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哲,杨仁生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交建工程分公司,上海 200000)
望东长江公路大桥高速项目15+550~K15+770段为深路堑挖方段,路床表面为高液限黏土夹块石(石笋或孤石),软土区域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现场施工发现该段高液限红黏土透水性较差。红粘土路基具有干硬时强度高,坚硬不易挖掘,不易压实,但吸水后能长时间保持水分,承载力小、稳定性差、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弱膨胀性和粘性。导致该段路床弯沉检测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需对其进行处理。
为缓解该段路床软硬不均的状况,采取超挖换填的处理工艺进行试验段施工。对该段路床采取挖至路床顶面以下80cm(孤石需要挖除),采用石方回填夯实50cm(压实后再采用液压夯补强),再填筑30cm级配碎石至路床顶的处理方式,同时两侧路堑边沟下设置渗沟,渗沟底标高应较换填底标高再加深不少于30cm。处理完后按照96区路床标准进行弯沉检测,检测发现处理完后弯沉代表值为388.3(0.01mm),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多方论证,认为该段路床溶蚀现象发育显著,以土石混杂分布,有突出地面的石笋、溶蚀后的孤石、高液限黏土以及含砾黏土,经路床换填处理,处理效果及深度有限,无法满足高速公路路床要求。如果增加处理深度,属于深基坑作业,需增加安全防护措施,安全施工难度大,且无法完全确定换填深度,无法满足工期和质量要求。最终通过专家论证,确定对15+550~K15+770段高液限红黏土路床采用强夯置换碎石桩处理。
根据试验段施工。强夯锤高2.2m,直径1.2m,重21t,提锤高度10m。采用正方形布点,夯点间距2.5m。第一遍为主夯点,第二遍为副夯点,副夯点按规定间距在各主夯点位中间穿插进行,强夯置换范围超出路床范围外至少1m,坡脚外至少设置一排强夯点。第三遍为低能量满夯,夯时搭接1/4夯锤直径。
强夯置换机械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夯锤的质量不应超过期中机械额定的起重质量,且的履带式起重机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及其他安全措施,防止在施工时机架倾覆。本次施工采用宇通QH600,设备满足安全和施工要求。
强夯置换设备采用21t夯锤,提锤高度10m,单击夯能2100kN.m。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中6.3.3.2.1规定,采用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进行验收控制。因单击夯击能E<4000,以连续两次夯击沉降差不大于5cm为控制标准。
①清理现场,对路床部分的红粘土全部清除,路床范围内突出孤石全部挖出,并采用块石回填50cm,块石粒径不大于30cm,要求质地坚硬且未分化,用重型压路机压实;
②用灰线标出主副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③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保证每一次夯锤中心与夯点中心重合,误差不超过10cm,夯击前检测夯锤重量及落距,保证夯击能;
④测量夯锤顶高程,每一次夯击前需测量锤顶高程,以便计算每次夯击沉降量,同时需在夯击前计算好吊锤钢丝绳长度,保证起吊高度;
⑤每次夯击前对夯点进行复测,夯完后检查夯点位置,如果发现偏位或者漏夯及时纠正;
⑥先夯击主夯点,待满足间歇时间,待超静孔隙水压力扩散后进行副夯点施工,不可主副夯点连续施工;
⑦强夯置换施工时需保证夯坑垂直,保证夯击时不会因为夯锤晃动而减少夯击能力。夯击并逐击记录夯击次数及夯坑深度,当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时停夯,用挖机或者人工向坑内回填块石直至与坑顶平,并记录填料数量,如此重复直至满足规定的要求(主夯点:连续夯击沉降高度不大于5cm;副夯点:连续夯击沉降高度不大于5cm;满夯夯击沉降高度不大于3cm)及控制标准完成;
⑧由内向外,隔行跳打原则完成全部夯点施工,强夯置换施工在路基坡脚外至少设置一排夯点,地面不能有过大的隆起,隆起高度不得超过40cm,并对隆起部分全部挖出,当地下水位较高时,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施工前宜将地下水位将至坑底面以下2m,施工时,坑内或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
⑨点夯施工完成后测量场地标高,超出设计高程部分将顶面块石挖除,清除底部土质部分,然后用块石回填。
⑩沿线路中心线方向设置一条0.5m×0.5m纵向块石渗沟,每隔50m设置一道0.5m×1.0m横向渗沟,渗沟接两侧路堑边沟底部渗沟,严格控制渗沟底标高,做到排水通畅,地下水能通过横、纵向渗沟流至路基范围以外;
[11]推土机推平场地,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夯实,压路机压实,同时测量夯击后场地高程,铺设级配碎石垫层,并分层碾压密实。
强夯置换填料采用未分化块石,块石粒径控制一般在40cm以内,最大粒径不大于60cm。施工过程若发生夯锤斜歪,应暂时停止夯击,并及时将夯坑底整平再夯。在靠近涵洞、挡墙等构造物附近施工时,强夯置换施工一定要远离结构物外6m作业,以保证结构物安全。测量仪器架设在距离夯点30m远处。夯机操作室前应安装牢固的安全防护网,在每次施工前需认真检查滑钩、钢丝绳等使用状况。夯锤下落时,机下施工人员应距夯点30m外或站在夯机后方,不可在夯击作业范围内活动。
在完成段落主副夯点,并在路床全断面满夯完成后的一定时间才对路基进行检测,因考虑到超孔隙水压力扩散时间,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间歇时间不应少于21d,并结合以往工程经验,在第4周对该段路基进行弯沉检测。检测设备采用5.4m贝克曼梁,配合BZZ-100弯沉车,经检测发现处理完后弯沉代表值为104.3(0.01mm),满足设计要求。该段路基目前已通车3年,路面无反射裂缝及网状裂缝,处理效果良好。
强夯置换利用重锤高落差产生的高冲击能将块石强力挤入路基中,在路基中形成一个一个的碎石墩,置换形成一个个碎石墩,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在强夯置换过程中,土体结构破坏,地基土体产生超孔隙水压力,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土体结构强度会得到恢复。在利用块石夯入路基中形成碎石墩,利用碎石墩的增加路床的承载力,可以有效解决路床弯沉不合格状况。
强夯置换通过夯入块石形成了一个个块碎石墩,夯入土中的块碎石墩体由于夯击粉碎已具有较好的级配,是红粘土地基一个良好的排水通道,它能起到类似袋装砂桩的效果,能够缩短强夯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水平向渗透途径,加速夯间土的固结。同时通过在路基增加横向及纵向块石渗沟,为从强夯置换桩中的水排出路基提供条件,保证路基干燥,解决了红粘土吸水后能长时间保持水分、吸水后承载力小、稳定性差的问题。
15+550~K15+770段溶蚀现象发育显著,以土石混杂分布。通过对突出的石笋凿除或爆破至路床顶面以下30cm,对发现的孤石予以挖除,并通过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红粘土路床,块石与土体形成墩柱状,对路基承载力进行了加强,同时增加了地下水排水通道,保证了路床干燥,充分利用高液限红粘土干硬时强度高特性,进一步增加路床承载力,其经济效益显著。
强夯置换适用于红粘土及回填土,可以减少路床的范围类换填开挖工程量。相比其他桩类处理工艺,降低了工程造价和大幅度缩短了施工工期。因块碎石桩体可以形成竖向排水通道,有利于长期保持路床干燥,大大减少了路基遇水承载了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