁、肃降、收敛之意。肺主气司呼吸,可通过其宣发功能排浊,其肃降功能布津,其收敛功能敛气。体内脾胃水谷精微需通过与肺中清气化合,方可产生营卫之气。《中藏经》曰:“肺者,魄之舍,生气之源,号为上将军,乃五脏之华盖也。外养皮毛,内荣肠胃”,肺在体腔中位居最高,可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素间·咳论》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肺可疏布卫气以及津液于体表皮毛腠里间,润泽皮肤,濡养毛发。皮毛受邪,肺亦可受侵袭。太阳经主表,主营卫腠理开合,与皮毛之主肺所司有共通之处。肺主司汗孔开合,汗孔,毛孔也,临床上瘾疹风团样皮损中毛孔多增大,与肺所司功能失职有关,若复肺之宣降功能,瘾疹风团样斑块自可消退。因此治肺亦可治皮毛,复汗孔开合。

1.3 八法之首——汗法

中医治病八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汗法不仅治疗伤寒表证,对于皮肤病的治疗也颇有疗效。《内经》即有:“汗之则疮已”之说,也首将“汗法”应用于皮肤病的治疗[5]。邪之所凑,累及皮肤,太阳经气不畅,营卫失和,经脉之气血瘀阻失调,三阳经之太阳受累,宜以汗法为主,使太阳经气舒畅,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对于汗法应用于皮肤病,刘楠等[5]查阅大量文献后将其总结为三点:汗可开门逐盗、透邪外达,汗可疏通经络、布津散液,及汗可扶卫固本,升阳助脾。瘾疹致病因素主要为风邪,透邪达表必不可少;形成风团多为脉络瘀阻之象,经络得疏则皮损可消;肺卫失宣、肺脾同病,驱邪治标,扶正固本,外在风团样皮损征象亦需固护正气以达疗效稳定。瘾疹身痒甚,痒者多从“风”邪或“热”邪辨证,如古有“风盛则痒,热微则痒”,瘾疹者,风热均可致痒,痒甚则风甚。发散风邪使痒得缓解,故汗法对于以痒甚为瘾疹主要自觉症状者值得肯定。《素问·阴阳离合论》云:“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张景岳云:“太阳为开,谓阳气发于外,为三阳之表也。”太阳经有布散卫气和津液的功能,上行于皮毛汗孔,下行于膀胱。明·吴岜:“太阳在表,敷畅阳气,谓之开。”开的状态主要是宣发舒畅太阳阳气,使其经气以畅为顺,其代表治法以汗法为主[6]。近代医家也提出了“汗法可开通玄府”、“汗可调阴阳、调营卫”等理论,故对于瘾疹来说,以太阳经辨证,汗法可为其主要治法之一。

2 太阳经论治对慢性荨麻疹的应用指导

2.1 对病因病机的指导

《丹溪心法》云:“风者,百病之始,善行而数变。”瘾疹风团发无定处,同风邪而善行数变。风邪所致的太阳病营卫不和病发瘾疹,如《黄帝内经·素问》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邪犯太阳,营卫失和,皮毛腠里开合失调。《伤寒论》载:“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风邪外袭,犯三阳之首太阳,卫气浮于外,与邪相争;卫气受邪,失去正常固外开合之功,营阴不能内守,汗孔开合失调,故发瘾疹,风热之邪可致身体瘙痒。

2.2 对治法方药的指导

从以上论述得出,汗法可复太阳发病之营卫不和,且在以风邪为主要致病因素的瘾疹来说尤为重要。如《中藏经》云:“风者汗之而愈”,《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并治》:“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由此可知,祛风邪必不可少,再佐以汗法,给邪以出路,则法备焉。导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于瘾疹往往从太阳经辨证,予以汗法佐风邪透出皮肤,祛风兼清热以止痒,临床上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

麻杏石甘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原方药为: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原文意在治疗太阳病发汗不如法,邪热不解,壅肺而致咳喘,现在亦多用于大多数肺热壅盛之肺炎的治疗。根据临床经验,麻杏石甘汤现用治于瘾疹,原方在加减及药物剂量上都有所改变。导师所用通常去甘草,予以生石膏20g,苦杏仁15g,麻黄10g,以发汗驱邪、清宣肺热为主要功效,方中麻黄辛苦温,辛散宣肺,发汗驱邪,石膏辛甘寒,清热泻火,宣解肺热,一寒一热,相制为用;苦杏仁苦降兼宣通肺气,治肺以治皮毛,复汗孔开合,是为佐药。导师对于此方的运用颇有心得,常常强调需随证加减、灵活运用,认为在临床上可针对兼症加入祛风、清热、止痒之品:风重者加忍冬藤30g,桑白皮15g,紫荆皮15g;风热重者加地骨皮15g,射干10g,生地黄30g,连翘15g;血热甚者加牡丹皮10g,龙骨20g;挟湿甚者加藿香15g,佩兰15g,砂仁20g;瘙痒剧烈者,加乌梢蛇20g,僵蚕10g;眠差者加煅磁石10g,珍珠母10g;神疲乏力甚者加红芪60g;久病者加二至丸;伴气阴两虚者加生脉散等。

2.3 验例举隅

李某,女,32岁,于2018年9月5日因“反复发作荨麻疹6月余”就诊。诉夜间反复发作风团,伴剧烈瘙痒。刻下症见:风团隐隐可见,可见其搔抓痕迹,色红,皮温高,四肢及躯干部分减少,仍可见融合成片风团。患者因多夜间发作,眠差,多发热恶寒,咽红。舌苔薄白边尖红,脉浮数。患者自诉于他院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有短时间好转后即又复发。西医诊断为:慢性荨麻疹;中医诊断为:瘾疹——风热犯肺证。六经辨证为太阳病,风热之邪犯太阳,肺卫失宣,肺气不能宣降,营卫不和,气血失调,病皮瘾是也。予以麻杏石甘汤加减清热宣肺,疏风止痒。具体方药如下:麻黄10g,杏仁15g,石膏20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紫荆皮15g,忍冬藤30g,乌梢蛇15g,射干10g,煅磁石10g,珍珠母10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4剂,水煎服,1日半1剂,日3次。并嘱患者忌口。7日后复诊,自诉夜间复发次数减少,1周仅复发一次,发时仍发热恶寒,风团色红,皮温高,瘙痒剧烈。睡眠差稍好转,大便正常,身体疲倦,乏力明显,时而烦躁,口干,咽红。舌体稍淡,苔少边尖红,脉浮而细。从太阳经辩证,太阳热微,热微而痒,风团色红,营卫失和,肺卫失宣,伴脾气虚,予以前方加红芪60g,白术20g,茯苓20g。4剂,水煎服,1日半1剂,日3次。服药后又7日复诊,患者诉7日夜间均未发病。《疡科心得集》曰:“疮在皮,则当因其轻而扬之,汗出浴之。”太阳经证,治风驱邪,以汗法为载体,驱邪外出;肺主皮毛,皮毛病者,复汗孔之开合,发汗乃愈。发肺之郁热,解皮肤瘙痒,瘾疹可愈。

3 结语

治疗瘾疹之经验,导师大多从太阳经辩证,治以麻杏石甘汤发汗驱邪、兼清肺热。虽然此法颇有成效,但在临床上还需结合患者病情、个体差异而详细辩证分析、灵活加减运用。诚如经方大家曹颖甫先生言“吾愿读经方者,皆当临证化裁也”。凡学中医者皆知,同病异治及异病同治均为常态,不应拘泥一方,实应辨证施治,方可取得较好疗效。

猜你喜欢
汗法汗孔三阳
Assessing edge-coupled interdependent network disintegration via rank aggregation and elite enumeration
手指表皮汗孔大小分布特性研究
表皮更替时间内指纹汗孔大小变化规律
刑事技术(2022年3期)2022-06-10 06:27:58
基于“给邪以出路”探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思路
大土三阳书画作品
基于嵌入式GPU的汗孔识别算法并行设计*
汗孔特征的观察与识别
《伤寒论》三阳三阴病证的证素辨证研究
神搜王奇遇记
针灸“汗法”考略
江苏中医药(2014年7期)2014-04-15 14: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