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课程思政”融入初探

2020-12-27 02:32朱晓晗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时英语课程课程思政

朱晓晗

(郑州轻工业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人才培养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所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对学生的意识形态的培养和道德情操的树立起到决定性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形势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与形式也不断地与时俱进。大学生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邱伟光 2017)。

课程思政本身就意味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即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现实的课程教学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而将这三者进行了割裂,课程思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对这三者重新统一的一种回归。课程思政要求教师要在教育中积极探索实质性进行思想引领的实现渠道,将教学与学生当前的人生遭际和心灵困惑相结合,有意识地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和困惑,真正触及他们默会知识的深处,亦即他们认知和实践的隐性根源,从而对之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

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语言输入的真实性,为学生营造原汁原味的语言环境,原版引进的英语教材备受推崇,而本土化教材在编纂时,也往往选择国外的源语言材料,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在无形中受到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和隐性输入,导致中国文化、价值观的缺失。因此,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全方位体现和有机融入,不仅仅是在形式上实现三全育人的构想,把三位一体育人落实到位,更是以课堂为载体、以老师为引导、以教学资源为媒介,对中国文化的清晰认知和认可,有利于民族自豪感的加深,四个自信的培养,民族身份的坚定。

当今社会面临着媒体渠道多样化、媒体形式多模态的现状,学生可以通过网页、微博、公众号、自媒体app等渠道获得应接不暇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信息。在多元的价值观以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一同涌现和碰撞的前提下,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熟期的大学生客观上更需要积极正向的引领。

在语言教学方面,学者们已经发现学生存在母语文化失声的现象(陈冰玲 2016),具体体现为对西方文化更了解,对中国文化相对模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出国学生身处国外两年或者一年,此期间他们全面浸润在国外文化和体制中,立体地直面不同价值观体系的冲击,这种影响将会更大。实施课程思政能够将德育教育很好地落实到学生平时的课堂上。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可实现性

语言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可以传递一种文化的价值体系。语言教学有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在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王守仁 2016)。

从课程设置来看,大学英语课程具有覆盖广、学制长、学时多的特点。在全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培养方案中,英语课程覆盖大一、大二两个年级的所有专业;学时方面,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为了满足学生适应全英授课的需要,对学时进行了强化,大一平均周学时14个,总学时达224学时,大二平均周学时10个,总学时达160学时,这为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障。

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

在目前已知的研究中,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已经引起了教师们的重视,并且部分高校已经进行了点状(课程)和系统性(学校整体)的实践。有的研究从理论框架上给出指导,有的依据现有教材挖掘思政元素。但是如何从具体课程的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练习设计、课堂实施、学生反馈的各个环节体现出思政元素却未有涉及,本文作者以英语视听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载体,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课程思政设计原则

在进行课程思政的设计过程中,目的性和合规律性是我们首要考虑的原则。目的性指服从和服务于学科的发展和专业的培养目标,合规律性指课程的设计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设计过程中不能为了强调思政内容而牺牲本身的教学目标和规律。为了课程思政而思政,把思政内容生搬硬套,也会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后果,容易导致学生的排斥心理。因此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需满足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这样进行课程思政的建设不仅不会干扰专业课程自身的教学活动和减弱教学效果,相反还会提升教学的思想性、人文性,深化教学的内涵。

笔者在英语视听课程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量这两者,力求做到润物无声,实现1+1>2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思政设计内容

1.课程知识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的有机融合

本文作者以视听课程一周四个学时的教学为一个单元进行课程思政融入的尝试和实践。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课程知识教学目标为:定位词和答案的定位、信息的转换、做推断、个人观点的表达、理论的支撑等。希望通过教学,能够传递给学生的思政内容为:改革开放精神、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青年担当等。

2.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与思政内容的结合与拓展

为了使课程知识与课程思政能够在教学中有机融合、互为支撑,我们选取的教学材料为BBC所拍摄的以中国改革开放为主题的纪录片,单集13分钟,集中讲述改革开放的某个侧面,共5集。这些视听材料从英语教学的角度看不仅保证了语言输入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而且语速适中,无冷僻的单词,非常适合低年级大学生学习,而纪录片的内容按照“历史回顾—改革开放—现在的成就—未来的展望”的框架来依次展开,这些内容无疑是能够达成我们所期盼的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的。

3.练习题的设计强化学科知识和思政目标

练习题的设计在满足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和与学科知识教学目标一致性的原则下,考虑到练习题型的多样性和难度的多样性,将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题型设计为填空,以此让学生积累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词汇,为讲好中国故事打基础;涉及前后发展对比的内容设计为图形题,学生需要抓取信息并进行信息的转换——对比可以让学生更生动地体会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国家的长足发展;涉及中国发展进程中多个阶段的内容设计为简答题,需要学生综合视频多个片段才可以推断出答案,练习的目的是展示制度的优越性;还有开放性问答题,需要学生讲述视频观看过程中最能触动他们的内容,一方面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检测思政元素融入的效果。

(三)课程思政实施细节

1.课堂教学采用翻转课堂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在知识学习完成的前提下达成更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作者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3-4人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翻转前,教师统一讲解了什么是翻转课堂和它的优势,其后为了协助学生更佳地完成翻转和小组任务,教师不仅提供了导学案和视频材料,更关键的是提供了翻转脚手架,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分配-小组内讲解和整合-优化-再整合-小组作品展示-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学生均需录制视频和填写表格来保障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和为形成评价提供详实的依据。

2.教学过程及效果

明确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接到导学案后,学生开始课前学习,完成小组任务。在此期间学生反复观看视频,多次进行小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仅锻炼了听力要求的各项能力,同时能够沉浸在纪录片内容中,对讲述的历史有了更深刻和更全面的了解。而通过小组内习题的讲解、意见的表达、不同答案间的争论和统一意见的达成,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且改革开放当中体现出来的值得传承下去的革故鼎新的超越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敢闯敢试的攻坚精神等,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思想中生根发芽,使他们对那段历史有所认知,有所思考。在没有要求的前提下,每个小组都对这短短的13分钟视频所呈现的历史通过网络进行了大量的搜索,以期能更全面更透彻地对于历史进行回顾和思考。课堂上,当学生进行组间问题讲解时,笔者很欣喜地发现学生们的回答虽然没有那么全面,但回答中透露出他们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和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担当应该是怎样的。

五、总结

为将思政引入课堂,通过课程思政开展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笔者将大学英语视听课程与思政紧密结合,做了很好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由于是初步的尝试,笔者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也发现若干问题:

(一)教学思政意识淡薄和思政能力薄弱。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的教师们习惯性地认为思政元素的体现只是思政类课程所需关注的事,和自己无关。思政意识的缺失导致课程思政无从实施。

(二)作为一门外语类课程,英语听说课没有针对思政元素的现有教材,音视频资源更为有限,这就让教师们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教师们应深挖现有教学资源的思政内涵,投入精力制作校本音视频资源和教材。

(三)如何设计才能使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到教学各环节,同时不牺牲学科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积累一定的经验后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些问题都是今后我们需要继续改进的方向。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建设和努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一定会越做越好,我们也一定能培养出更多又红又专的人才,为祖国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学时英语课程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学习不是“刷学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