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的当代意义

2020-12-27 02:32常卓航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修渠林县除险

李 妲,常卓航

(红旗渠干部学院,河南 林州 456550)

一、红旗渠精神的提出

关于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在1990年之前并未明确加以概述。但是,从红旗渠动工的第一天开始,在各类报道、社论、文艺作品、领导讲话中,就有对这种艰苦奋斗精神的概括和描述。最早可见1960 年2月,红旗渠刚刚开工的时候,摄影家魏德忠,就拍摄了红旗渠建设的第一张照片并名为《移山造海》,刊登在1960年3月的《河南日报》上,并称赞其为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愚公移山的精神。1961年,知名作家师陀先生在《上海文学》第 3 期中发表文章《红旗渠》,文中谈到了“为林县人民的战斗精神所震惊”。同年9月21日,杨贵向河南省委书记刘建勋汇报工作,在谈到红旗渠时,刘建勋讲道:“红旗渠那样大的工程不支持一点钱,说不过去……给杨贵他们解决一二百万元,他们的自力更生精神太好了。”[1](P474)此外,1966 年 4 月 21 日《人民日报》 社论对红旗渠有专门的描述:“全国每个地方 、每个单位,如果都能像林县人民那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们国家的面貌必然能够更快地改变”[2](P2),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报刊发表文章赞扬林县人民的这种精神。总体而言,在1990年之前,只有对修建红旗渠这种艰苦奋斗精神的概括和描述,并没有对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加以明确概述。

1990年,林县县委、县政府对红旗渠精神的内涵首次做了明确概述,在《关于宣传、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的决定》中,红旗渠精神被赋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内涵。随后,对红旗渠精神内涵的表述就越来越多。政府官方和学界专家对红旗渠精神的内涵都做出一些界定。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两种提法,一种是1990年林县县委、县政府的概述,另一种是1998年杨贵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红旗渠精神的思考》中的表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活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集中体现。”[3](P10)目前,1990年由林县县委、县政府对红旗渠精神内涵的概述,是现在红旗渠精神研究最常见、最官方的表述。本文中关于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也是采用的这种表述。

二、红旗渠精神的当代意义

红旗渠精神不仅有较强的时代印记,更为重要的是,能引发当代人进行一些新的思考。迈进新时代发展的快车道,红旗渠精神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当今社会发展来说,还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样的意义?回顾我们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艰苦奋斗中砥砺前行,带领中国人民,把新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依然需要这种精神来助推民族复兴?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始终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1996年6月4日,江泽民在郑州听取河南省委工作汇报后,评价红旗渠时讲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永远不能丢。”[1](P13)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讲,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那么,具体来说,红旗渠精神在当代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呢?本文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红旗渠精神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生生不息、奋斗圆梦的生动写照。

(一)红旗渠精神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发表《共产党宣言》。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对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做出明确的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人类的最终解放,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就是建立“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P51),即实现共产主义。

2019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就《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5]。“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6]

中国的先进分子正是找到了正确的指导理论,并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难看出,一大党纲源自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宣言》的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是对《共产党宣言》的具体化。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实际斗争过程中,需要根据革命需要,分阶段实现。1922年7月,党的二大胜利召开,党的奋斗目标分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就是要实现当时所处阶段历史赋予的主要任务来制定;最高纲领就是要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始终在历史的各个阶段,以强烈的使命感和担当,自我改革、自我发展,不断调整党的纲领,但最高纲领没有变,即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永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只有永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坚持为人民谋幸福,才有安身立命之本,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1991年8月27日,建党93年,执政74年的苏联却在非暴力、非武力、非灾害中轰然崩溃,这让一直对其实施西化和分化的西方国家,也感到是“全无预料的历史变动中的最离奇例子。”[7](P47-50)目前,学界关于苏联解体的研究很多,见仁见智,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上讲,最关键的原因是苏共丢掉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失去了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惨痛教训深刻而又警醒世人,也警醒着我们的党,不能失去民心。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我沿着中国革命的征程砥砺初心。从江西于都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到河南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从甘肃高台西路军纪念碑到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每个地方都让我思绪万千,初心和使命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

那么,在新时代,共产党人如何坚守不变的初心?又如何承担起时代的责任?这是一道时代考题。红旗渠精神就是一个历史答案,从空中看,宛如长龙的红旗渠,在渠内缓缓流淌的红旗渠水。这正是共产党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所在。红旗渠精神生动诠释了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回顾历史,修渠岁月中林县共产党人的所思所虑,所言所行,回答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担当”的问题。红旗渠精神植根于林县县委把为林县人民谋幸福、为林县发展谋复兴的执政理念,贯穿于履职尽责的全过程。当年,林县县委下决心排除万难修建红旗渠,就在于对群众世代饱受缺水煎熬的感同身受,对执政为民这一政治责任的深刻理解。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县县委全体党员干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将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科学地结合起来,全县各级干部和群众在修渠工地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拧成了一股劲,赢得万众一条心,从而创造出人间奇迹,充分体现了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年的林县县委为了改变千百年来旱魃肆虐的历史困境,为林县人民谋幸福,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历史担当,将林县人对水的无限期盼作为奋斗目标,带领全县人民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精神,体现出我们党为最广大人民利益而努力奋斗的积极作为,是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

(二)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曾中断,随之泯灭在历史长河中。相比其他三种文明,中华文明却能历经朝代更迭,内忧外患,历经五千年绵延传承至今,尤其是近代以来,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军阀内乱和中日战争,内忧外患的历史困境下,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中华民族每到危亡关头都可以绝地反击、绵延不息?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五千年历史沿革中创造和积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而十年修渠中孕育形成并在时代的考验中不断发展的红旗渠精神正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延续和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内核,也正是这种精神让中华文明可以绵延不息,传承至今。

绝处生发精神。红旗渠精神正是在绝境中生发出来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时代给养。1960年修渠之初,因为没有建设经验,炸药崩山之后,等石头落完,民工就开始修渠。而山上有很多松动的石头,都是安全隐患,随时可能掉下来。在红旗渠动工的第五个月,就发生了重大伤亡事故。1960年6月12日,在鸻鹉崖这个地方,悬崖上的一块巨石突然坍塌,从施工的人群中碾压过去,当场九死三伤,非常惨烈。这场事故之后,人心惶惶,没有人敢施工,有一个民工,就是因为担心害怕,心神不宁,注意力不集中,在山上走着走着就从山上摔下去了。安全隐患的问题必须要解决,根据工地指挥部研究,成立了除险队。每三名队员为一个除险小组,一个人下崖,另外两个人在山顶看护绳子,这项工作称为“凌空除险”或“下崭除险”,当地的老话叫下崭。在旧社会,林县只有石板岩这一带的老百姓,为了生计所迫,才会冒着生命危险下崭去采一种叫五灵脂的中药,而看绳子的和下崭的人不是父子就是亲兄弟,旁姓的人根本信不过。而且都是跟着师傅学过好几年,最初从山头比较低的地方,只有十多米的山头开始练习除险。在修渠之前,别说亲自下过崭,在此之前,民工们连听都没听过,所以,这项工作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参照。但是时间不等人,根本没有技能训练。因此,除险者不但需要具备熟练的攀爬技术,更需要过人的胆量和不怕牺牲的勇气。为了深入了解红旗渠工地上这个极具危险性的工种,对红旗渠的特等劳模,当年除险队的队长任羊成进行了访谈,(1)任羊成,男,92岁,任村镇古城村村民,曾参与红旗渠工程建设,从事工地除险工作,除险队队长,红旗渠建设特等劳模。访谈时间:2020年6月20日,访谈地点:林州市任村镇古城村。访谈内容如下:

问:当年你们在工地上从事这个除险的活儿心里害怕吗?考虑过危险没有?

答:怎么没考虑过危险呢?当时俺们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把值钱一点的东西都压在被子下面,大家不知道,出去了还能不能回来。除险时,腰间系的绳子都是近二百斤的绳子,腰间别着的钢钎和抓钩就有三十多斤。绳子比人都重,绳子会听人的话吗,不会啊,人下去后,绳子经常是左摇右晃,把人撞得鼻青脸肿。特别是遇到风,人就像陀螺一样,被风吹得打转转,有时候绳子转的圈数多了,绳子就被绞断了,人就掉下去摔死了。但是,为了早日修成渠,吃上水,就顾不上想那么多了。

问:当年工地上,有没有遇到大的危险?

答:每天下崭,绳子吊在半山腰,危险肯定有啊。我是队长,要起带头作用,碰见的危险也不少。我有三回都差点交代了。有一回是山上掉下来一块石块,砸到我的脸上,当时就晕过去了,等到我醒来,张不开嘴、说不了话,我还以为自己死掉了,其实是牙齿砸掉之后,堵在舌头上,说不出话,上面看护绳子的人也不知道情况。等我清醒一点之后,我就用腰上别着的钳子把牙齿拔掉,又接着干直到下工。第二天眼睛肿的只剩下一条缝,睁都睁不开。怕让人家发现,就戴着个口罩,发现了就得停工休养,当时工期紧,任务重,可不能轻易下渠。

第二回是绳子没系紧,刚到半山腰没多久,绳子就松开了,从山上掉到深沟,大难不死啊。还有一次,为了完成爆破任务,我就近去看爆破情况,结果爆破落下的石块把我埋到里面了,人家都以为我死了。当时硬是凭着一口气从石堆中爬了出来。

问:我看过一篇文章,说你们当时的除险队员因为长年累月下崭除险,腰间都有伤,你能说说吗?

答:当年我们的除险队员,下来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贴身的衣服脱下来,几百斤重的绳子,系在腰间,反复的摩擦,把衣服和皮肤全部磨烂了,衣服和皮肉粘连在一起,揭都揭不下来,下来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把贴身的衣服揭下来,常年的磨损,队员的腰间磨得像树皮一样。

通过访谈,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当年艰苦的生存环境和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林县人为了改变既有恶劣环境,而表现出的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正是有像任羊成这样的林县人,红旗渠才得以修成。正是有像任羊成这样的林县人,红旗渠精神才能在在太行山间熠熠生辉。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修渠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建,遇到困难,再苦再难,也要坚持。这就是红旗渠精神,更是民族发展和复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工业国,靠的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这些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习近平同志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红旗渠精神对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三)红旗渠精神是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林县人民摆脱千百年来的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全是靠奋斗出来的。

红旗渠修建的十年,是新中国最艰难的十年。一方面要克服物质的匮乏,另一方还要承受政治上的压力。国力维艰,新乡地委和河南省委同意引漳入林工程的修建,但因财政问题,不能给予林县财政支持,林县县委只能自力更生。修渠的工具非常简单,就是一锤一钎,整个红旗渠都是手工锻造。技术也非常落后,当时全县只有26个技术员,而学历最高的是吴祖太,动工第45天就牺牲了,年仅27岁。吴祖太确实了不起,就是在他的带领下,施工人员在地形复杂,地势陡峭的太行山腰定下渠线,而当时连个测量的工具都没有,全县只有两台水平仪,怎么样在悬崖绝壁上测量就是个难题。要知道,测量结果如果有一丝一毫的偏差,70公里长的总干渠建好后,就引不来漳河水。当时工程的难度,是远远超出常人理解和想象。物质运送主要靠小推车(独轮车),山路崎岖狭窄,独轮车就成为当年重要的交通工具。有的地方,甚至连小推车都上不去,就只能靠扁担来挑。林州境内的山体形貌奇特,地势陡峭,直上直下,在修渠过程中,施工点是在太行山的半山腰,上无可攀之处,下无立足之处。当时民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腰间系上一个几百斤重的大绳子,在半山腰轮捶打钎,打出一个一个的炮眼,然后装上炸药,把太行山一层一层崩开。只有把山崩开一个层面,几万人才能上山,才有立足之地,才能一点一点地去修渠。所以红旗渠整个工程是劈山填谷,施工场景惊心动魄。红旗渠就是在一无技术、二无设备、三无资金的情况下建成的,林县人民就是靠着最原始的方式,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硬生生地把太行山给劈开,引来了漳河水。而这种施工方式,可能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十年修渠,培养出一大批的能工巧匠。20世纪80年代,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十万大军出太行,用3年的时间迅速占领了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300多个大中小城市的建筑市场。建筑业的发展,解放了林州人的思想头脑,搭建了人脉平台,并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发展了自己的工业。如今的林州市域综合实力位居河南十强,林州金融机构存款连续24年居河南省各县(市)之首。林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所讲:“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因此,红旗渠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时代精神的深刻诠释。在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红旗渠精神依然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

猜你喜欢
修渠林县除险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布恩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完工
处身窘境 观云影天光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的问题探究
间谍修渠反助秦
“红旗渠精神”感动我
浅析话剧《红旗渠》中杨贵的人物形象
水利水库除险加固施工技术分析
《红旗渠》
红旗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