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荣
2019 年11 月12 日,我随鲁迅文化基金会代表团来到德国,参加“大师对话:鲁迅与海涅”系列活动,在对话活动间隙,沿途寻访了几位大师的遗址遗迹,感触良多。
杜塞尔多夫是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故乡。到达杜塞的头天下午,我们应约在寒风中来到一个小型公园,准确点说就是一片街头绿地。杜塞的舍弗勒副市长和一干文化官员,海涅学院、孔子学院人员,以及海涅后代马丁·罗斯先生已经在寒风中等候我们多时了。大家正在寒暄中,一转头,忽然发现旁边的一组雕塑中,一尊坐姿的海涅雕塑,突然动了起来,把我们吓了一跳。原来,这是一个活人的模拟表演,坐在青铜雕塑上,与雕塑融为一体,把我们骗過了。
看到我们一脸惊奇,都去围观这“活雕塑”,舍弗勒先生就顺势给我们介绍了这位艺术家。这个“铜像”,是当地著名的歌剧演员哈根先生,他的长相颇有几分像海涅,身上穿着涂了青铜色颜料、重达15 公斤的服装,经常为来到这里的观光客做这样的义务表演,已经演了九年。随即,哈根先生给我们朗诵了海涅的几首诗歌,真让我们立即就被深深感染了。
舍弗勒先生为我们介绍:这组雕塑,就是著名的“四分五裂”雕塑,是德国雕塑家格雷斯海姆1981 年的作品,实际上是把海涅的人体特别是头部解析开来,让人们体味其中内涵。粗看你不知道东一堆西一堆是什么,经过解说,才看出,这里是带着耳朵的一块,那里是带着额头眼睛的一块,旁边又是裂成几块的脑壳,散落在地上。把伟人的形象这样“解构”,这在我们是很难想象的,在我们那儿很可能会被指责为对先哲的大不敬。然而,在这里,你看了,真会引起你的思考和想象: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也许看上去只是一些思想的碎片,但是,如果你能看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许能获得更多启示。
(摘自2020 年9 月30 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