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慧,唐腾腾,马杰,梁平,徐新娟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脏中心高血压科,新疆 乌鲁木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及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医学教育领域中,医学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留学生教育质量是反映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留学生培养水平,吸引更多国家的留学生进入中国医学院校学习,加速国内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2]。2000年开始,新疆医科大学开始招收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的留学生,留学生的培养质量关系到学校的国际声誉,也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我科多年来一直承担留学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工作,包括理论课和见习课,现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在心血管内科学教学实践方面适合于留学生的授课方式。
近些年,随着来华留学生的数量的增加,我国留学生教育质量、管理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4],我校留学生主要来自亚洲,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发展中国家,英语是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但在不同省有不同的语言,如巴基斯坦的国语是乌尔都语,但在每一个省都有一种主要的语言,包括旁遮普语、信德语、普什图语和俾路支语等[新疆医学留学生汉语学习特点研究]。因而尽管英语是官方语言,但平时留学生习惯使用母语交流,因此他们的英语发音,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发音不易听懂,这会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也可能影响教学效果。因而作为留学生临床教学老师,教学之前及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留学生的语言状况,依据留学生不同基础和语言水平,采取多种教学模式结合的方式,注重因材施教,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留学生教学需要进行英语授课,英语授课要求教师必须有较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医学英语基础,要熟悉医学专业英语词汇,除了心血管专业的相关词汇,其他内科系统的专业词汇也要了解。目前,我校参与留学生教学的教师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部分教师有出国研修的经历,专业英语水平较高,读写能力较强,英语听、说能力相对较弱,因而为提高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保证留学生教学质量,我校国际关系学院组织英语授课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同时科室每周进行英文专业文献学习,使授课老师的口语及专业英语水平进一步提高。对于见习课授课教师,要求见习课带教老师旁听理论课,认真做好听课纪录,从而能明确见习课中的重点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注意与留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熟悉他们的发音,提高与留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
授课前要进行认真备课。目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理论课及见习课教学大纲供留学生使用,心血管内科结合我校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原版经典英文教材,参考我校五年制本科生理论课及见习课教学大纲,遵照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基本一致,制作教学幻灯。备课时要参阅国内外最新版的教材及相关书籍,查阅英文文献,了解心血管内科最新动态和进展,认真书写英文教案,进一步明确每堂课中的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做到授课前心中有数。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及图片,丰富、生动教学幻灯,提高留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心脏瓣膜病时,可以下载一些心脏瓣膜病杂音产生原理的动画示意图,让留学生形象地了解杂音产生机制,同时可下载如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等杂音的听诊音频,通过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将晦涩难懂的内容生动的展示给学生。
心血管内科学理论知识多,疾病种类多样,知识体系复杂,专业性和实践性强,这要求留学生在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拥有敏锐的临床思维能力。同国内学生相比,留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提问题、课堂气氛活跃,为了适应留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可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积极参与疾病的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针对疾病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例如:在讲授“高血压”章节中,我们可以有目的的选择典型的高血压的临床病例,围绕教学大纲编写教学案例,按照大纲中关于高血压的重点、难点,以及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进行编写,组织学生通过对高血压患者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得学生从患者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出发,引出高血压患者典型的症状、体征,再从高血压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了解高血压,教给他们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他们分析临床问题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式教学中,授课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系统的讲述疾病,将重点内容用板书、图片、视频等展现在教学幻灯上,生动的、系统的教授给学生。例如:在讲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我们可以对不同类在教学课件中插入“冠脉造影术”的手术的视频,可以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冠脉造影术的过程,形象地认识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等。
随着PBL 教学模式的引入,在心血管某些章节教学中,可进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PBL在临床教学中,以病例为基本素材,以问题为“引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和指挥作用,教学培养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引发学习兴趣,推进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围绕某一医学问题进行学习,教师在问题讨论中只是充当指导角色。例如:以心血管内科学临床常见症状“胸痛”提出问题,围绕着“胸痛”这个问题,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胸痛”可以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表现,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在临床教学中,首先可以组成若干讨论小组,在有留学生参与的小组中,每个小组中由三名留学生和两名我校心血管内科研究生组成,由授课教师选择3-4个有“胸痛”症状的患者,3-4个讨论小组针对不同胸痛的患者,进行采集病史及详细的体格检查,做出相应的辅助检查方案,各小组组员从获得的资料中发现问题,相互交流,互相补充,讨论,制定出详细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最后整理汇总成较为系统的病例讲稿进行发言。由于留学生汉语水平较低,与患者沟通存在障碍,在采集病史及体格检查中,需要有我校心血管研究生进行翻译沟通,必要时授课教师可以帮助留学生进行翻译和沟通。课堂讨论中,各小组学生主动发言,每个同学都将充分准备的讲稿或课件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可使用查阅的相关国内国外文献、专业书籍、个案报道生动多样的资料进行讨论,使得教学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参与到临床教学中。
理论教学授课结束前,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再次复习理论课的重点及难点,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难点,进一步将难点阐释清楚,并在理论课教学结束时留有一定的时间与留学生进行交流,对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未能完全理解的部分进行认真的再次讲解,并告知旁听的示教课代教老师在示教课中针对留学生的理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补充,使留学生能够较全面的掌握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并且根据课堂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布置课后复习题、思考题,根据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在本次课或在下一堂课开始前进行重点
难点地巩固,以督促学生课后认真学习及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对理论课进行回顾和复习。在课程结束时,将本节课所参考的英文教材书名、文献及相关专业网址提供给留学生,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内容,以促进其更进一步掌握心血管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鼓励有学习积极性的留学生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到病区参与查房或技能实践,以进一步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将理论课与见习课有机结合。见习课可通过具体、形象的实践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医学理论知识。见习课程应该与教学大纲和理论课程同步,采用以PBL等教学方式,小组讨论与活动等互动性教育模式,这些方式较适合应用于心内科留学生见习带教。如见习课前教师准备典型的心血管常见病例,如心脏瓣膜病章节,留学生应在课前复习相关理论课知识,鼓励并要求他们自学,充分熟悉见习课内容。自学需要留学生付出更多努力,但是对于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益处更多。见习课我们采取将学生分为3-4个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要选择愿意主动配合并且临床典型的病例。由老师带领学生接诊患者,每个学习小组中选择一个留学生代表进行患者病史采集,再由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提问。如患者愿意配合,可以由留学生代表进行简单查体,如遇到典型的杂音典型可以让留学生们轮流进行听诊,同时也可以借助视频音频文件,使留学生对见习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询问完病史后,每组的留学生先自行进行病例的总结,后再由每组的留学生代表进行病例的汇报,了解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对该病例的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提出诊疗方案,分析患者预后情况,最后再由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提示、补充及点评。一些留学生希望能了解更多的临床知识,有的学生打算选择心血管内科作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及深造的方向,我们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让学生走进病房,尽可能多地学习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常规。
受于课时所限,且心血管系统疾病较为复杂,因而需要留学生们对理论知识进一步梳理及更多的临床实践。医学留学生的教育与国内医学生相比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对于医学留学生的临床教学模式的探究,有利于留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也有利于提高我国留学生医学高等教育水平,加速国内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校未来的发展趋势,医学留学生教育是我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留学生医学高等教育水平,要做到从招生、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等方面考虑,优化国际招生制度,打造一批精英教学团队,制定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坚持全面发展观,全面提升医学留学生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