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州市妇幼保健院(456550) 郭庆芳
慢性盆腔炎在中医学中归属于“带下病”范畴,多和血瘀、湿热等有关,故治则为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本研究选取我院慢性盆腔炎患者102例,旨在评价红藤败酱散加减联合罗红霉素分散片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慢性盆腔炎患者10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 、研究组(51例) 。研究组年龄25~44岁,平均年龄(34.56±4.70) 岁,病程2~14个月,平均(8.04±2.96) 个月;对照组年龄24~42岁,平均年龄(33.09±4.43) 岁,病程3~15个月,平均(9.01±2.97) 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罗红霉素分散片治疗。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每次0.5g,每天2次,持续用药2周。研究组基于对照组予以红藤败酱散加减治疗。红藤败酱散组方:败酱草15g,红藤15g,赤芍10g,丹参10g,延胡索10g,五灵脂10g,桑寄生10g,续断10g,木香10g,山楂1og,茯苓15g,白带量多者可加薏苡仁20g、苍术10g,腹泻腹胀严重者可加砂仁10g、麸炒白术10g。水煎服至100ml,每天1剂,分早晚服用,1个疗程1周,持续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评估标准 治愈为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无异常;显效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盆腔积液或者炎性包块较治疗前减小≥65%;有效为临床症状显著减轻,盆腔积液或者炎性包块较治疗前减小30%~64%;无效为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以及有效率之和。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其症状为胸胁胀痛、下腹疼痛、经期延长、附件压痛、盆腔积液、腰骶痛,依据严重度计0分、1分、2分、3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无效2例,有效10例,显效21例,治愈18例,总有效率为96.08%(49/51) ;对照组无效10例,有效11例,显效17例,治愈13例,总有效率为80.39%(41/5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 。
2.2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4.28±0.55) 少于对照组(7.45±0.81) (P<0.05) 。
慢性盆腔炎属于妇科常见病,发病率较高。西医多采用抗生素治疗,如罗红霉素分散片,可透过细菌的细胞膜,于P位和细菌核糖体50S亚基发生可逆性结合,继而阻断t-RNA和P位结合,阻滞多肽链由A位转移至P位,进而对细菌蛋白质合成产生抑制效果,从而起到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但是不良反应较多,部分患者无法耐受[1]。因此仍需优化治疗方案。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6.08%比对照组80.39%高,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中医学中将慢性盆腔炎归类至“带下病”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虚、瘀、热、湿,气血亏虚而至湿热毒邪内侵,继而结于气血而瘀滞胞宫,阻断胞络,而不通则痛,故治则为化瘀止痛、清热除湿。红藤败酱散由败酱草、红藤、赤芍、丹参、延胡索、五灵脂、桑寄生、续断、木香、山楂、茯苓构成,其中败酱草可排脓破瘀、清热解毒;红藤可清热解毒、活血祛风;赤芍可通络止痛、活血化瘀;丹参可活血祛瘀;延胡索可理气止痛、散瘀活血;五灵脂可散瘀止痛、疏通血脉;桑寄生可补肝肾、祛风湿;续断可调血脉、补肝肾;木香可调中宣泄、行气止痛;山楂可活血散瘀;茯苓可渗湿利水,诸药共奏化瘀止痛、清热除湿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红藤败酱散中红藤具有较强抗菌效果;败酱草具有抗病原微生物、镇静效果[2]。上述结果说明红藤败酱散加减联合罗红霉素分散片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红藤败酱散加减联合罗红霉素分散片治疗效果确切,能显著缓解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