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舞钢市人民医院(462500)李乐 韦帅 王璐璐
股骨颈骨折占股骨近端骨折53%左右,多由骨质疏松引起,临床常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肢功能恢复。但受手术创伤、术中麻醉、术后长期卧床等因素影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者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因此采取适当护理干预,预防下肢DVT形成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积极意义。循证护理以可信的、有价值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运用最新证据开展护理工作,有助于减少护理风险。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旨在探讨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2018年3月~2019年3月),依照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n=46)、对照组(n=46)。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9~74岁,平均(62.56±4.79)岁。研究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48~75岁,平均(63.12±4.58)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所有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密切监测患者基础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血液渗透敷料时及时给予更换,发放股骨颈骨折术后健康宣教手册,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①建立循证护理干预小组:由1名护士长、3名护士组成,共同查找书籍、电子刊物等骨折术后护理相关文献,结合以往病例循证,制定合理护理方案。②循证问题提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因害怕疼痛,不愿使用便盆,故饮水量减少,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长期卧床,静脉血流缓慢,易发生下肢DVT,国外报道指出下肢手术后DVT发生率为40%~70%;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长期卧床,易导致咽部细菌定植及误吸,增加肺部感染发生风险,查阅文献发现卧床病人发生肺部感染几率达10%。③循证护理:小组成员向患者讲解泌尿系统感染发生机制,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ml;于术后第2d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屈伸训练,10~15min/次,3次/d;加强病房管理,开窗进行空气对流2次/d,紫外线消毒病房1次/周,加强口腔护理。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②比较两组并发症(下肢DVT、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术后恢复情况以()表示,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以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术后恢复情况 研究组术后下床时间(7.56±1.03)d、住院时间(10.89±2.54)d短于对照组(11.47±1.39)d、(13.60±2.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329,P1<0.001、t2=4.949,P2<0.001)。
2.2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2.17%低于对照组17.39%(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2.17%、尿路感染发生率4.35%与对照组8.70%、13.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循证护理通过收集临床护理难题,查找文献,得到循证支持,根据最佳证据,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可有效防范护理风险[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循证护理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可缩短其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下肢DVT发生率。本研究通过查找文献、结合临床病例,制定护理措施,相比于传统护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可预防性等优势,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通过循证提出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下肢DVT、泌尿系统感染问题,并指导患者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屈伸训练,可加强腓肠肌泵作用,改善血液瘀滞状态,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有助于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同时降低下肢DVT发生率。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可缩短其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下肢DVT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