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1002)王永捷
内科护理管理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包括病情、病史、文化背景等给予针对性护理服务[1]。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需要站在患者角度看待问题,真正为其排忧解难,同时与其他护理人员相互协助完成各项护理工作。良好的护理管理对于完善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十分关键。为观察叙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在我院内科护理管理中开展叙事护理干预,研究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内科病房住院的患者60例,择取病例时间为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按照患者来院先后顺序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32~79岁,平均(58.22±3.70)岁,疾病类型:心脑血管疾病10例,呼吸系统疾病8例,消化系统疾病7例,其他5例;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34~81岁,平均(60.61±4.41)岁,疾病类型:心脑血管疾病12例,呼吸系统疾病7例,消化系统疾病7例,4例。两组基本信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随访。
1.2 方法 对照组提供内科病房基础护理:合理安置患者,介绍病房设施及病区环境,介绍病房内作息制度和探视制度,获得患者及家属配合,同时介绍主治医师及护理人员安排,告知患者出现任何问题及时通知护理人员。入院前三天需密切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掌握患者病情,加强病房巡视,发现患者有心理问题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叙事护理,主要内容如下:①认真倾听患者身上所发生的故事及发病经过,了解心理压力来源,同时询问患者看待问题的态度及解决问题的方式。②护理人员需挖掘患者所叙故事背后的正向功能,引导患者在复杂的生活和疾病困扰中树立正确价值观,从患者的叙事中寻找有价值的地方并给予肯定,例如患者因长期专注于工作导致过度劳累发病,护理人员需要肯定其在工作方面的付出,给予患者正面回馈。
1.3 评价指标 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护理前后评价患者心理状态,该量表包含9个症状因子,评分越高症状越重。②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统计问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90分以上非常满意,80~89分一般满意,80分以下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处理两组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1 两组SCL-90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SCL-90评分对比,(3.49±0.58)vs(3.51±0.60)差异不大;护理后观察组的SCL-90评分(1.12±0.07)明显低于对照组(2.67±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各年龄段人群均有覆盖,而且以老年人为主,这类患者身体耐受能力下降,器官功能下降,对疾病及疼痛的敏感性下降,因此对内科护理要求更加严格[2]。叙事疗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理念,它从全新的视角叙事,叙事强调个人的感受和经历,能够对倾听者产生一定的意义和影响。随着现代护理观的形成,叙事护理成为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叙事护理是一种以叙事疗法为主的护理方式,在该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进行倾听、重塑、帮助,从而解决实际问题[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经过叙事护理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满意度均得到明显提升,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内科患者个体差异大、心理问题各异,常规护理管理无法满足患者需求,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对其病情及预后影响极大,因此需要重视心理护理。叙事护理的有效性在国外已得到广泛认可,它能够使患者的心理问题外化,便于护理人员深层次挖掘其心理状态及原因,从而采取心理治疗手段缓解不良情绪,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