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太圣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南京 210093)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其后,旨在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繁荣、支撑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新文科”建设方案开始酝酿。2019年,随着国家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包括新文科在内的“四新”学科建设正式启动。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意义重大的计划,非常有必要对文科发展的现状进行反思,对新文科建设的可能路径进行讨论。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当斯宾塞于1861年出版《教育论》发出上述疑问的时候,传统文科因为不能满足新型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面临着命运的转折。在斯宾塞看来,表现为“才艺、艺术、纯文学等”的古典教育“在生活中既是占闲暇部分,在教育中也应该占闲暇部分”,并且预言,它们将要与科学变换位置,“最有价值和最美的科学,就要统治一切。”(1)[英]赫·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胡毅,王承绪,译.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93.人类社会的理性化发展,果然验证了斯宾塞的预言,不同学科的分道扬镳,逐渐形成了斯诺在1959年的一次演讲中所言的“两种文化”的分野。更重要的是,1970年代以后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型使得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之间的地位日渐悬殊,后者面临实质性的学科发展危机。
之所以强调1970年代知识生产模式转变带来的实质性危机,是因为在此之前各种学科基本上都是按照知识生产模式Ⅰ进行自我建构,致力于探寻“真理本身的价值和对真理之追求的价值”,表现为: 遵循学科的科学规范,基于自身学科的知识创新;不带有任何实用目的,遵循为知识而知识的价值理性;加强学科共同体建设,实施同行评议等。虽然相较于自然科学等硬学科,传统文科在生产客观的、可验证、可重复知识上具有先天不足,但它们在知识体系构建、学术共同体价值观的维护、学科范式的遵循等基本问题上并无二致。
而从1970年代开始,电子信息技术相继涌现,以高科技为特征的知识社会正逐步生成,这再次引起社会对知识价值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一方面,高等教育在国家产业竞争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源和创新体系等诸条件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产业分类中被明确界定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这就使得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知识经济的方向变得清晰而明了,即直接指向其能否有效增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此种情形,利奥塔在其著名的《后现代状况》一书中早有论述,“既然达到最好的操作效果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这一目标也就理所当然地变成高等教育对整个社会的最大贡献。伴随高等教育的创造性功能,也创造出维持社会体系所必须的‘技术’。”(2)[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况[M].岛子,译.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 148.这种技术崇拜深刻地影响着高校的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或者说,当高等教育成为国家整体竞争策略的重要一环和提供知识产业化相关服务的重要部门,则追求知识的应用和有效性就成为必然。
这种现象,用吉本斯等人所言的“知识生产新模式”(即模式Ⅱ)可以得到较好的解释。该模式认为,知识生产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以跨学科的交叉知识为基础,在应用的情境下产生知识,遵循满足实际需要的工具理性,知识呈现非线性关系和多极化结构,并接受社会问责、多方评价等。于是,大学只有通过成为企业家或以学术资本主义的形式来营销,才能保障其知识产品有更好的未来。而为了有效应对各方评价,大学更关注知识在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和对社会注意力的吸引,更加关注知识的可视化、可量化和可应用。(3)[英]迈克尔·吉本斯,等.知识生产的新模式: 当代社会科学与研究的动力学[M].陈洪捷,沈文钦等,译.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14.在此应用性知识相较于基础性知识更受关注的背景下,传统文科拥有且擅长的强大的启蒙能力和批判能力正日益变得不重要,传统书斋式的大学文科知识生产方式正变得日益落后,从事文科研究的学者也在学者群体中逐步走向边缘。
那么,新文科建设是否需要适应这种时代变化而实现“应用性”的转变呢?
对此,挪威著名哲学家希尔贝克在《人文学科的危机》一文中深刻地指出,“不能在‘目的合理性’的意义上论证人文研究的‘有用性’,也不能仅仅从个体的休闲娱乐的角度来为人文学科辩护”。(4)[挪威]奎纳尔·希尔贝克.人文学科的危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27-35.换言之,上述那种基于工具理性主义来发展文科(特别是人文学科)的思路并不适合,因为它是一种对待物的思考方式,而文科(特别是其中的人文学科)面对的是人本身,而且,其对待人的方式是严肃而认真的。在这个意义上,“人文研究根植于生活世界,同时对生活世界和其中的个体的更新起教养培育作用”,这也可以理解为文科的“有用性”,但此有用非彼有用。
为此,我们需要审视当前人类生活的时代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又为人的存在与发展创设了怎样的空间,而新文科将在更新人的生活世界感知以及培养其新时代教养方面发挥怎样的作用。具体而言,人类社会正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特点。
首先,这是一个加快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更加多元的全球化时代。在这种生活世界中,中国人通过和平发展,正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发展方案。面对国际上一些不友好的态度和声音,新文科有责任自我改造和提升,使其能够走在时代前列,发挥时代性、思想性和引领性作用。通过培养人们广阔的全球视野,帮助人们以可以理解的方式在国际舞台上说好中国的故事,通过理性沟通让其他国家了解并理解中国的价值观念和实践方式,最终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其次,这是一个人工智能高度发达、即时通信、记忆外包的时代;也是人类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并需要认真思考人与技术如何相处的时代。在这种生活世界中,技术体系已经非常强大,不仅其影响无远弗届,而且造成人类生存状态的物化、扭曲。正如芬伯格在《技术体系: 理性的社会生活》中所分析的那样,新文科有责任恢复去物化的卢卡斯式的替代方案,(5)[加]安德鲁·芬伯格.技术体系: 理性的社会生活[M].上海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哲学创新团队,译.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174-179.通过对人的心理、情感和品德的塑造,改革传统的灌输、记诵之学,特别是对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适应技术发达时代的生活,在技术世界里保持人作为技术之主人的尊严和地位。
再次,这是一个呼唤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个体美好生活体验的时代,也是一个物质上极大丰富、呼吁人类行动向价值理性回归的时代。在这种生活世界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得到了高度重视,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它为新文科建设创设了一个新的时空,为其转型发展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如要广泛关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质量和效益并重的发展原则,探寻满足人民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需要的提升路径,最终能够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基于上述分析,人类的生存环境或生活世界的基本特征已经清楚呈现,新文科的重要功能就是去帮助人们建立与这个新的世界的关系,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成为新的世界下的自己。为此,从高等教育的立场出发,我们切实需要加强新文科建设,处理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坚持新文科育人的基本目标。就其本质而言,高校新文科建设最终还是要回到人的培养问题上来。诚如林毓生在《中国人文的重建》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人文学科’绝对不能把它叫作‘人文科学”’。何以故?就是“因为我们是‘人’而不是‘机器’。因为是‘人’,所以有特别对自己的要求;因为我们是人,所以要肯定人的价值,找寻人的意义”。(6)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增订版)[M].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14.考虑到新的时空背景下人的生活世界的变化,新文科教育需要全面地培养适应全球化生存、技术化生存和个性化生存的需要,让他们成为拥有一技之长、胜任某种工作的人;让他们成为拥有丰富实践智慧、坦然面对社会变化的人;让他们成为德行高尚、引领社会风尚的人;让他们成为坚持共同体精神、关怀民族命运、体认生活世界意义、释放自己情感和潜能的完整的人。
第二,搭建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沟通的机制。虽然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统称为文科,但两者的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前者是对“人”的研究,探求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主要关注人和人的精神、文化和心理等;后者是对“人类社会”的研究,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方向和组织形式等的探究。现代社会的理性化进程使得生活世界越来越“系统化”,相对于人对生活世界的感知与理解,行政系统和经济系统对其的支配作用更加强大,人们已经很难仅通过人文学科的角度去体认自己的日常生活了。为了有效克服这种深重的文化危机,就需要人们能够认识到人文学科在理解当代社会方面的历史局限性,鼓励人们将人文学科和研究社会的结构性问题的学科结合起来,重新找回人们生活世界中丧失的意义、削弱的凝聚力和由此导致的失焦的认同。
第三,以公共理性引领新学科建设措施。如同讨论新文科育人功能一样,新文科建设过程中需要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新文科知识生产过程中,应该有机地将学术导向和产业利益导向的知识生产模式进行综合,摈弃假大空的套话假话废话。也就是说,新文科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本身的生产,也要重视基于社会需求的应用性知识的生产。但更重要的,是要坚持社会公共利益的价值导向,以多维、网状的知识群为基础去生产知识。在新的模式中,要摒弃金字塔式的知识等级结构,代之以知识的扁平化和民主化;要突破人为设置的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隔阂,让知识的“多层次、多节点、多形态、多主体”特性得以彰显;(7)武学超.模式3知识生产的理论阐释——内涵、情境、特质与大学向度[J].科学学研究,2014(9): 1297-1305.要杜绝急功近利的短视目光,以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作为更高追求来规范和约束各种类型的知识生产。
第四,新文科建设中要善用现代科技手段。自从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之后,互联网、人工智能、交通等俱进入加速阶段,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突变。人类开始从“自然人”时代进入了“后人类”时代。就新文科研究而言,图书馆里的卡片索引正慢慢消亡,越来越多的图书被扫描并放到网上,结果导致传统的主要通过翻阅故纸堆进行人文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少,而运用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和期刊图书数据库的学者越来越多。在这个意义上,人文学科研究也进入了“后人类”时代,即数字化时代。可以说,数字技术不仅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了高效的工具,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参与研究过程的方式和意义,影响着研究计划的认识论和本体论。对于建设新文科的人们来说,这同样是需要他们重新体认,重新寻找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