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铭孙
《古典钢琴博览》共有12分册,选取12位在音乐史上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的经典钢琴作品。每位作曲家的作品独立成为一册,按照由易至难的顺序编辑,系统、明了,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这套系列所选的12位作曲家,从巴洛克时期的巴赫开始;然后是古典时期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直到舒伯特;浪漫时期的门德尔松、肖邦、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民族乐派的格里格;以及印象主义的德彪西,荟萃了钢琴音乐历史上最伟大而多产的巨匠们的佳作。每位作曲家的作品集中在一本分册内展示,每首乐曲附有详尽的解说:包括作者概况、作品创作年份、创作背景,以及乐曲的分析与演奏提示,非常明确仔细地向钢琴教师和学生指明了如何着手练习,如何准确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其中,很多信息和资料,是我们在国内很难寻觅到的,尤其是一些我们原本就欠了解的作品,如果没有说明和提示,无论是在演奏上还是教学上都很难把握,所以这些说明是无比珍贵和重要的。我在拜读之后,深深感到这套博览的编订者————德国的塞尔维亚·赫维西-特洛舍尔是一位非常博学多才并严谨细致的钢琴教育理论家;中文翻译者朱贤杰教授翻译的长达12万字的说明,其过程十分繁复,工程相当庞大,为我们能正确而全面地理解和钻研这套乐谱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经过我自己先睹为快的学习————主要是试奏乐曲与配合阅读说明,对这套“博览”的特点与优势,有一些粗浅的初感与体会,先向大家作一个汇报与介绍,以供参考!
这套教材的选材十分新颖,与常见的曲集相当不同,使我从中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理念。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我们去书店或网上选购乐谱时,所面对的这12位作曲家的乐谱和作品应该是最多的,他们的许多名曲、名作,早已广为流传,那么《古典钢琴博览》有什么不同呢?在没有仔细研究这套曲谱之前,我也是带着疑问的:“又出了一套,是原作版,从版本上讲是需要的,不过作品是否会重复很多呢?”但阅读和弹奏了这些作品后,我确实被深深打动了————就是它的“不一样”和“不一般”!
我举几个例子说明,先以“贝多芬分册”为例。大家可以想想,对如此有名的“乐圣”贝多芬,他的奏鸣曲、变奏曲……都是我们早已人手一册或多册的了,那怎么个“新”法呢?我们可以具体看一看这“9首著名的原创作品————按由易至难顺序排列”:第1首是《喜悦与忧伤》,是一首当年并未发表的性格练习曲;第2首是《六首埃科塞兹舞曲》,也是一首作者生前未编号的作品;第3首是人人熟知的《致爱丽丝》;第4首是《G大调简易奏鸣曲》(作品49之2)的两个乐章;第5首是《“月光”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第6首是《A大调变奏曲》(主题选自歌剧《磨坊女》);第7首是《降A大调奏鸣曲》(作品26号)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第8首是《两首G大调钢琴小品》(作品126号);第9首是《E大调奏鸣曲》(作品14之1)的三个乐章,选编得真是别具匠心!
整集的9首作品按从易到难的排列,体现了钢琴进阶中从初级到中级的程度,其中既有名曲,也有不那么知名但深具教学与音乐价值的作品,而且涉及贝多芬各个时期的创作。通过这一整册,我们完全可以对贝多芬的整体面貌与基本风格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学习和了解。
再以“德彪西分册”为例,也是“9首著名的原创作品————按由易至难顺序排列”,其选曲也非常有意思,我认为也是独具眼光的。《牧童》《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月光》,这些都是最著名的印象主义作品。《木偶的步态舞》是一首生动活泼、大家喜闻乐见的带爵士风的小品。《萨拉班德舞曲》是其《为钢琴而作》的第二段;《更慢》是一首十分有情调、有韵味的作品,这两首作品在音乐表现上都有相当的特色和深度,所以应该说选曲的角度十分独特。《练习曲“博士”》由于在我们全国考级中被选用,因此练习过的人会比较多。《沉没的教堂》是一首印象主义的代表作,其触键与意境在钢琴教学中是需相当的涵养和功力的,能选入这套曲集,足见选编者眼光的独到与大胆,但其实又十分合理。由此可见,对每位作曲家的风格和风貌极尽可能全面展示,正是这套曲集不同以往之所在!
这套系列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一个方面是在于对每首作品难易程度的等级划分。在前面介绍曲目时,已提到“由易至难的顺序排列”,而更重要和更具体的在于对每首曲目的难易都有一个“难度等级”的划分,且不同于考级。我仔细翻查了这个系列中的各个分册,等级划分从1级到7级。在每首曲目的第一页上都标有“难度等级,××级”。其中1级的曲目除了出现在“莫扎特分册”中,其他11本分册都是从2级或3级开始的,最难的是6/7级。这个等级的划分非常重要,可以说明编订者的教学观点和思路,具有参考和研究的价值。
根据我的观察和理解,我认为等级划分的着眼点和思路跟我们编订考级时的测定标准有所不同,而这种不同的角度,正是我们要去思考和研究的。思路的不同,没有谁对谁错,而是各有不同的受众和对象,各有各的根据和理由。相对钢琴考级是为社会上广大学琴者制定十个(或九个、八个)级别的标准而言,这套《古典钢琴博览》则是为了打开我们的艺术眼界,其对象是“专业钢琴教师和学生、准钢琴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业余钢琴学习者,长时间没有练习钢琴且想恢复原有水平的钢琴爱好者”,所以这套系列的对象是全方位的、更广泛的,不是为社会考核,而是为了提高钢琴艺术水平的。其实,跟钢琴考级并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我只是为了明确衡量与划分的标准,需要一个参考以比较和说明。
具体而言,《古典钢琴博览》的难易顺序主要还是以“能力上能否弹下来”作为难易的首要依据。而音乐上的理解、弹奏的各种手法、艺术标准,则是每首乐曲的必然和必须要求,也就是说,你要弹这首曲子,在把音弹下来的同时,在艺术上、风格上、音乐表现和理解上,应该就是同步的,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并不存在把音都“弹下来”或“摸下来”,在音乐表现上却完全脱节的现象。
由此我联想到,在考级曲目的编选时,有时会考虑“较高级别时,应少一点儿和弦、八度,因为考生可能年龄还较小,手可能够不到!”也许还会考虑“印象派的曲目,对触键、色彩等的要求太精细,恐怕业余学琴者很难做到呀!”这些顾虑确实限制了曲目的选择范围与可能,也限制在乐曲风格多样化上的扩展。当然,对选择考级曲目的无奈也在于考生的急于求成和低龄化,社会上有些钢琴教师的水平还不能满足广大钢琴学习者的需要,而这套博览有着广泛的受众,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与局限。
那么,我们使用《古典钢琴博览》时,应如何掌握具体等级呢?在此,还是只能以考级的级别来大致比对一下。依据我的初见,“博览”的3级,大致相等于考级的五级左右,“博览”的4级如与考级的六级基本持平,4/5级就相当于考级的七级了。“博览”的5级,难度也不低于考级的八级,6/7级一般就相当考级的十级甚至更高了。我这只是大致比对一下,仅供参考,因为具体的作品难点不同,比如八度、和弦较多,声部交叉复杂,以及曲目风格的理解不易掌握,等等,对每个学生也是不同的。所以最后还是要靠每位老师自身的钻研和感受,修养和功力去作具体解决和提高。
级别的划分是很有意思且复杂多变的学术问题,通过对这套《古典钢琴博览》的使用和熟悉,一定会打开大家的思路和拓宽大家的眼界,因为这是与我们以往的曲集或教材不同的一套全新的系列!
我认为这套系列,把12位钢琴大师的作品各选编出一册,以12册基本格式一致、篇幅相等的乐谱形式,均衡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这些作曲家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所处的钢琴发展阶段不同,他们的作品,互相之间有着多么大的变化和差异!怎么选编?搭配成一套全面的系列是一项非常不易的工程!
作为一套偏重于普及性的钢琴作品文献,一般选用的大量作品可能会是巴赫、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甚至肖邦、门德尔松、格里格等作曲家的作品,因为他们有大量精致、动听、小巧、可爱的曲目,在钢琴的初级到中级程度的范围,有很多可供选择的经典之作。而令我难以想象的是,在这个程度区间,李斯特有哪些作品可以选呢?他的匈牙利狂想曲、塔兰泰拉、各种练习曲、歌剧改编曲都是高难的炫技名作,不在我们这个程度范畴中。勃拉姆斯又怎么选呢?他的音乐那么深邃、内在,有哪些曲目可属初/中级范围的呢?当我拜读了乐谱,真是感受到了选编者眼界的宽阔,和对曲目掌握的丰富和深入,令人佩服,确实是站得高,意图明确而有魄力。
具体以“李斯特分册”而言,选了由易至难的11首著名的原创作品,第1与第2首都是《升F大调钢琴小品》,分别创作于1873与1876年,两首小品都只有三行乐谱,难度等级也都是3级,对我们来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作品。第3、第4、第5首选用了三首安慰曲,除了“降D大调”这一首比较被我们熟知外,其他两首很少被我们演奏,但确实非常抒情歌唱,而且动听。上手也不难,难度等级是4级和4/5级。以《降D大调安慰曲》而言,如果我们选用在考级的话,大约是在七到八级的程度,所以我们可借此作一个难度的比对。同在“李斯特”分册中,还选了几首《旅行岁月》中的作品,如《沉思者》《乡愁》《罗沙小调》。还有选自《诗与宗教的和谐》中的《醒世歌》,这些作品都是主题明确、形象鲜明的,在每首曲目的说明中对创作背景与乐曲理解有清楚的指示。从难度来看,除了《醒世者》为4/5级,其他三首都是5/6级。本集还选入了《艾斯特庄园的绿柏》,也是选自《旅行岁月》,难度5/6级。此曲大约应同比我们考级的九级左右。最后一首是《降A大调爱之梦Ⅲ》,难度等级为6/7级,以我们考级划分标准来看,我认为应划在十级甚至更超过一些(仅为个人之见)。
关于“勃拉姆斯分册”,就更令人想去一探究竟了!这一册由易至难地选用了15首原创作品,第1、2、3和7、8、9首都是圆舞曲。勃拉姆斯作品39号《十六首圆舞曲》,大多是长度在一页上下的短小精悍的钢琴小品。这些被选用的圆舞曲,前三首的难度分别是3级与3/4级,后三首都相当于5级。在这一分册中,还选用了五首间奏曲,按难易不同,被分别编排在适当的顺序。首先出现的是《E大调间奏曲》(作品116之6,难度4/5级,想不到这么“容易”)、《a小调间奏曲》(作品76之7,难度5级,一般很少会在琴童的教学中用到)、《降E大调间奏曲》(作品117之1,难度5级,由于谱面上多是八度和弦,声部、织体也相对复杂,可能在考级中都不敢选入)。这三首间奏曲的选入很有意思!应该说都是抒情、内省的慢乐曲,没有快速、有力的技术性要求。也许读谱不易,音乐理解和处理不易,但从“上手”的角度和对有一定理解力的成人而言,划在5级难度,编订者应该是有其理由的。这可让我们打开眼界,冲破禁锢,开拓曲目选择的新思路和新天地!
再看后两首间奏曲,分别是《降B大调间奏曲》(作品76之4,难度5/6级)、《C大调间奏曲》(作品119之3,难度6/7级)。本集中还选入了《d小调叙事曲》(作品10之1,难度5/6级)、著名的《g小调狂想曲》(作品79之2,难度5/6级),如作为钢琴考级曲目的话,怎么也应是定在九至十级的了吧!
在“勃拉姆斯分册”中,还有《F大调浪漫曲》(作品118之5,难度为6级)。最后压轴的曲目是《g小调叙事曲》(作品118之3,难度为6/7级)。这些曲目的选用和分级的确大大突破了我的预想,拓宽了我在教材选择上的思路。正因如此,我感到十分具有冲击力,使得我们可更大胆地去探索和使用这些曲目作为教材,尤其对我们从事多年教学的教师来说,其实这些曲目都是熟悉的或者时有所闻的,只是在使用时还常会保守。《古典钢琴博览》的选材,无疑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我相信,通过钢琴老师的不断钻研和进取,也完全可以把一些过去认为比较专业和不易理解的作品拿过来演奏和学习,这将会大大丰富我们的可用曲目,并大大打开我们的视野!
最后还必须肯定的是,这套系列设计大方,装帧精美,尤其是谱页在弹奏视谱时,放在钢琴谱架上能自然充分地打开,这些对我们弹琴者来说是太重要和方便的,也是我们最推崇和最喜欢的。值得称道!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