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锐,谢福通讯作者)
(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广西 来宾 546100)
作为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骨质疏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而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由该疾病所引发的椎体骨折越来越多,其中以胸腰椎椎体骨折最为常见[1]。经皮椎体成形术于1984 年首次临床应用,由法国两位医生利用经皮注射骨水泥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治疗,并取得成功[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手术方法逐渐得到广泛关注,能够对椎体转移瘤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起到显著治疗效果,同时具备明显止痛效果与椎体强化效果。但目前医学上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术入路方式尚存在争议,其中以双侧经椎弓根入路最为常见,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单侧椎弓根入路方法也开始得到关注。本文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过程中通过单侧椎弓根入路进行综述。
1.1 概念。骨质疏松在临床上又可被称为骨质疏松症,主要为多种因素影响下所导致的一种骨质疾病,其本质上属于一种代谢性骨病变,典型临床特征为骨骼疼痛与骨折,同时患者体内骨组织钙化与基质与钙盐比例均处于正常范围,但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出现减少情况[3]。骨质疏松未存在年龄与性别限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但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群体,其中以老年男性与绝经女性最为常见。骨折作为骨质疏松常见并发症类型,其部位多发生于腰椎椎体与胸椎椎体,其骨折类型以压缩性骨折最为常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发生机制为:作为椎体形成初级结构的小梁骨,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扩散至周围,于椎体内部形成应力,当应力超过小梁骨承受极限时,就会导致其结构破坏,进而丧失稳定性,在局部碎裂的影响下引发骨折。
1.2 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又可分为微创手术治疗与开放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主要针对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通过限制活动、卧床休息、支具固定及药物方法进行治疗,使疼痛感得到有效缓解,以达到促进患者早期恢复活动的作用。在手术治疗中,开放性手术虽具备良好治疗效果,但容易对患者造成严重创伤,且存在内固定失败的可能性因此局限性较为明显。作为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微创手术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而得到长足发展,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手术治疗方法为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后凸成形术,其中前者应用更为广泛,能够使患者骨折稳定,以到达促进椎体力学强度恢复的作用,还可使椎体疼痛及压缩得到有效缓解,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正常活动[4]。
2.1 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胸腰椎椎体骨折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医学界对于手术过程中入路方式存在较大争议[5]。长期以来该手术均由双侧椎弓根入路进行治疗,作为一种经典术式,不仅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还可使骨水泥双侧呈均匀分布,具有明显优势;但该术式需要双侧穿刺,因此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性。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许多医学从业者发现骨水泥侧分布模式与两侧分布模式对于止痛效果的影响较小,因此部分医师选择以单侧椎弓根入路方式进行治疗,相较于双侧椎弓根入路而言,单侧椎弓根入路的优势更为明显[6]。但无论单侧入路还是双侧入路,该入路方法均经椎弓根,因此都存在穿刺难以精确的问题,因此在临床手术相关研究中应当注重穿刺精度的深入探讨[7]。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通过测量影像学资料的方式能够使椎弓根穿刺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但更多相关研究指出,应当尽量使骨水泥分布于椎体中线两侧。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更多研究表明,骨水泥对称分布才是治疗的关键,与注射量无明显关联性。单侧椎弓根入路方式的重要局限性在于骨水泥无法均匀分布于双侧。根据相关结果显示,于术前分析影像学资料,在明确进针点与穿刺角度的基础上能够使单侧穿刺椎体时,骨水泥均匀分布于双侧,以到达双侧穿刺的效果[8]。
2.2 单侧椎弓根入路。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术野条件下,相较于双侧椎弓根入路,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两种入路方式都具备良好止痛效果,但后者手术时间更短,且放射线投照字数更少。经分析后可能由以下原因所导致:相同术野条件下,2 个单侧椎弓根入路由不同医生进行操作,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妨碍操作的情况出现,不会对通道建立与骨水泥推注造成影响;而双侧椎弓根入路可能会出现妨碍操作情况出现,使通道建立与骨水泥推注受到影响,同时该方法穿刺点更多,在后续调整时难度更高,且调整次数更多,容易导致渗漏情况发生[9]。经皮椎体成形术临床治疗中应当以预防骨水泥渗漏与减少穿刺次数为主,因此需要在临床治疗中重点关注:①在进行腰椎穿刺时应当以专用穿刺针为导针,明确进针点头倾角与内倾角后,再对进针部位的头倾角与内倾角进行确定,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穿刺次数。②在选择穿刺针时应当以细针为主,以达到最大化减少空间站位情况,有助于手术过程中透视与位置的调整,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误穿及骨折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③在穿刺时需注意入针点,以椎弓根外侧缘部位作为正位像,确保穿刺方向处于椎弓根顶端,使骨折线与穿刺方向呈现一致性;当针穿刺至椎弓根中部位置时,应尽量使穿刺针处于椎弓根中点部位;待正位处于椎弓根内侧边缘位置时,如侧片位此时处于椎体后缘部位则属于安全穿刺,可再次进行穿刺处理[10]。④在穿刺前熟练掌握骨水泥特性,明确合适推注时间;同时应当熟练掌握骨水泥合适存放温度,使骨水泥凝固时间处于合理范围内。⑤可通过锤击锚定方法使穿刺过程更加安全,以减少穿刺过深可能性,最大程度减少穿刺失误发生率。在黄立军[11]等的研究中发现,将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相较于双侧入路组,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X 线照射时间更短。说明相较于双侧入路,单侧入路临床效果更好,具备更好的经济性与实用性,同时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
综上所述,相较于双侧椎弓根入路,单侧椎弓根入路的应用效果更好,同时其安全性更高。在单侧椎弓根入路时仅需1 个操作医生即可完成,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医疗耗材,有助于节省医疗资源;而2 个单侧椎弓根入路时则穿刺点更少,能够使后续调整次数更少,可有效防止渗漏情况发生,因此该方法优势更为明显。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术入路方式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安全性得到保障,因此该内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