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现状概况

2020-12-28 02:28:42常丽颖涂心云谭苗苗岳明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期
关键词:障碍性肾虚不孕症

常丽颖,涂心云,谭苗苗,岳明明

(1. 新疆医科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2.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不孕症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生育障碍状态,是生育期夫妇的生殖健康不良事件,是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及家庭幸福的生殖健康疾病。女性无避孕性生活至少12个月而未孕称为不孕症[1]不孕症女方因素中,排卵障碍占女性不孕的25%-35%[2]。排卵障碍是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及卵巢的旁/自分泌功能失常致使卵泡不发育、发育停滞、闭锁、未成熟卵泡排卵等[3],我国不孕症发病率为7%-10%。排卵障碍导致的不孕是当前不孕症领域中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4]。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发生的疾病病种多样,病理机制复杂,影响因素繁多,如: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 ,高催乳素血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黄体功能不足,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卵巢早衰等[5]。

1 西医治疗

排卵功能障碍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卵子发育障碍,二是卵子排出障碍,任何一方出现问题均能引起排卵功能障碍而导致不孕。同时女性生育力与年龄密切相关,治疗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卵巢生理年龄,个体化方案治疗。

1.1 生活方式改变

对于肥胖、消瘦、有不良生活习惯或环境接触史的患者需首先改变生活方式。

1.2 诱导排卵

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改善卵泡质量,恢复排卵,提高受孕率等。氯米芬(clomiphene,CC)可竞争性结合垂体雌激素受体,模拟低雌激素状态,负反馈刺激内源性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间接使FSH、LH 水平升高,进而促进卵泡生长,适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反馈机制健全,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患者[6]。必要时可联合应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 hM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 冯伟桦等[7]将108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妇女全部应用CC治疗,对照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卵泡发育,血清性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 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 、雌二醇(E2) 、孕酮(P) 、睾酮(T) ;等指标变化,对治疗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比较患者优势卵泡排出数及以上实验室指标、妊娠率。总周期排卵率 28.3%(92/324),总周期妊娠率 13. 8%(15/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氯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显著,但CC 促排卵妊娠率仅10%~40%,主要原因是 CC 的抗雌激素作用,一方面影响宫颈粘液不利于精子穿行与生存;另一方面影响输卵管及子宫内膜发育,干扰胚胎着床[8]。

来曲唑(letrozole,LE)属于芳香化酶抑制剂,可抑制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降低雌激素水平,负反馈作用于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刺激卵泡发育[9]。宋海霞等[10]选择因PCOS不孕症患者进行观察,试验分4组,其中23个周期为单独来曲唑5天方案,14个周期为单独来曲唑10天方案,21个周期为来曲唑5天+HMG方案,23个周期为来曲唑10天+HMG方案。观察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厚度,每周期HMG的用量,周期排卵率,周期妊娠率等,并进行比较。经观察得出结论 LE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中有促排卵作用,而且倾向于单卵泡发育。 但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其方案的优势和不足。

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周期第2-3日开始,每日或隔日肌内注射75-150U,直至卵泡成熟。用药期间必须佐以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可同时进行血清雌激素水平测定,待卵泡发育成熟给予hCG促进排卵和黄体形成。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卵泡成熟后模拟内源性LH峰诱发排卵。但由于副作用大,不宜长期使用。

1.3 辅助生殖技术

包括宫腔内人工授精(ILⅡ)、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配子移植技术、控制性超促排卵+体外受精(IVF/ICSI)治疗[11]、体外成熟培养(IVM)[12]。

1.4 期待疗法

对于年轻,卵巢功能良好的女性可行期待治疗,但一般试孕不超过3年,一般建议30岁以内女性。

2 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学并无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该病名的详细记述,多可归为“不孕症”“断绪”“全不产”等疾病,在古代文献中虽然没有“排卵障碍”病名的记载,但对受孕的机理及最佳时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素问·上古天真论》首先提出了“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的受孕机理;在《证治女科准绳》中就有记载“天地生物,必有氤氲之时,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氤氲之候,于一时辰间,气蒸而热,昏而闷,有欲交接不可忍之状,此的候也”。此处“氤氲之候”、“的候”即现代医学所指出的排卵期[13]。排卵障碍其症状表现可为“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闭经”“月经过少”等,对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论述屡见不鲜,不同医家对该类病症论治角度也多有不同。现公认的病因多为肾虚、肝郁、痰湿、血瘀。其中多有多种病因合并为邪,中医辨证多以肾虚为主,大多数患者在肾虚基础上兼夹肝郁、痰湿、血瘀证型,损伤冲任气血失调[14]。中医以整体观念为基本原则,在不孕症的治疗中,通调冲任及周身气血,去标固本。

陈继龙等[15]认为女性不孕症以阳虚质和气郁质最为多见。临床最常见的中医证型是肾虚证、肝郁证;肾虚是排卵障碍性疾病的基本病机,血瘀、痰湿、肝郁等是肾虚的病理产物,反之,病理产物亦可致肾虚,肾虚和诸多病理产物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而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出与肾、冲任及全身气血密切相关,肾气不足、脉络瘀阻、血行不畅,从而导致排卵障碍。清《傅青主女科·种子》列有不孕十条,在分型证治上有所发展,很注重不孕与肾虚肝郁之间的内在联系,“肝气不开,则精不能泄,肾精既泄,则肝气亦不能舒",“以肾为肝之母,母既泄精,不能分润以养其子,则木燥乏水,而火则暗动以铄精,则肾愈虚矣”[16]。

2.1 中药内治

中药内治根据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多以补肾益气、益精填髓,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滋肾养血、调补冲任,疏肝解郁、理血调经,燥湿化痰、理气调经,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为法。临床治疗应根据辨证,灵活用药,不必拘泥于一方一法,只需辨证论治。名老中医汤昆华教授以补肾疏肝法(主方:生熟地各12g、柴胡3g、香附10g、当归10-15g、白芍10-15g、茯苓10g、麦 冬10g、石斛10g、全瓜蒌10g、仙灵脾20g、巴戟天15g、菟丝子20g、陈皮6g;经后期加女贞子10g,早莲草10g:经间期加瞿麦10g,车前子10g;经前期加丹参10g,益母草 15g。 肝郁气滞重者加重柴胡用量至5g,加青皮6g;肾精亏虚者加紫河车6-8g,重用干地黄20g;阴血亏虚者加枸杞子12g,制首乌12g:气滞血瘀者加延胡索10g,八月札10g)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致不孕症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并能调节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妊娠率达20%,临床总有效率达61%[17]。张会仙等[18]选择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补肾活血促卵方)和对照组30例(补佳乐+黄体酮+克罗米芬)。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患者的总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血清激素指标 (FSH、LH、E2、FSI{/LH、AMH)、超声指标AFC、中医症状积分及安全性指 标的变化。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妊娠及流产情况。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5%,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 差异(P<O.05),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排卵率:治疗组为55.91%,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排卵率差于治疗组。数据证明治疗组可明显改善各项血清激素水平、卵泡症状及临床中医症状,补肾活血促卵方相对于西药不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且远期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2.2 针法灸法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是通过针刺冲、 任、督、带脉及足少阴肾经为主的穴位,以疏通经气,恢复人体气血脏腑的功能,使肾中精血逐渐滋生,并以补法来促进卵泡发育成熟,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19]。陈雨婷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排卵障碍导致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灸督脉)和对照组(克罗米芬)。治疗组:运用 温针灸督脉(百会、大椎、身柱、至阳、命门、腰阳关、十七椎、肾俞(双侧)等[20],对照组:口服克罗米芬。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BMI、中医临床症候、性激素、卵泡发育、排卵情况、妊娠率等相关指标。治疗后 中医疗 效治疗组、改善患者BMI方面及性激素比较,LH、LH/FSH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妊娠结局方面疗效相同。

苏柏宇等[21]将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分为治疗组(腹针结合艾箱灸)和对照组(克罗米芬药物组)。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排卵率、中医证候改善率、BBT复常率、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卵泡发育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妊娠率、FSH、LH、 E2、T这4种血清激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腹针结合艾箱灸治疗组患者观察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受试者的先兆流产率要比单纯口服克罗米芬组低,说明腹针与艾箱灸结合治疗这种疾病的疗法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是一种值得临床工作者多加研究和推广的综合治疗方法。

郭闫萍将不孕症患者分为治疗组(隔药灸脐法) 及对照组(常规口服克罗米酚胶囊)[23]观察3个月经周期,经统计学处理,隔药灸脐组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状有改善。

2.3 穴位贴敷

江施风儿等将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敷贴+助孕散内服组;对照组:单纯助孕散内服组。观察12个月,统计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B 超监测卵泡与排卵情况、妊娠情况、内分泌激素测定[22]。得出治疗组排卵率、治疗前后LH/FSH 比值差值高于对照组。妊娠率无统计学意义,但临床疗效得到肯定。

2.4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排卵障碍所致各类型不孕,其经后期(卵泡期:经后第6-10日)治法多以滋阴养血,补肾填精、滋肾疏肝为主,常用药物:当归、赤芍、白芍、怀山药、干地黄、丹皮、茯苓、女贞子各,川断、 菟丝子各,炙鳖甲、紫河车;经间期(排卵期:经后第 11-17 日)多以温阳滋阴、补肾益气、活血通络为主,以促进卵子排出,常用药物:炒当归、赤芍、白芍、怀山药、山萸肉、丹皮、川断、菟丝子、鹿角片,红花、五灵脂;经前期(黄体期:经后第 18-24 日)多以补肾温阳,滋阴益精、益气养血为主,常用药物:炒当归、赤芍、白芍、怀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紫石英,川 断、菟丝子各,炒柴胡) 行经期(月经第 1-5 日): 此期按阴阳消长转化规律即进入“重阳必阴”阶 段,基础体温急趋下降,导致月经来潮。治疗当因势利导,以活血化瘀,引血归经为主。常用药:丹参、赤芍、五灵脂、益母草 、艾叶等[24]。蔡蘅等将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对照组予 CC+HCG 治疗[25],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及临床疗效,经统计,对照组及治疗组妊娠率与西药相当,但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体而言,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可调节月经周期,促进卵泡发育及排出,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受孕。

3 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排卵障碍导致的不孕症的中西医疗法各有利弊,西医以促排卵为主,治疗效果确切,作用机理明确,常用的促排卵药物枸橼酸氯米芬虽然促排卵成功率较高,但由于氯米芬具有使宫颈黏液的黏稠度提高以及弱化黄体功能[8]的副作用,因此其治疗的妊娠成功率受到局限,同时有增加患者流产率及癌症风险;中药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建立人工周期的作用,能减少西医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临床上采用中医内服配合西药治疗本病,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具有广阔的前景。今后可用中医药改善体质,扶正祛邪;并结合现代医学治疗,应用西药促排卵,从而减少不孕症的发病。

猜你喜欢
障碍性肾虚不孕症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假排卵与不孕症
透视“肾虚综合征”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猪业科学(2018年8期)2018-09-28 01:28:04
肾虚是种文化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92例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7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氯米芬结合热敏点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