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化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

2020-12-27 05:35周广仁朱二刚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指导员安徽省证书

周广仁,朱二刚,周 超

(皖南医学院 体育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持证上岗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化、商业化的加快,全民健身也日益成为社会新时尚,社会体育指导员必将在未来更好地发挥其中坚和骨干作用。然而,安徽省体育服务市场证书繁多、鱼龙混珠,职业证书呈现出多部门、多机构分别认证的尴尬局面,加之证书监管机制的限制,证书的可信度很低,导致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没有取得应该享受的社会地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失落感多于成功体验,严重影响了《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和“健康中国”的推进。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大背景下,对安徽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必要性进行研究,针对出现的问题构建出提升策略,力争为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的工作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安徽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1.1 群众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国的群众体育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国家福利型体育,在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人们迫切需要通过体育锻炼提高生活质量,进而促进身心健康。由于群众体育活动逐渐向消费型转化,并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各种社区群众健身组织和体育俱乐部也成为了大众体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安徽省近年来扎实推进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乡镇全民健身广场、行政村健身工程提档升级等工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得以不断完善。以2018年为例,全省15539个行政村实现了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每年举办的大型健身活动达2000余场次,参与人数超千万人次。同时,安徽省努力打造 “一市一县一品”全民健身品牌活动,例如淮南千人健身气功展示活动、六安市老年人体育运动会、合肥市社区体育运动会、淮南市健身秧歌节、安庆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演示大会、亳州市益智运动会、天长市“茉莉花”体育节等群众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赛事。正因如此,安徽省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得以快速、蓬勃发展,这就迫切需要大量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挥体育服务在市场中的特殊价值,来组织、指导群众的体育活动。

1.2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现状要求

近年来,政府虽然加大了体育事业的投资,兴建了很多健身工程,却忽略了社会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由于社会体育指导场所相对分布零散,没有形成网络化的基层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导致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行为不稳定,多是临时自发形式的,缺乏持久性。以安徽省最具代表性的“合芜蚌”地区为例,个人组织的指导占60.7%,依靠体协、居委会的仅占27.8%和11.2%,呈现一种散漫状态[1]。在社会体育指导员选拔过程中,培训不严、内容单一,没有考虑到不同锻炼人群的个性化需要,导致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素质不高。同时,职业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多集中在健身教练、游泳救生员等项目上。另外,调查显示,安徽省农村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仅占总数的7.6%[2],且8成左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年限在10年以下[3],加上培养机制不健全、宣传不到位等因素的限制,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农村体育服务的需求,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全民健身活动的顺利开展。

1.3 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岗位要求

政府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出发点就是充分发挥公共服务的功能,争取城乡居民都享受到体育服务的便利,保证群众体育的健康持续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被定为中国1838个职业类别之一,已经拥有了作为一种职业充分的法理依据。体育指导员有偿提供体育指导服务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但由于缺乏激励性措施和政策,且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没有与职称工资、晋升制度挂钩,工作缺乏稳定性且上升通道受到阻滞,导致从业者大多以兼职为主,并且远离了基层群众体育活动。数据显示,72.0%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认为“无报酬”是影响其指导的首要因素[1];在安徽省相对落后的皖北地区,31%的健身人群虽能接受有偿服务[4],但是普遍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能指导、健康咨询、组织管理等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随着安徽省体育服务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瓶颈”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只有将社会体育指导员推向市场,通过市场来检验其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才能督促其正视自身岗位问题,进而提升自身服务标准和规范就业行为,最终立足于市场,为大众科学健身提供专业的课程和优质的场地指导服务。

1.4 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社会职业资格认证人员的职场竞争压力

我国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定义为非营利性质的公共服务性职业,缺乏市场机制的灵敏性。但是随着健身市场的成熟化和细分化,人们迫切需要像私人律师、私人医生等个性化的一对一体育服务,公益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在面对体育市场时就会显得无从适应。社会上的非政府性质的职业资格认证,则会根据社会急需或刚兴起的体育健身项目或产品灵活颁布从业资格证书,例如亚洲体适能证书、高级私人教练、动感单车教练资格证书等。非政府性质的社会职业资格证书虽然存在证出多门、良莠不齐等方面的弊端,但是凭借其职业开发、证书推广等创新性发展模式,迅速占有了体育服务市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虽然基数庞大,但却在与私人教练的职场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从业人员普遍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评价不高。调查显示,在蚌埠、宿州、淮北、淮南、阜阳、亳州等城市的健身俱乐部中,健身项目主要集中在有氧、力量、操课等训练上,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时会显得力不从心,导致课酬普遍较低[5];而同时,这些健身俱乐部由于缺乏优秀的经营和管理人员,在课程设置上往往缺乏特色,急需专业型人才的加入,进而引领健身时尚潮流[6]。

2 安徽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培训力度不足,受训人数偏少

从2007年10月成立体育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开始,安徽省就开展了各类体育项目指导员技能鉴定工作。省体育局在每年年度计划中对各市、各培训基地都有明确的批次和人数规定,但是截至2018年,全省仅有10445人次获得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其中高级27人、中级2794人、初级7634人,且大部分属于健身教练项目,其他项目人数明显不足。以安徽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中数量最多的健身教练为例,培训认证仍局限在“小圈子”内,2017年仅有24人次通过中级资格鉴定。由此可见,群众科学健身的人才支撑明显不够,导致了体育产业的人力资源无法真正进入市场,健身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

2.2 培训项目单一,脱离市场需求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愈加多样,人们迫切希望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身的体育项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安徽省体育健身娱乐场所达到4000多家,经营涉及数十种体育项目,从业人员已过万人。安徽省体育健身娱乐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显示,安徽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主要集中在健身教练、健美操、游泳等项目,脱离了市场需求。颁布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但是体育行业特有工种培训和鉴定项目单一,仍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烙印。并且民族传统类、娱乐休闲类和康复保健类的技术培训和认证明显不足,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扩充项目类别。资料显示,由于没有树立市场化的运作思维,直到2016年,安徽省才完成羽毛球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试点工作,明显滞后于羽毛球健身行业的发展趋势,导致相应的产业化市场缺乏规范性。

2.3 人员从业率低,后续支持乏力

安徽省对于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注重的是业务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学员在获取证书后,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而是让获得职业证书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职业,缺乏后续支持,导致了这些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员从事体育行业工作的比例较低,尤其是很多取得资格证书的大学生并未投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中。同时,由于缺乏应有的监督机制,相关部门在监管时大多力度有限[7],安徽省体育服务市场充斥着众多非法证书和无证指导者。根据走访调查的情况,这些指导者大多从业较早,并且获得了稳定的客户来源,他们潜意识地认为能力比证书更加重要,无证上岗现象比较普遍。高端健身市场私人教练等非政府性质资格证书获得认可,低端培训市场无证指导者由于起步早,垄断了健身场所和生源,持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证书的反而处处碰壁,无法得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这种现象在皖北地区尤为突出。

2.4 培训体系落后,人员素质不高

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指导师四个级别,从低到高其培训时间分别为150、120、90和60学时。通过对相关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手册的研读发现,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内容是理论和专项内容相结合,但是理论课明显偏多,并且专项内容与体育服务市场上健身者的实际需要脱钩比较严重。培训学习方式是自学和集中授课相结合,但是教师集中授课课时明显不足,更多依靠的是学员的自学,培训方式比较滞后。出于级别越高、考核越难的考虑,很多长期处于指导第一线的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受精力和能力的限制,加上原有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放弃了晋级的机会。以安徽省鉴定站的健身教练为例,指导师级别的培训才开展体重控制、损伤康复、伤病预防等课程,初级和中级的培训内容仍集中在传统的有氧运动上面[8]。落后的培训课程和培训方式降低了学员对培训认证的满意度,进而影响了安徽省健身教练项目认证的普及化开展。另外,调研发现学员素质整体不高,大多仍停留在高中、大专学历起点上,导致他们获得证书后不能满足锻炼者的个性化需求,毕竟现今的健身市场,需要多层次的高素质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技能指导方法,而且要有相应的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等相关理论储备,学历太低显然是无法达到要求的。

2.5 组织管理滞后,级别待遇脱钩

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安徽省对于职业型或志愿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划分,仍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组织管理上缺乏创新,仅仅停留在培训结束、学员考试合格后颁发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对学员今后从事的工作缺乏相应的就业引导机制。走访调查发现,安徽省现有的组织管理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多是各个部门的行政干部,不会轻易参加实际的指导工作,指导频率和时间更无从保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安徽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缺少规划,带有很强的行政和计划色彩,与发达省份和城市存在较大的差异。拥有高级别证书的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多涌向周边的大城市,不仅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而且阻碍了安徽省健身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调查发现,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政策疏导和指导渠道,安徽省大量公益型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场所不固定、指导频率低、指导时间不足、指导项目单一,有偿服务还未得到全面认可。而职业型社会体育指导员进入市场后,由于体育服务市场尚不完善,健身行业内部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和薪酬标准,多数仍停留在经营性健身场所自行设定的阶段,导致待遇和工资未能和证书级别挂钩。数据显示,安徽省60%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认为经济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9],导致健身指导服务受到极大限制。

3 安徽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化的提升策略

3.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安徽体育局群体处具体负责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时间统一,在培训内容上理论课偏多,没有考虑到体育服务市场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在规范体育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加大调研力度,在体育技能鉴定和名额分配上,不再搞一刀切,而是给予各市更高的自主权,体现地域特色,进而满足不同地区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同时,加强宣传工作,尤其要注重采用社交网络进行营销,不断强化职业证书的口碑,为潜在人群认证提供可能。在丰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项目类别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职业证书培训机制的完善,通过提高证书的权威性,达到提升其市场认可度的目的。例如,健身教练培训可根据课程侧重点的不同,分别颁布体适能、营养及体重控制、运动损伤康复等教练证书,通过市场的选择和淘汰功能,检验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为本地区体育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另外,鉴定培训部门要根据居民健身需求和市场变化,注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全面提升认证培训管理水平,通过打造高质量师资团队、不断改进鉴定形式和内容等方式,做好认证规划工作,筛选出具有专业水准的人员进入职业岗位。

3.2 加强社会体育组织建设,大力发展组织管理型人才

社会体育组织是社会体育发展的载体,其稳定的运行不仅需要技术指导人才,更需要组织管理型专业人才。调查显示,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限制,各类社会体育组织在全民健身过程中并未发挥其应有的组织领导作用。据此,《安徽省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直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规范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淮北市出台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建立职能具体的评估服务机构,通过等级评估实现对社会组织的有效引导和管理;淮南市、阜阳市、滁州市、亳州市等城市通过在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综合文化站增挂“体育站”牌子的做法,推进基层群众体育组织延伸发展建设,不断扩大基层体育组织的覆盖面。在此背景下,安徽省应注重统一布局,在发展技能指导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础上,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合理调节公益与职业社会指导员比例,大力发展组织管理型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改变过去一味以志愿者身份进行社会体育活动组织的局面,通过管理队伍的壮大实现工作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加强管理,分地区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给予物质和经费支持,发挥组织管理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协调、组织作用,统筹安排各农村辅导站、街道办、晨晚活动站等,充分调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性,共同建设和发展城镇基层社区和农村地区的全民健身工作。从长远角度来看,在社会体育组织中设置职业化岗位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最理想的归宿。

3.3 注重综合素养提升,理顺级别晋升通道

当前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对指导者的要求不仅是技能方面的熟练,需要其具有相应的体育保健、伤病预防、运动处方、运动生理、运动心理、康复卫生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安徽省应在大力发展体育经济、体育劳动力市场的同时,给予获得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人员更多的后续培训支持。重视体育社会指导员综合知识体系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加大高校学生进入社会体育指导队伍的培养力度,尤其要吸引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积极参与认证,注重提高社会体育指导者的整体学历水平。考虑实际情况,对长期处于第一线指导的受训人员区别对待,建立动态化信息管理库[10],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通过企业、高校、鉴定机构的互动与关联,满足他们晋级、继续教育等方面的特殊需求,进而实现多赢局面。

3.4 制定激励政策,加大有偿服务补偿机制

安徽省近年来利用高校的管理、科研、场馆等平台优势,加大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队伍的建设力度,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报酬制度,他们实际参与群众体育指导的不多,指导频率普遍不高,影响了社会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体育指导市场化、职业化的今天,需加大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加大科学健身理念的宣传,并从制度上入手,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使社会体育指导员真正进入群众体育的组织指导工作中。各地区要根据农村地区鲜明的地域特色,加大农村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努力走城乡均衡统筹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在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履行职责的同时,需考虑本省群体活动的特点和不足,采取多样化的有偿服务补偿机制,提高他们的指导薪酬,促使其更新知识结构,进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本地区群众锻炼的实际健身需求。

4 结语

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随着安徽省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快速、蓬勃发展,需要将社会体育指导员推向市场,在各类群众体育指导活动中促使其成长。安徽省在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化过程中,普遍存在培训力度不足、培训项目单一、人员从业率低、培训体系落后、组织管理滞后、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笔者在此基础上,针对出现的问题构建出相关提升策略,促使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而为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推进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指导员安徽省证书
成长相册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广西柳州柳北区农技全科指导员上线
收录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