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0-12-25 01:45刘金祥尹东哈尔滨市人大农业林业委员会
黑龙江粮食 2020年10期
关键词:哈尔滨市县域经济

刘金祥 尹东 (哈尔滨市人大农业林业委员会)

一、哈尔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哈尔滨市政府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产业强县为目标,以引资引企为路径,以培育产业项目为手段,以强化产业园区建设为依托,立足资源禀赋,释放政策潜能,激发内在动力,全市县域经济有了长足进步。2019年3区9县(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836.3亿元,占全市的3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9.8亿元,占全市的10.7%;地方税收收入为26.3亿元,占全市的8.6%;9县(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为450家,实现增加值为72.2亿元,占全市的2.5%。

(一)强化工作体系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哈尔滨市和所属区县(市)两级政府分别成立了由行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合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建立了市级领导包保项目责任制,四个班子成员定期不定期深入项目单位和项目现场,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大了县域产业项目推进力度。二是完善工作机构。哈尔滨市政府参照上级管理模式,适时调整了县域经济工作主管部门,确定由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协调、指导、督促和服务,配备充实了相应工作力量。三是出台保证措施。近年来哈尔滨市政府从本市县域实际出发,组织各区县(市)深入研究国家和省里相关政策,借鉴外地经验和做法,分别制定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逐步培育主导产业。一是规划支柱产业。哈尔滨市所辖9县(市)按照全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规划,研究确定了立区立县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市县域已初步建成乳制品制造、植物油加工、稻谷磨制、中成药生产、水泥石灰和石膏生产、屠宰及肉类加工、热力生产和供应、电力生产、电力供应等10个主导产业,占全市县域经济的比重为76%。二是建设产业园区。3区9县(市)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项目载体,逐步健全配套功能,目前全市已建成以宾西开发区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产业园区。三是发展产业项目。围绕发展壮大县域支柱产业,3区9县(市)立足优势,挖掘潜能,新建续建了包括依兰县煤化工基地、阿城区钢铁产业园、尚志市蒙牛乳业、五常市乔府大院水稻加工、巴彦县玉米燃料乙醇等30多个产业项目,为哈尔滨市县域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生长点。

(三)稳步发展现代农业。一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哈尔滨市政府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的原则,依托区县(市)资源潜力和产业基础,集中打造了米稻豆、肉蛋奶、菜果菌等10大特色产业带,初步形成了与市场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目前已构建了五常市、方正县和通河县的大米,宾县的黄牛及饲料,巴彦县的生猪,木兰县的牛羊,尚志市的山特产品、柳编,延寿县的大豆加工,依兰县的煤化工等特色产业。二是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哈尔滨市政府按照“生产要素集聚、科技装备先进、管理体制科学、经营机制完善、带动效应明显”的发展思路,有效整合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创建了五常国家级和宾县、延寿、木兰、通河、方正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了五常和宾县2个“北菜南运”蔬菜基地,培育了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4家。三是提高农产品质量。按照“品种优良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投入科学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加快推进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由点状分布向片状集中发展。截止到2019年底,哈尔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发展到1030万亩,“三品”认证数量达到1791个,认证总量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四)招商力度有所加大。一是健全招商工作体系。哈尔滨市所辖9县(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招商引资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洽谈项目,及时协调解决招商中的重大问题;分管领导定期听取和及时破解县域企业开工复工所遇到的困难;有关责任部门履职尽责,推动招商工作有效进行。目前9个县(市)均成立了县域经济招商办公室,选派了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从事招商引资工作。二是创新招商方式方法。9县(市)在运用会展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等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借助全国知名商务咨询公司的平台项目、产业基金、专业招商服务团队等资源和渠道,积极宣传本地区资源禀赋和优惠政策,力求精准推介、精准招商。2018年以来,3区9个县(市)通过全国知名商务咨询公司引进20多个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三是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坚持以资源换产业、以市场换项目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依托产业园区,紧盯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有针对性地招商选资。从2018年到现在,3区9个县(市)共引进了建龙钢铁、飞鹤乳业、依美生物、万润和大北农生猪养殖、玉米燃料乙醇、中煤龙化和大唐风力发电等17个附加值较高、投资规模较大的产业项目。2019年,全市县域共规划推进38个“省百大项目”,62个市重点产业项目,计划投资56.1亿元。

二、哈尔滨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哈尔滨市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的看,目前该市县域经济仍处于结构调整、速度换挡、动力转换的攻关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整体实力下降,发展速度放缓,发展动能不足,经济总量在全市占比下滑,多数县(市)主要指标在全省排位后移,除五常市外部分县(市)从全省十强县(市)出列,哈尔滨市县域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站位不高,精神不够振奋。一是对发展县域经济缺乏必要认识。一些区县(市)干部没有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认识县域经济,对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思想站位较低,缺乏发展县域经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二是没有集中精力发展县域经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区县(市)发展县域经济的劲头不如以前那么足,精气神不像前些年那么高,没有集中心思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发展县域经济。三是缺少发展县域经济的热情和信心。一些区县(市)干部对个人荣辱得失考虑的过多,怕触及红线怕担责任,不想探索不愿尝试不敢担当,缺少敢闯敢试的勇气和大胆创新的魄力,缺少发展县域经济的热情和信心。四是缺乏驾驭县域经济的能力和素质。许多区县(市)干部对县域经济研究得不深不透,对县域情况和产业项目掌握得不实不细,不了解县域经济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规律,不掌握发展县域经济的方式方法,统领县域经济的能力和素质有待提升。

(二)龙头企业数量少,县域工业化水平偏低。从2015年到2019年,哈尔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由909户减少至51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占全市的29.5%降至25.7%,占比下降3.8个百分点。2018年全市县域工业总量超过百亿的只有五常市,最少的木兰县仅有7.8亿元。目前全市县域共有12个产业园区,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1个。截至到2019年底,全市12个县域经济开发区共有企业816户,平均每个开发区有企业68户,最少的依兰开发区只有9户;2017到2019年,7个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不增反降,一共减少86户,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的只有宾西和双城2家开发区。

(三)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较低,县域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目前,哈尔滨市县域主导产业多数停留在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较短、科技含量不高的农副产品初加工层次上,谷物磨制、屠宰及肉类加工、植物油加工、饲料加工等行业所占比重达53%,传统的电力生产和供应、热力供应等行业所占比重逐年提高,而宾县的禹王植物蛋白和奥瑞德光电、尚志的运动地板和文教办公用品制造及乐器制造、依兰的农业装备产品、延寿的麻纺织精加工等高附加值企业普遍增长乏力,进一步拉低了县域工业的质量和档次。

(四)固定资产投资较少,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目前哈尔滨市县域经济缺少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缺少具有带动作用的优质大项目,县域新增长点明显减少,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小、速度较慢。2019年哈尔滨市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6.5%,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水利、环境、教育、科研等公共服务行业,对产业项目的投资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招商引资持续低迷,项目建设资金匮乏,县域经济发展缺少动能。

(五)土地利用率低,产业园区的承载功能较弱。哈尔滨市县域经济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为225平方公里,但目前启动区面积只有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尚不足50平方公里。考虑到哈尔滨市9个县(市)都拥有工业园区,平均每个园区规划面积为25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和建成区面积则分别为7平方公里和5平方公里,各工业园区普遍存在着入园工业企业较少、土地利用率较低、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不高等问题,园区承载功能和引领作用难以释放和发挥。

(六)体制不畅机制不顺,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哈尔滨市规划指导服务县域经济的职能,按产业分布在同级政府的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和商务局,尽管农业农村局承担综合协调职能,但由于没有建立起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在实践中各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抓县域经济的合力,更难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另外,哈尔滨市一些县级政府“放管服”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亲清政商关系没有构建起来,引进人才的政策还不够优惠,县域营商环境和创业环境还不够宽松,各方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调动和激发。

三、促进哈尔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县域兴则市域兴,县域强则市域强。发展县域经济不仅直接关系到哈尔滨市发展大局,而且直接决定着哈尔滨市发展前景。哈尔滨市政府和9县(市)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加压奋进、攻坚克难、扬长补短、争先晋位,尽快做大做强做优县域经济。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提振精神,切实增强发展县域经济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一是统一思想提高站位。要引导干部充分认识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产业强农民富的重要抓手,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前提,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动力,是巩固扶贫攻坚成果的主要途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内容,也是缩小哈尔滨市与省内地市发展差距的根本举措,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全力增强发展县域经济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一件大事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二是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要引导县域干部进一步更新观念、提振精神、放开手脚、担当作为,切实发挥县域优势,着力补齐县域短板,通过认真谋划和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主动投身县域经济发展,积极为发展县域经济献计出力,努力在发展县域经济实践中建功立业。三是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在引导县域干部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真正转变作风,着力提振信心,采取得力措施和有效办法,切实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快产业项目建设,不断为县域经济发展赋予新动能。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注重引进工业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力争在招商引资的数量和质量上实现新的突破。二是加快培育支柱产业。要学习借鉴阿城区依托产业、区位和资源优势打造钢铁产业园、建材产业园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的做法,从各自实际出发,确定2-3个立县特色支柱产业,集中精力重点打造规模化、产业化集群。三是加速企业整体创新。要采取支持上市、兼并重组、金融贷款等措施,做大做强葵花药业、巴彦万润、宾西牛业、延大牧业等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实施产业链链长制。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抓紧实施县域经济产业链链长制,筛选一批产业规模大实力强、产业链条完善、龙头企业支撑作用显著的重点产业链,由县(市)党政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合力推进县域产业协同发展。

(三)切实转变发展方式,逐步优化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一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围绕建设重要商品粮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区,立足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引导传统农业由种植环节向“产加销”一体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特色加工、产地初加工和农产品流通销售以及观光旅游业,推动传统农业“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通过三产紧密连接、相互促进,积极发展三产融合型县域经济。二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建立完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技术成果在本县(市)的转化机制,运用最新技术最新产品推进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是探索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路径。要以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为契机和动力,引导和鼓励县域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重点构建“数字乡村”,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利用互联网+着力打造小微企业,以创业带动农民就地就进就业。

(四)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努力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制定相关政策。要充分发挥全市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定期研究县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在明确发展思路、确定方向目标和制定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尽快组织力量研究出台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二是营造工作合力。要统筹使用两级政府规划和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人员编制,将分散在不同职能部门的行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健全部门之间沟通联络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县域经济的合力。三是设立专项资金。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发展需要,适时设置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为县域经济发展纾困解难。四是细化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要学习借鉴南方发达地区的做法,加大解放思想力度,制定完善保护县域干部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县域干部干事创业的容错纠错机制,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保护和调动县域干部干事成事的热情。五是改善营商环境。要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部取消没有上位法依据的审批事项和行政权力,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进一步改善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来企业和社会资金到县域投资办厂。

(五)不断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推动城市优质资源向县域转移和流动。一是做好产业项目承接。要充分利用省里关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承接好主城区和哈尔滨新区、自贸区、开发区的配套项目,使县域产业项目深度融入城市产业体系之中,努力把城市优势和县域优势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在产业布局上向县域经济倾斜。要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重点项目和产业布局上适当向县域、乡镇、特色小镇转移,以此优化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三是引导生产要素向县域流动。要将税收、土地、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质要素推向县域经济,在县域安排部署更多的专项资金和试点工程,努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能。四是鼓励高素质人才到县域创业。要从战略和长远考虑,根据县域实际需要,制定更具激励性的大学毕业生、技术人才以及医务、教育专业人员到县城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的支持政策,为县城拉通“人才专线”,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聚智慧汇集力量。

猜你喜欢
哈尔滨市县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哈尔滨市冰雪体育赛事之都的实现愿景与实施路径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深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