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沈丘县人民医院(466300)尹华敏 范妍琰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临床内分泌科激素代谢异常疾病,其发病率达5%~10%,合并不孕者高达75%[1]。临床常以口服克罗米芬、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为主,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而戊酸雌二醇是一种天然雌激素,能有效对抗克罗米芬、炔雌醇环丙孕酮带来的不良反应,降低流产率。本研究选取我院82例PCOS患者,旨在研究戊酸雌二醇联合克罗米芬、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对其血清性激素、妊娠率的影响。现研究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82例PCOS患者(2017年8月~2018年8月),所有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1例,观察组年龄25~33岁,平均年龄(28.15±2.03)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4.25±1.02)年;对照组年龄24~34岁,平均年龄(28.79±2.11)岁,病程3~7年,平均病程(4.59±0.79)年。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月经第5d给予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005,规格:醋酸环丙孕酮2mg,炔雌醇0.035mg)治疗,1片/次,1次/d,连服21d,在月经第5d给予口服克罗米芬(通化仁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2100,规格:50mg)治疗,50mg/次,1次/d,连服5d。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戊酸雌二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99,规格:戊酸雌二醇2mg,炔诺酮0.7mg),在月经第8d口服治疗,1片/次,1次/d,服药至排卵期结束。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同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统计6个月内妊娠率。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FSH(促卵泡成熟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T(睾酮)水平。②比较两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内妊娠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清性激素 治疗前观察组血清性激素水平FSH(68.79±13.87)IU/L、LH(65.58±9.04)IU/L、T(6.53±1.95)nmol/L与对照组FSH(68.41±14.02)、LH(65.46±9.31)IU/L、T(6.77±2.16)n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性激素水平FSH(39.34±10.24)IU/L、LH(23.99±8.79)IU/L、T(1.31±0.59)nmol/L低于对照组FSH(44.75±11.18)IU/L、LH(29.77±10.08)IU/L、T(3.47±0.40)nmol/L(P<0.05)。
2.2 妊娠率 随访6个月,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观察组妊娠30例,对照组21例,观察组妊娠率78.95%(30/38)高于对照组53.85%(21/39)(P<0.05)。
PCOS病因复杂,多合并不孕症,临床应及时采取相应对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克罗米芬是非甾体类三苯乙烯衍生物,其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可通过抑制内源性雌激素负反馈效应,促进FSH、LH分泌,刺激排卵,同时炔雌醇环丙孕酮能抑制LH、雄激素分泌,两药联合既可避免LH持续分泌产生的副作用,又能促进排卵。但研究显示,由于克罗米芬抑制作用,雌激素减少,导致宫颈黏液量减少,精子通过率降低,使子宫内膜变薄,而不利于孕卵着床,因此,两药联合虽可提高排卵率,但妊娠率不高,而戊酸雌二醇是一种天然雌激素,其通过升高体内雌激素水平,对抗克罗米芬对子宫内膜、宫颈引起的不良影响,增高精子通过率,提升孕卵着床率,达到提高妊娠率的目的[2]。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性激素FSH、LH、T水平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内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戊酸雌二醇联合克罗米芬、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PCOS能降低血清性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
综上,戊酸雌二醇联合克罗米芬、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PCOS能有效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