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宽航
【摘 要】 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倡导的生本思想,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落实各项教育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在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要能够改变思维方式,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分析和解决,在良好学习习惯和积极学习态度的指引中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元教学;数学素养
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促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能够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审视数学课堂,并通过“布置预习式作业,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创设生活化情境,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借助多媒体辅助,解决课堂重点难点;开展探究式活动,感知数学知识形成”等教育手段方法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探究中,实现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
一、布置预习式作业,提升自主学习意识
预习是一种优秀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更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必由之路。预习是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过程。在预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还能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去理解、获取新的数学知识,更能让学生发现已经学过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让他们有机会在上新课前及时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为听课和理解清除不必要的障碍。预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进行探索,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相关学习时,学生已在三年级通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对分数的概念学习有了基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例题内容展开,比如“说一说4个分数的含义”,学生通过预习,明确单位“1”的意义,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注意到没有单位的分数和有单位的分数之间的不同,如,1/4和1/4块。预习中,鼓励学生能够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在思考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共同探究问题的解决策略,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带到课堂中让教师与其他同学帮忙解决,以此促使自己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这样,预习后再听新课,学生学习时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明确的听课目的,有选择地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难理解的数学知识点上,带着问题听课,求知欲更强,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实现教学有效性。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生活化情境,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唤醒学生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化问题,注重关联自己所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在唤醒学生生活经验认知的前提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探究相应的知识内容,在培育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下促使学生养成较好的数学感知能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渐变得更加深刻。以“千克和克”相关知识的学习为例,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抽象难解的概念知识,教师在讲述“千克”相应概念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教师准备好的相关教具,通过两手掂量不同物件估计重量大小,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它们之间的重量关系。教师在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的教学形式组织中,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探析抽象概念,在具体化、生动化的教学情境创设中让学生内化数学知识,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有效提升。
三、借助多媒体辅助,解决课堂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当下教育背景下最有力的辅助手段,这种教学手段中蕴含着“互联网+教育”的资源、形式和思路,在现代教育领域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的优势特点呈现知识的生成过程,通过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例如,在设计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堆一堆的瓜子粒引出课题,培养了孩子的估数意识和能力,初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在新授课的过程中,让同学们跟着课件一起数: 10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一个百是一百,二个百是二百……十个一百是一千。通过学生跟着课件数小正方体,感悟到数数方式的多样性: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数更大的数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建立“千”的直观模型。本节课将培养数感作为重点,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增强了学生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易于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四、开展探究式活动,感知数学知识形成
当前教育背景下,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追求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生成,教师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倡导中要能够始终坚持生本思想,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活动的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在實践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空间和平台,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相应知识的体验中让学生用自己的独特思维和角度思考问题,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内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懂,在懂的前提下实现举一反三会应用。以《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各种形式,准备好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纸片,通过引导学生复习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在长方形面积的探究过程中能够发挥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形状,然后通过数正方形的多少确定新的长方形的面积。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去引导学生找一找边长和面积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反复地拼、数和算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验证推论,最终得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对相应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内在直观的认识,在清晰观感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总结归纳意识得到加强,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构建需要教师始终基于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坚持以生本教育思想展开有序并有效的教学,在学生数学思维的开拓中升华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实现教学有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分析教材内容,在教材研读和学情分析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关注核心素养内涵意义的剖析给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实现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