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67000) 张艳莉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9月手术室专科护士23名,女20名,男3名,年龄26~40岁,平均(33.09±3.44) 岁,学历为大专10例,本科及以上13例;职称:1名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11名护师,7名护士。
1.2 方法 培训前依据相关手术室指南要求对各层级护士培训手册细则进行重新修订,要求人手1册,并依据手册细则逐项录制为小视频,对各层级护士予以培训、考核。具体措施为:(1) 准备阶段。建立培训小组,落实职责,建立四级培训架构(护士长、教学秘书、专科组长、组员),其中护士长将专科护士依据临床需求划分为专科小组,由专科组长带领组员调查需要录制的专科操作、基本操作。(2) 实施阶段。①各专科组长与组内成员录制视频,并对考核评分标准进行制定,内容包括手术室的基本专科操作、体位摆放、专科仪器设备的操作、专科贵重精密器械和仪器保养等;拍摄方式为全实景拍摄,确保每项操作的形象直观、影像清晰、顺畅流利、操作规范,兼具临床实践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视频录制完毕交于培训小组,由护士长以及专科组长共同讨论、修改以及试用,最终由教育护理部门审核和定稿。②培训方式:教学秘书根据各层级手册要求和需掌握知识予以分层级培训,每层级建立微信群,将培训内容有计划放在微信群内学习,重点知识重复播放,并引导群内人员予以讨论,加深理解,鼓励提出存在疑问、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护士长或者教学秘书依据各层级手册予以临床指导,并在实操过程中对相关理论知识提问,若掌握不到位,直接打开视频学习、强化。③考核评价:由教学秘书、护士长以及专科组长组成考核评价小组,对小组成员的能力层级予以判定,并明确各层级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依据培训手册细则负责各层级专科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培训和考核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评估,分值越高成绩越好;对比培训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在培训前后分别抽查98人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考核成绩 培训后笔试成绩(91.38±0.92) 分、技能操作成绩(88.96±0.67) 分高于培训前(78.81±1.02) 分、(71.35±1.14) 分(P<0.05) 。
2.2 不良事件发生状况 培训前导管事件3例,手术事件6例,药物事件5例,医疗处置事件3例,针刺伤4例,发生率为21.43%(21/98) ;培训后导管事件1例,手术事件1例,药物事件1例,发生率为3.06%(3/98) 。培训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培训前(P<0.05) 。
手术室的工作效率以及护理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以及技能操作的掌握度[1]。分级培训是通过分级培训手册予以指导,分级培训手册内容包括专题护理操作的要点,与医疗技术发展、患者需求结合,提高护理质量,而护理操作视频是在分级培训手册的内容上,将相关操作技术内容以视频方式进行,可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2]。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笔试、技能操作成绩高于培训前,不良事件发生率3.06%低于培训前21.43%(P<0.05),充分说明护理操作小视频+分层级培训可提高考核成绩,降低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培训开始前结合手术室最新护理指南对分级培训手册的内容进行修订,确保手册内容更为符合现代护理需求,将手册发放至每一个护士手中,利于后续培训计划实施。建立四级培训架构,确保培训效果,由专科组长组织护士对手册内容进行视频录制,在此过程中,专科护士对于分级培训手册的内容可以更加直观了解,提高熟悉度,后续在微信群中予以分级式学习,针对不同层级护士予以针对性手册内容学习以及操作视频播放,确保培训质量,在后续实操中,护士长抽查相关操作内容时,可加强护士的记忆,进而提高培训效果,对于掌握度不佳的操作技能,播放视频及时予以加强,进一步提高掌握度,最终达到笔试、操作技能成绩上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护理操作小视频+分层级培训运用于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可提高考核成绩,降低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