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476000)赵莉
脑卒中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起病急且致死率高。其中重症脑卒中可损伤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进食,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临床多采取留置胃管鼻饲肠内营养,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但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障碍,导致肠道免疫反应发生风险升高,而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属益生菌类药物,可抑制致病菌生长,减少肠道免疫反应。本研究选取我院重症脑卒中患者82例,旨在研究肠道微生态调节剂联合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现作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我院重症脑卒中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41)、对照组(n=41),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57~75岁,平均年龄(65.79±4.38)岁;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66.28±4.10)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均给予营养脑细胞药物,口服硝苯地平控制血压及血糖,静滴甘露醇降颅内压,口服头孢唑林预防感染,静滴奥美拉唑保护胃黏膜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留置胃管鼻饲行肠内营养。给予胃管滴注肠内营养混悬液[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39,规格:500ml],滴速50~100ml/h,开始给予500ml/d,逐天加量至1500~2500ml/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经胃管注入研磨水化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0,规格:0.5g),1.5g/次,tid。两组均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包括D-乳酸、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营养状况比较,包括血红蛋白(HB)、上臂肌围(MAMC)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肠黏膜屏障功能 治疗前观察组D-乳酸水平为(0.28±0.08)mmol/L,DAO水平为(4.88±0.87)U/ml,对照组分别为(0.31±0.09)mmol/L、(4.91±0.89)U/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乳酸水平(0.15±0.04)mmol/L、DAO水平(3.01±0.62)U/ml低于对照组(0.22±0.05)mmol/L、(3.94±0.73)U/ml(P<0.05)。
2.2 营养状况 治疗前观察组HB为(144.61±21.04)g/L,MAMC为(29.11±4.16)cm,对照组分别为(145.32±21.83)g/L、(28.89±3.37)c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135.64±18.11)g/L、MAMC(25.86±3.81)cm高于对照组(122.19±17.62)g/L、(21.74±3.13)cm(P<0.05)。
重症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障碍。临床多采用留置胃管鼻饲肠内营养,但单纯给予肠内营养机体无法及时吸收,疗效欠佳。DAO、D-乳酸为肠黏膜屏障功能血清学指标,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定植于肠道内,患者机体内DAO、D-乳酸水平显著降低,因其可直接补充肠道优势菌群,加强胃肠道免疫能力,进一步达到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目的[1]。同时,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为益生菌药物,可促使肠道优势菌群迅速繁殖,进而竞争性抑制致病菌生长,有利于形成肠道生物屏障,减少肠道免疫反应发生风险。此外,其可通过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并促进肠蠕动功能恢复,进一步延迟肠黏膜废用性萎缩,从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2]。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HB、MAMC水平高于对照组,D-乳酸、DA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肠道微生态调节剂联合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肠黏膜屏障功能。
综上所述,肠道微生态调节剂联合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肠黏膜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