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 程研博
(1. 长春工程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2.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水文化是指由人类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精神与物质的文化财产。水文化的定义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水文化是指与水有关的社会形态,主要体现在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广义的水文化是以水为核心的文化集合体,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创造的所有以水为载体的文化总和。
中国水资源蕴含丰富,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孕育了绚烂多姿的华夏文明,也形成了深厚悠久的水文化。但是在文化的研究与建设中,把水文化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领域,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提出来的,当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理论构建上, 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21世纪初,随着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的日趋严峻,水文化逐渐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热门领域,这期间大量的社会科学人员开始对水文化的建设进行研究。2005年9月,在国际水历史学会、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水文化与水环境保护国际会议上,各国专家、学者讨论交流了关于水文化和水环境的最新研究成果。2006年,联合国把“水与文化”确定为世界水日的主题,思考在解决水资源问题中文化的重要性,使文化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的活力。
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水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学术和实践上均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中华文化与水》《中华水文化概论》和《水文化文集》等水文化专著和江苏省泰州引江河、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管理局等水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的涌现[2],为水文化的建设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我国水利事业正面临空前的历史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以先进的水文化作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因此,加强水文化建设研究,是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求,也是解决水资源问题,保障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011年11月18日,水利部印发了《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为水文化建设发展制定了行动纲领,为加强水文化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外在环境基础。
松辽流域总面积124.92万平方公里,西、北、东三面环山,南部濒临渤海和黄海。所储备的水资源总量1990亿立方米,流域内河流有松花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及独流入海河流等。流域内有黑土区总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具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的优越农业开发条件,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松辽流域作为北方多民族聚居地区,拥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风韵,流域共计有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43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文化交融。流域内有现代化的大都市如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有历史文化古迹如昭陵、沈阳故宫等,有著名风景名胜区如松花湖、吉林雾凇、呼伦贝尔大草原、长白山天池、五大连池等;还有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如扎龙、向海、莫莫格等。
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当前对松花江流域水文化的主流认识趋于片面,大多数观点停留在开发晚、历史短、文化不足,缺乏正确的态度看待松辽流域文明作为中华民族源流之一的价值与意义。
松辽流域水文化可追溯到史前文明,早在距今2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松辽流域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记录,23万年前桦甸寿山仙人洞古人类生活遗址为当今东北亚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从六万年前蛟河新乡砖场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狩猎遗址,到哈达湾东北七家子新石器时代居住址,再到发源于西辽河与大凌河上游流域的红山农业文化,再到秦汉时代以辽河为界设立的辽东郡、辽西郡,无不承载着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演绎着松辽大地上人类从石器时代、狩猎文明、草原文明、农耕文明的历史变更。
近代以来,在流域地方政府水利开发政策下,松辽流域开始从航道运输为主的河道整治,逐步向治理水患转变,陆续开展了一些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伪满洲国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根据自身需求,参与调控了松辽流域的水利发展,建立了带有浓厚殖民性的水利制度,设计并初步修建了丰满水库。
新中国成立以来,松辽流域向治水与利水协调发展进行转变,实现了水利开发的合理持续性。成立了流域管理机构,大大推动了松辽流域的水文化发展进程。创造了当前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水利工程为载体,以文化活动为抓手,坚持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创新的富有松辽流域特色的水文化形式。
一是要更加充分地认识和尊重治水规律。在长期的治水过程和工程运用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以人类为中心的治水意识和用水习惯。这种思想体系将自然摆在人的对立面,认为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人定胜天”,这种文化下往往导致掠夺性的开发, 使水环境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达到极限。同时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带来日益严重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流域水危机的程度。
二是要完善水文化建设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高度的上层重视和高效的组织领导,是水文化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松辽流域对水文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但是尚未形成完善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在水文化建设过程中各种资金的不足, 对水文化研究和建设的开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水文化建设的启动资金基本不纳入地方财政的考虑范围。要建立起一个相对健全的水文化经费保障体制,增加各级财政对公益性水文化事业的投入,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建立水文化产业的专项发展资金,使水文化事业研究与产业化发展能够同时驱动,协同发展。另外,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水文化设施的建设和产业的经营管理,在政策上放宽水文化产业相关制度,创造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水文化产业环境,形成政府和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水文化建设投入机制。
三是水文化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强大。当前流域水文化的建设主体比较单一,社会的参与度亟待提高,水文化作为社会性的文化,这种模式无疑会使其传承和发展受到限制。政府作为水文化建设的主要推动者,需要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到水文化的队伍建设中来。当前在水文化建设研究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是水利系统或高校教职工,研究时间极为有限,对水文化的研究只是作为兼职工作来做,这就从人员上制约了水文化研究的发展。水文化建设研究的队伍需要进一步充实,相关人员的理论研究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水文化研究机构的组织协调和服务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四是要加强水文化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加强高校水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已陆续开展水文化教育工作。作为培养水利行业人才的主要场所,教师不仅要讲授水利专业知识,也要讲授水文化相关知识。水文化知识的融入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许多水文化内容涉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水文化内容进课堂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与此同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目标,以松辽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水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事例为主要抓手,紧密结合中央有关文化建设和行业水文化建设的方针,突出宣传教育重点,扩大宣传教育影响,提升宣传工作的实效性及影响力。
松辽流域的水文化建设起步较晚,经过近些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水利现代化建设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加强水文化建设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也关系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要以越发清醒的认识、更加开阔的思路和坚实有效的工作推进松辽流域水文化建设,为流域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扎实的文化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