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楚璇,王海涛
(华北理工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慢性病主要指的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较高的发病率,是造成人们伤残、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慢性病和传染病一样,也是我国当前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生活质量也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展,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等,都是的慢性病的问题越加严峻[1]。目前常见的慢性病,主要包括肿瘤、糖尿病、先天异常、慢性牙病、骨质疏松症、慢性骨关节病、慢性肝肾疾病、精神神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良性前列腺肥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都有着较大的危害,需要进一步提高重视。
慢性病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是当前造成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统计,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造成的粗死亡率约在0.5%左右,而在死亡总数中占比可达82.5%,是威胁城乡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慢性病会严重降低居民的生命质量,一些慢性病会形成终身性残疾,患病后无法彻底治愈。疾病长期的伤残和疼痛影响,会大大降低患者生命质量。同时长时间承担高额的医药费,也会降低生活质量。由于病程漫长,随时可能发生进展,对于患者及家属也带来和很大的心理压力[2]。慢性病对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着明显的拖累,例如,每年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费用可达数千亿元。很多城镇居民由于慢性病住院以此,都可能花费城市人均年收入的一半以上。当前慢性病的特点主要是服务需求大、患病时间长、医疗成本高、患病人数多,因而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当前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将近30%,因此可判断全国患有慢性病的总人数将超过4 亿人,并且还在以每年数千万的速度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病的患病人数已经超过2 亿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高血压患者。在成年人群当中,糖尿病的发病率可达10%左右,而且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更高。据统计,我国目前总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达到了1.5 亿人以上,而糖尿病前期患者数量已经超过2 亿人。我国居民超重率目前已经达到35%以上,而肥胖率也超过了15%。男性和女性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但城市超重率和肥胖率普遍高于农村,总体来说都处于上升趋势。高血压的患病率目前已经达到35%以上,男性比女性略高、城市比农村略高[3]。而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不足80%,血压控制率也不足20%。糖尿病患病率在10%左右,男性比女性略高,城市比农村略高。而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只有不到40%,治疗知晓率也只有90%左右,血糖控制率不足35%。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约为3.5%。由此可见,我国慢性病流行形势是发病率普遍较高,并且逐渐增长,因此需要提高重视,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控制和预防,提高居民的生命质量。
3.1 现有慢性病防治策略的全面贯彻。我国现有的慢性病防治策略,主要面向的群体为一般群体、患病群体、高危群体等;关注的环节主要有规范性治疗、早诊断早治疗、控制危险因素等;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疾病管理、健康管理、健康促进。对于不同的人群,要采取相应的手段,通过不同内容进行预防干预及管理。在此基础上,注重对居民健康行为水平的提升,尽早诊断和治疗疾病,同时降低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对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要重点防治;对于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血糖升高、血压升高等生物指标要重点关注;对于使用烟草、过量饮酒、饮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等危险行为要重点纠正[4]。对于一般人群,保证生活方式健康,避免形成危险因素;对于患病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积极改变,采取规范化治疗康复,促使生命质量提高;对于高危人群,重点干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监测疾病,减少发病风险。
3.2 政府对慢性病防治对策的深入落实。在现有慢性病防治对策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深入落实政府对慢性病的防治对策。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倡导,促进全民合理饮食、科学运动,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理念。日常保证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保持心态良好与心理平衡,戒烟限酒。政府应发布相应的控烟令、限酒令,发布全民健身条例、健康饮食指南、老年人活动指导等,同时要求学校安排充足的课件活动时间,采取武术操、广播体操等活动方式[5]。积极推行健康中国战略,推行全面健身,保证食品安全,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普及健康服务,加强疾病防治,强化城乡环境卫生政治,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等。同时政府部门为各项活动的开展,要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对国家慢性病防治新规划认真落实,将防治关口前移,明确相关的职责范围,积极拓展服务渠道,规范防治手段等。
3.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项目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项目应大力开展,提高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责任。认清慢性病的特点和影响,重视民生问题,认识到加强慢性病防治对人民、对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开展过程中,要保证规范的工作场所,完善的资料信息和全面的服务内容。对各项公共卫生服务措施要切实落实。例如对糖尿病、高血压、重度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要至少组织1 次体检和4 次随访。对老年人健康管理,每年至少1 次健康指导和全面体检。乡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明确责任分工,积极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日常随访、体检及信息管理的配合等[6]。随访体检中主要对患者一般情况准确评估,然后根据体重、身高、血糖、血压、血脂、症状等,对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慢性病公共卫生服务。
3.4 基层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的积极推进。对基层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应积极推进,遵循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以预防为先,以治疗为辅。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引导社区居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慢性病防治支持环境,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开展慢性病预防控制室、慢性病社区门诊等,形成完善的慢性病监控防治系统。加强慢性病防治网络建设和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全科医生,大力组织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家庭责任医师团队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使慢性病防治能够覆盖整个社区。开展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对口支援等工作机制,提高基层慢性病防治效率和水平。引导患者加强慢性病自我管理,组织健康讲座等活动,让社区居民了解更多慢性病防治知识。
综上所述,慢性病是我国当前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生命安全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当前慢性病发病率正在不断提高,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从国家、政府、基层等不同角度入手,实现更为有效的慢性病防治,保障和提升公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