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明旸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450064)
目的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德国翻译学家卡塔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的翻译批评论。赖斯介绍了翻译批评的功能范畴,并发展了翻译批评理论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功能类型”的概念。在其理论的早期阶段,赖斯围绕“对等”的概念,主张追求的翻译对等,不是词语和句子的对等,而是语篇层面的对等。赖斯提倡将翻译策略与语言功能、篇章类型和流派相结合。
第二阶段,汉斯·弗米尔(Hans J.Vermeer)的广义目的论。弗米尔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遵循目的性法则。整个翻译行动就是基于翻译目的而完成的任务。后来,弗米尔的广义目的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与赖斯的理论相结合,形成了翻译目的论。该理论认为翻译是在语言和文化上的信息传递。目的论在当时是以源文本为中心的翻译理论。
第三阶段,贾斯塔·霍兹·曼塔利(Justa Holz-Manttari)的翻译行为理论。 她在弗米尔目的论的基础上,提出翻译行为理论。她认为,翻译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她特别关注源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跨文化交流,特别关注翻译的参与者,如译者、中介、原文作者、使用者和接受者等。
第四阶段,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的忠诚法则。20世界90年代,诺德系统地改进和总结了翻译目的论,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的概念。她仔细总结了可能影响翻译文本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并在翻译目的和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翻译策略。诺德引入了忠诚的概念,强调了译者的责任。因此“功能加忠诚”的提出补充了目的论及翻译行为理论,将功能翻译理论推向成熟。
目的论的三大法则是:目的性法则、忠实性法则和连贯性法则。
目的性法则是三大原则中最高的原则。它强调每一个文本都是为一个给定的目的而产生的,并且应该为这个目的服务。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都会根据翻译的目的而进行选择自己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按照目标受众的期待而进行翻译。目的性法则决定了翻译的整个过程。
现如今,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占用了体、音、美课的课时,导致每周两节体育课不能正常进行。另外,家长为让孩子考上好的学校,帮孩子填报很多补习班,所以即使在放假期间,孩子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久而久之,由于学校、家长、学生忽视课外体育活动,导致胖墩、近视眼人数不断增多。实践证明,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我对漳浦一中高三全体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显示: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学生身体素质明显好于没有锻炼的学生,他们身体素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忠实性法则强调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原文与译文之间语境的连贯性。要求翻译必须尊重原文作者,同时兼顾到目标受众。连贯性法则 要求译者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译文必须让读者能够理解。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向深处推进,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繁多。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的政治地位也逐步提高。随之产生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国家政策的改变而不断发展。
关于中国特色词汇的定义,并没有形成权威的、统一的版本。特色这个词在字典里的解释就是“特定的”,“属于某个特殊主题”。因此,中国特色词汇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中国特色词汇应该真实反映中国特有的文化、政策和经济,反映出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和民族文化。第二,这些词汇所包含和反映的内容对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应该是新的或陌生的。除了词汇意义,这些词中所嵌入的文化意象在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化中无法找到完全等价物。
中国特色词汇是一种负有社会文化内涵的表达形式。作为构成句子的最小单位,中国特色词汇最能体现中国特色。这些词汇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文化、政治、经济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尽管这些词汇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但他们仍然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 明显的时代特征
由于社会的加速发展,有很多新词,像政治口号,网络语言,不经常使用的老话都被引入到现有的语言体系。这些词汇与时俱进,很贴切地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社会各个方面的缩影。例如:“集体所有制”(collective economy);“铁饭碗”(“iron bowl”-- a stable, lifelong job);“一国两制”( one country, two systems);(the Three Presents);“一带一路”(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2. 多用汉语的缩写形式表达
中国特色词汇的表达很多采用缩写的形式。一方面,语言的演变及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语言简洁,以便使人容易记住并易于使用。另一方面,有些中国特色词汇包含了复杂的含义,如果每次都详细解释,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因此,缩略语自然就存在了。例如,“三个代表”( the Three Represents);四个现代化( Four Modernizations);“三农工作”(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
3. 在其他语言中不存在对等翻译
中国特色词汇反映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独特事件或思想,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一些词汇还表现了中国文化历史背景和特殊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些词汇在其他语言中是不存在着对等的翻译。例如:“家电下乡”(home appliances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 “ 三 农 问题”(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 ;“房价调控”(housing prices control)。
目的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法则: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其中目的性原则是最高法则。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满足译文的预期目的,然后考虑目的语的文化,尽最大努力,让译文忠实原文。“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使得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为了促进对外交流的深入,语言作为交流的媒介,充当着介绍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重任。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文化差异,遵从目的性原则,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同时,还必须使得译文符合目的语习俗,顺应目的语文化,让译文的受众更加理解原文,达到交流的目的。
中国特色词汇反映了中国人民独有的民族文化。这些词汇所映射的文化意象是独一无二的,无法在英语中找出相同或相近的词汇。在翻译这些中国特色词汇的时候,尽可能保留其原有的民族文化特色,更大程度上保留其原文的特色。音译的翻译方法就保留了中国特色词汇的原有特征。此时,主要遵从了目的论中的忠实性原则。
1. 音译
音译,即按汉语的发音来进行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承载了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政策和经济,反映出中国人独有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这些词汇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对等的翻译。在此情况下,可以根据汉语的拼音直接进行翻译。音译是保存中国特色词汇原有特征的最有效的方法,既表达了独特的汉语概念,又解决了很难甚至不可能翻译的现象。这些词大多数都被英语所接纳,成为英语中的外来词。例如,“城管”,“大妈”这些词汇都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具有相同内涵的词汇,可以直接按照汉语中的发音,翻译为“chengguan”, “dama”, 其中“Dama”已经发展成为英语中的俚语。指缺乏文化底蕴,社会地位偏低,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的中老年妇女。福娃(“Fuwa”)的翻译的也是按照音译来进行的。福娃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承担着推广我国文化的重任,其内涵是“北京欢迎你”,它的形象具有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无法用现有的词汇来进行准确的翻译, 采用音译的方法,直接翻译为“Fuwa”,是非常切合实际的。按照音译来进行的翻译还有很多,比如:“风水”(fengshui),“人民币”(Renminbi),“阴阳”(Yin and Yang)等。
2. 音译加注释
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就是在音译的后面添加一些文化背景信息,对音译的内容进行解释。音译是按照汉语拼音进行翻译的,在英语中没有对等的词汇,西方读者还不能将这些汉语拼音与英语词汇进行有效地联系,因此音译加注释是非常有必要的。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既解决了词汇空缺的问题,又是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一种方式。这类词语已经被国外读者所接受。例如:很多中国人使用“美图”功能,让自己的照片更漂亮。“美图”进行翻译的时候,就可以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将其翻译为:“Meitu, an aspirational beauty app”。“豆瓣”(Douban, a popular book and movie review website); “ 法轮 功”(Falun Gong, a spiritual movement that is banned in mainland China);“五台山”(Mount Wutai, a Buddhist pilgrimage site in a northeastern city)等词汇都是承载着中国特有的背景和历史,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进行翻译,可以让目的语读者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而不仅仅是词汇本身的读音。
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一些词汇在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在进行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时候,为了让目的语的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政治方针和政策,了解中国文化的特色,可以在英语中找出这些词汇的对等翻译。目的论的最高原则是目的性原则。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目的而进行选择翻译方法。对等翻译并不单纯地指词汇和句型的对等,也包括文本内容和文本意义的对等。
1.直译。
直译就属于对等翻译的一种方法。此时就遵从了目的论中最高法则。直译就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它可以向目的语读者传递自身的文化信息,使得自己的文化特色得到更好地传播。中国特色词汇中的一些习语、典故、谚语和成语在中国文化中是活泼、直率、易懂的。它们展现了中国的特色文化,这些词汇进行翻译的时候,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例如:例如,“harmonious society”就是“和谐社会”的对等翻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以直译为:Once bitten by a snake, you’re scared of ropes for 10 years; “以房养老”具有明显的中国时代特征,也可以直接翻译为:“house-for-pension”; “一国两制”直译为:“one country, two systems”; “西部大开发”译为:“Western Development”。这些词汇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中国特色,其字面意义非常清楚,足以被西方读者所接受。
2.直译加注释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而中国特色词汇承载着中国独有的文化,西方读者很难理解这些词汇的隐含意义。目的论要求文本的翻译需要要遵从目的性原则。在进行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时,为了帮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词汇,可以使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这种翻译方法既保留了中国特色词汇的文化内涵,也让目的语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既保证了译文能将真实的信息传递给读者,也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例如:“秦始皇”的译文 为:Qin Shihuang, king of the Qin Dynasty(259-210BC); “两大历史性课题”译为:The two historic subjects(a. to enhance the administrative abilities and strongly resist bribery and corruption; b. to guard against risks and degeneration); “四个现代化”翻译 为:Four Modernizations (the modernizations of agriculture, industry, national defens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这些都属于直译加注释的方法,译者可以让目标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特色词汇承载着中国的文化,可以反映出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政策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为了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这些中国特色词汇,就必须对这些词汇的翻译做出统一的规范。对于同一词汇的翻译确定出一个统一的版本, 防止同一词汇有不同的翻译版本,让外国人无所适从,而且影响中国对外的形象。例如,“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内涵在于: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题和责任共同体。自“一带一路”提出以来,就出现了不同的翻译版本,“one belt one road”,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不同版本的翻译给外国人造成歧义。2015年9月,我国明确规定在对外公文中统一将“一带一路”的全称译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简称译为“the Belt and Road”, 缩写为“B&R”。
翻译就是一种交流手段,将一种语言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信息。因此,翻译是一种目的性的行为。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国与国之家的交流更加频繁。中国的文化也走出国门,向外传播。中国特色词汇承载着中国独有的文化,在翻译这些词汇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目的论原则的运用。在一定的语境下,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使得译文更加真实地反映原文的含义,在达到交际目的的同时,也宣传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国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