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愉怀
(湖北省黄梅县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 黄梅)
临床医学检验是进行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进步,医院接诊患者的不断增多,使得接受临床医学检验的人数越来越多,这给相关工作人员增加了工作负担,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临床医学检验质量不合格情况时有出现,从而影响临床诊治工作有效开展,甚至因此引发风险事件和纠纷事件[1]。尤其是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因此必须要十分重视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为了促进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升,本研究对影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对此展开报道。
选定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从该时间段在本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中选择15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开展如下分组:(1)对照组(先入院)入选患者人数为75例,其中有男性患者共计40例,女性35例,最大年龄的患者为78岁,最小年龄的患者为22岁,均值(50.11±4.78)岁;(2)研究组(后入院)入选患者人数为75例,其中有男性患者共计42例,女性33例,最大年龄的患者为75岁,最小年龄的患者为20岁,均值(48.67±4.93)岁。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临床明确诊断,且患者和家属的沟通能力正常,遵医行为较好,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两组的各项一般资料处于均衡水平,具有较好的对照研究价值。
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采集检验标本并送检,实施临床医学检验。研究组则在开展临床医学检验之前,先对影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因素实施分析,然后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强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根据临床医学检验涉及的各项工作,建立起一套完整、规范、清晰的工作流程,从采集样本到进行样本检验的全过程,相关医护人员都应当严格按照流程以及工作要求执行,避免出现疏漏[2,3]。(2)对与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业务培训,保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工作规范、专业知识以及技能,保证样本的采集、储存、送检、检验等各项工作都能够符合规范要求[4]。做好各项工作的检查记录,并留存样本。
对两组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合格率情况对比分析,并进行影响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因素分析。
将SPSS20.0软件系统作为本次处理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系统,将P<0.05作为判定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本研究中,研究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合格率为94.67%(71/75),不合格率为5.33%(4/75),分析不合格原因,其中患者自身原因、标本采集原因、标本存储原因、标本送检过程原因各有1例;对照组的合格率为80.0%(60/75),不合格率为20.0%(15/75),分析不合格原因,其中患者自身原因4例,标本采集原因3例,标本存储原因5例,标本送检过程原因3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1 患者因素
进行检验样本的采集通常需要实现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禁食、控制饮食等,但是一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嘱咐不重视,导致所采集的样本质量不合格[5]。
3.1.2 医护人员因素
临床医学检验样本的采集、存储、送检以及检验全过程都有严格的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有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由于临床医学检验的工作量较大,医护人员工作繁忙,若工作流程不规范,医护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流程制度等,会直接对临床医学检验样本的质量产生影响[6]。
3.2.1 构建完善的临床医学检验制度体系
对临床医学检验的各项工作应当有一个完善的工作流程、制度体系作为保障,从样本采集到样本检验的全过程均应当做严格的要求,汇集成制度,让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有章可循[7]。
3.2.2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
对医护人员应当做好制度、流程等方面的培训,让他们能够严格执行。另外,需要加强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中能够更加认真负责[8]。加强对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保证各项工作能够更加规范,各项制度流程能够更好的落实。另外需要加强对相关医护人员工作情况的监督考核,与绩效挂钩,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9]。医护人员还需要积极主动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交代患者进行标本采集之前的相关注意事项,并让患者明白原因以及重要性,从而更好地进行配合。
总之,临床医学检验工作涉及多个工作流程,包括标本采集、标本存储、标本送检、标本检验等,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其严格的工作要求,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会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进而对临床诊断以及治疗产生不良影响[10]。因此,需要针对影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减少临床医学检验质量不合格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