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航,许 诚,叶 子
(安徽工程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互联网+”模式下,传统的体育产业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育健身方面的需求。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1],“供给侧”的理念为传统体育产业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指出了新的方向。智能体育产业是人们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与现有的体育产品相结合而产生的新事物。发展智能体育产业以供给侧改革理念为指导,以大数据时代提供的科技环境为支撑,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内需动力。在新的消费需求下,智能体育产业需抓住供给侧改革潮流,壮大智能体育企业生产规模,拉动智能体育产品内需,实现智能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有效结合,对扩大体育产业市场和构建智慧城市都具有积极性意义。
智能体育产业高关联运动、器械、场馆、赛事营运、文教、金融财经等内容,属于生态经济产业范围。智能体育产品融合了多种智能技术,比如传感器、体感控制、通信等新兴技术,辐射到的领域很广。目前,体育智能穿戴设备的生产运用比较广泛,比如耐克最初推出Nike+系列智能产品,随后又出现了华为、小米等系列的运动手表、手环产品,装置传感器的跳绳、装配GPS的自行车、识别人体运动姿势的智能装置等层出不穷。目前智能体育产品还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智能体育产品的研发速度不断加快,研发领域也不断扩大,呈现出智能体育产品更新换代快的特点。
发展智能体育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思路,是一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经济改革模式[2],发展智能体育产业是解决“无效供给过度”“供需错位”“有效供给不足”的有效路径。发展智能体育产业是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内在需求,符合经济政策调整的时代要求。“增强人民体质” 不再是个体单一的运动目的[3],智能体育产业发展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是实现人民健康素质提高的手段。智能体育产业发展是供应侧改革的主要推动者,“需求侧”的满足是当今社会的要求,探求智能体育产业优化发展路径是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
发展智能体育产业要层次分明、循序渐进,遵循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规律。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出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行业标准的认证检测体系未完善,无法对产品进行全面覆盖性的监测;二是目前生产企业数量繁多,智能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使用寿命和感受等有着较大的落差;三是政府监管职责不够明确,难以做到严执法;四是使用智能体育产品时,所产生的信息安全(比如电话号码、个人短信)等问题,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信息外露。此外,还有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不足,智能体育体验性困难、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不足,推广的速度缓慢,推广的范围不够等问题。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是发展体育产业的新方向,但宏观政策只是方向性保障,要想实现智能体育产业供应侧结构的优化,建设科学规划的产业基地是有效路径之一。东西部地区要协调发展,以成熟的智能体育产业地区带动欠发达发展地区,综合规划,使东西部智能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够满足人民的需求。各级相关政府部门要大力培育智能体育生产企业,要积极打造智能体育产业示范区,集智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实体体验中心为一体,形成区域性特色产业。比如江苏无锡市利用国家级科学健身示范基地,建设智慧体育产业园;深圳创建智慧体育创客产业园,集体育创客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与推广、人才培育基地于一身,形成产、学、研、融一体化的示范效应。
智能体育产业要实现供应侧结构改革,人才的培养是关键。智能体育产品消费的提高对体育服务人才的要求更高,需要智能体育产品的竞争力、创新度能够迎合需求侧的需要。人力资源是决定生产要素的第一因素,竞技体育人才安置不合理等问题极大地浪费了体育培训人才供给侧资源。因此,高校要以市场需求作为导向,以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基础,进行改革和创新,尽可能适应体育市场发展的需求,创新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要多元化、全面化,政府、高校、社会三方协同,共同补齐智能体育产业人才供给不足的短板,完善后备人才储备,为智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大力培育智能体育市场主体,倡导全民智能体育消费,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健身俱乐部、智能体育休闲中心等实体性体育经济产业。将体育竞赛进行市场化运作,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加强监管,同时,为智能体育投资方提供宽松、有利的政策环境。政府要激发市场投资动力,让投资主体能够进得来,降低投资成本,扶持众多智能体育微小企业发展。政府应建立专门的产业扶持基金或组织,必要时可提供部分资金,为智能体育投资者提供信用贷款,同时结合地方特点设立优惠政策,如思考建立医保卡与健身消费对接政策等[4]。此外,应有针对性地扶持智能体育产业投资,对于产能效益见效慢的投资行为应加以扶持,组织相关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给予一定指导。比如体育场馆、人才资源培育等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应提供政策支持,管控投资过热的项目,保持智能体育市场发展的有序性、均衡性。
挖掘发展智能体育产业的潜力,围绕智能体育发展趋势,开发适应市场的智能体育产品,提供智能体育产品检测认证等服务。智能体育产品能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如在健身房骑行锻炼,呈现在眼前的可以是厦门的环岛骑行赛道,也可以是颠簸的山路。也有科技嵌入的跳绳能够分析转速、时间、个人能量消耗等数据。人工智能结合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有大的前景,比如人工智能对运动员生理指标的监控、伤痛检查、辅助训练。赛场观众席上可以提供对观众的实时服务,让体育变得更休闲有趣。在学校体育范畴中,带有智能因子的体育运动更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有效将教学质量提高。当智能体育产品具备社交属性的时候,以美好体育生活需求为核心的需求真正形成,智能体育产业会是经济结构升级的一把利剑,具有相当大的产业关联化。
当前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不足[5],加强智能体育产业要打破产业发展之间的壁垒,实现体育和其它产业的融合。智能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要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建立新的体育旅游发展思路,智能体育产品的生产更服务于生活,推进体育小镇建设,创新智能体育商业圈,建立智能体育户外运动中心。智能体育与“互联网+”融合,用大数据提高体育服务质量,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体育服务供给与体育消费者需求的平衡。体育博彩业也是智能体育产业发展的获益者。智能体育产业要走抱团式发展的道路,行业交叉渗透发展,才能最有效率完成运用,做大做强。
共享智能体育发展的成果,需要更多人群参与到智能体育实践当中,智能体育消费的宏观环境、智能体育的消费水平、结构,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都有不同。没有足够多的人群刺激体育消费,带动体育产业发展都是空谈[6]。倡导智能体育运动方式,改善大众智能体育消费观念,对智能体育的消费概念进行宣传,提高大众的智能体育消费,并组织相关体育技能培训,开展大众体育健身运动,增强智能体育产品需求。地方政府可加大投资预算,开辟智能体育消费市场,鼓励民营资本企业兴办智能体育实体,建立智能体育产业发展初期的补偿机制,满足各种层次体育消费者的需求,坚守“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核心思想,拉大智能体育消费的内需。
推进智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目的是解决体育产业中供需结构性的矛盾。智能体育产业的发展应该是集约型的、品质精细化的。首先是要提升智能体育产业层次、规模和效益,解决欠发达地区场馆、设施、人才短缺等问题, 既符合新发展理念,也能实现体育扶贫的目的。构建智能体育市场信用体系,促进智能体育市场健康发展,在“放管服”的环境下,加强智能体育市场监管能够保持市场有序竞争力,以契约、诚信、法制来规范智能体育市场健康发展,督促智能体育投资者参与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共同推进智能体育市场的发展,促进高端产品智能体育产品的生产。通过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增加供给侧改革的制度供给,创新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实施人力资源战略,培养专业化的体育产业人才,大力吸引社会的投资,推动体育产品在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和创新模式的变革[7],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供给侧理念为智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引,当前要大力建设实体性智能体育设施,培育智能体育产业人才,增加土地的供给用以打造智能体育产业园,优化智能体育产业的投资环境,维护智能体育市场的有序发展,积极引导健康的消费观念。实现市场对智能体育产业改革的红利预期,让智能体育产业受益于供给侧改革。智能体育产业发展在经济增长增速的背景下,是挑战与机遇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