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皮瓣修复方法治疗头面部皮肤缺损的效果分析

2020-12-26 02:53周水勇王银钰高栋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22期
关键词:面部皮肤菱形平整度

池 凯, 刘 杨, 周水勇, 王银钰, 高栋梁

(1.河南省郑州市郑东诺亚一家医疗美容门诊部 整形外科, 河南 郑州, 450000;2.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烧伤整形手外科, 陕西 延安, 716000)

外伤、肿瘤、巨大色素痣、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等因素均会引起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导致头面部畸形[1-2]。对于较大的头面部皮肤缺损而言,强行实施拉拢缝合可能会造成鼻、眼、口等重要面部器官移位,影响外表美观度[3-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美学意识的增强,头面部皮肤缺损患者对术后面部美观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5-6]。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其他组织覆盖和修复瘢痕组织成为可行方案[7-8], 其中皮瓣能够为修复提供强韧、柔软的组织,已被广泛应用于头面部缺损的治疗中。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皮瓣修复方法对头面部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头面部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 ① 因外伤、肿瘤引发的头面部皮肤缺损患者; ② 需行皮瓣修复治疗者。剔除标准: ① 临床资料缺失者; ② 凝血机制异常者; ③ 未参与随访,或术后1年内死亡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其分为A组(14例,采用双侧推进皮瓣修复治疗)、B组(21例,采用A-T皮瓣修复治疗)和C组(25例,采用菱形皮瓣修复治疗)。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3组患者均行皮瓣修复治疗,术前明确皮肤缺损的部位、病变范围、深度以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并根据面部皮纹走向和正常皮肤的活动范围合理设计皮瓣。全身麻醉后,使用生理盐水、保尔康液冲洗创面,常规消毒铺巾,切除创面及边缘处无活性组织,制取皮瓣。A组采用双侧推进皮瓣修复治疗,左右侧滑行皮瓣,切除蒂根部上下三角形皮肤,避免“猫耳朵”出现,减小皮瓣张力,在皮瓣覆盖前于皮瓣下安放好医用硅胶片,完成皮瓣转移操作。B组采用A-T皮瓣修复治疗,该法多用于三角形皮肤缺损的修复治疗,在设计发际、唇红缘、鼻唇沟缺损处修复方案时,使“T”形底边处于交界线处。C组采用菱形皮瓣修复治疗,菱形皮瓣与缺损局部的边缘呈45 °, 长度约为缺损周长的25%, 皮瓣面积略大于创面或与创面相当。术中结合皮瓣大小放置橡皮引流条引流, 1~2 d后拔除,加压包扎,切忌过松或过紧。术后避免使用止血剂,切口局部制动,常规予抗感染处理3~5 d。

1.3 观察指标

① 缺损部位。② 并发症,包括感染、皮瓣边缘肿胀。③ 术后1年,采用瘢痕评估量表(OSAS)[9]评价患者的瘢痕情况,包括平整度、瘢痕颜色、弹性程度、瘢痕宽度4项。采用3级评分法评价: 0分表示瘢痕颜色浅淡,质地软,平坦,与邻近正常皮肤相近,瘢痕为成熟稳定瘢痕; 1分表示瘢痕略突出或凹陷,颜色发红,质地略硬,瘢痕呈轻度增生,与邻近皮肤有差别; 2分表示瘢痕凸出皮肤表面,颜色发红,质地硬,瘢痕为增生性瘢痕,与邻近皮肤存在明显差别。瘢痕宽度测量3次,取均值。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缺损部位比较

3组间缺损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3组缺损部位比较[n(%)]

2.2 并发症比较

所有患者皮瓣均成活,无皮瓣坏死情况发生,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瘢痕情况比较

术后1年, 3组间瘢痕颜色、弹性程度评分和瘢痕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的平整度评分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3组瘢痕情况比较

3 讨 论

头面部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故头面部皮肤缺损的修复难度较大[10-12]。同时,头面部器官集中,若强行对唇、鼻等器官邻近区域的皮肤缺损进行缝合拉拢,会导致皮肤组织、器官出现变形,影响面部美观度,故皮瓣修复是目前治疗头面部皮肤缺损的常用方法[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 A组缺损部位分别为唇部、额部, B组缺损部位为唇部、颞部和面颊部, C组缺损部位为颧部、面颊部、额部,说明双侧推进皮瓣主要用于修复额部和唇部皮肤缺损, A-T皮瓣主要用于修复颞部、唇部和面颊部,菱形皮瓣主要用于修复额部、颧部、面颊部。本研究中,3组患者的皮瓣均成活,无皮瓣坏死情况发生,且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3组采用的治疗修复方案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

双侧推进皮瓣修复主要是在缺损处双侧各做1个推进皮瓣,切口缝合后呈“H”形,也被称为H形皮瓣,适用于上唇、额部、颈后部等处的皮肤缺损修复。该方案皮瓣牵拉缝合后会造成器官变形,因此对鼻、眼、口角等处皮肤缺损效果欠佳。治疗时,皮瓣长轴需尽量设计于颞部发际线、唇沟、抬头纹线、鬓角线等面部自然褶皱处。但皮瓣的三点汇合处仍会遗留较为明显的瘢痕,且该方案的皮瓣辅助切口较多,剥离范围广泛,因此应用前需考虑有无其他皮瓣修复方案可代替。A-T皮瓣常被用于三角形皮肤缺损处的修复,可将T底边设计在鼻唇沟、发际、唇红缘等处的缺损局部,瘢痕较轻,美容效果较好,但术后会遗留“T”字形瘢痕, 2个相互垂直的瘢痕难以与皮纹保持一致,隐匿效果欠佳,且皮瓣中央的三点汇合处也会形成较为明显的瘢痕。菱形皮瓣可采用推进与旋转相结合的方式直接覆盖缺损局部,属于易位皮瓣,在面部外侧缘、颧部、额部等处的缺损修复中应用广泛。

相关报道[15-17]显示,菱形皮瓣修复方案应用于头面部皮肤缺损的治疗中,局部功能和外形恢复效果满意,瘢痕隐蔽。本研究术后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3组间瘢痕颜色、弹性程度评分和瘢痕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C组的瘢痕平整度评分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3组皮瓣修复方案的术后瘢痕恢复效果较好,其中C组瘢痕平整度恢复效果最理想。究其原因为双侧推进皮瓣修复和A-T皮瓣修复在三点汇合处与皮纹不一致,局部会形成较明显的瘢痕,而菱形皮瓣修复更容易对皮肤组织产生牵拉移位作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推进与旋转相结合的方式,直接覆盖缺损区域,是一种易位皮瓣,故其在瘢痕平整度方面更具优势。为了保障手术效果,治疗中应注意以下要点: ① 肿瘤患者应完全切除病变组织,并预留足够的安全深度和边缘,通常切除范围与肿瘤边缘控制在1~2 cm, 确保切除深度超过肿瘤侵犯的正常组织和层次; ② 菱形皮瓣缝合时需先关闭继发缺损部位,促进皮瓣向原发缺损部位移动; ③ 3种皮瓣修复方案的适用部位存在差异,各具优劣,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案。

综上所述,双侧推进皮瓣修复、A-T皮瓣修复、菱形皮瓣修复应用于头面部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中均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术后瘢痕的恢复颜色、弹性程度、宽度相当,但菱形皮瓣修复的瘢痕平整度更佳。

猜你喜欢
面部皮肤菱形平整度
关于人体面部皮肤菌群的研究进展
国道路面施工平整度的控制方法探讨
改进的菱形解相位法在相位展开中的应用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肉毒素治疗面部皮肤老化临床研究
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探索
探讨道路施工中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大学生面部黑色素的测量和分析
自制松铺层平整度仪与八轮仪的试验结果分析
比较不同部位皮瓣移植对于颜面部不同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疗效
菱形数独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