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伟波 王书臣(八五五农场有限公司)
近年来,八五五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围绕北大荒农垦集团 “三大一航母”建设任务,按照牡丹江分公司发展思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稳固根本,着力打造“一短”、“一长” 二条经济增长线,推进农场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农时、标准、科技、服务、环境”等方面狠下功夫,巩固成果,解决薄弱,构建增产增收长效机制。
一是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农场以 “增豆、控玉、优稻、壮经特”为主要思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21万亩,主要以黑农84、垦农30、东升1等高蛋白豆为主栽品种;控制玉米种植面积15万亩,主要以德美亚3为主栽品种,青贮玉米1.5万亩;水稻种植优质米,主要以绥粳18、三江6号为主。2021年,农场还将积极探索发展鲜食玉米、万寿菊、白菜、马铃薯等特色作物种植,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完善配套技术,提高农户收益。
二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今年引进先进技术,预计生产有机肥5500吨,通过轮作、固氮肥田、深松浅翻、秸秆还田等制度,用地、养地相结合,持续提升土壤肥力。顺利完成2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续报工作,稻谷质量追溯面积3.4万亩,追溯合同产量2万吨,还计划创建10万亩大豆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农产品品质质量的更高的要求。
三是以机械力量保障农业发展。面对今年严峻的秋收形势,农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早谋划、早部署,团结一心、科学指导、因地制宜,充分发挥100余台大型秋收机械力量的优势,人机齐上、以机为主,加快工作效率。同时积极指导广大种植户想方设法改进农机具,努力加快秋收进度,确保到手的粮食全部应收尽收、颗粒归仓。近年来,农场加大机械更新力度提高机械保有量,目前现有大中型动力机械435台,农机具1185台(套),机械总动力5.19万千瓦,切实提升了作业进度和标准,确保了100%“黑色越冬”、秋起大垄,每年都为来年的再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不断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农场承担全国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玉米茎基腐病防治技术示范与推广”、“ 大豆根瘤菌土壤接种示范与推广”、“ 新产品种植推广”,并大力推广适时早播技术,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增加种植密度、大机械精量播种、健身促控一体、强化水肥管理等措施的基础上,采用以“专家+技术员+农户”的高产培训方式,提高整体素质和操作水平。制定了玉米高产攻关实施方案,组成科研小组,对高产创建严格把关,现今玉米大面积实现吨粮、大豆均产400斤、水稻100%优质米,进而促进农场粮食总产再创新高。
2020年10月,八五五农场有限正式拉开了农场粮食贸易的帷幕。农场在夯实“种植端”的同时发力“营销端”, 聚力粮食贸易“短线”,加快构建现代粮食贸易体系。
一是实施新举措,粮贸“引蝶”合作共赢。先后与大连良运、辽粮集团、九三油脂等10余家企业(公司)进行粮食贸易洽谈,在粮食处理、加工、物流、销售等方面达成共识,为粮食贸易奠定了基础。
二是适应新形势,加快良繁基地建设。以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为支撑,重点实施“1941”大豆产业培育工程,构建“科研院所+种子企业+农场基地+制种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以农场为中心,以农场五个管理区20个作业站为良种繁育的重点产区,辐射周边市、县的优质大豆良种生产加工区域。今年繁育种子面积达4.3万亩,涉及第二、三积温带品种10多个,与50余户农户签订了高于市场价格,定单回收种子。还计划投资新建粮食烘干设备2 套及附属设施、粮食晒场12000平方米,购置生产配套箱变、附属配电设备等,建设种子收储加工等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基地。
三是发展新工程,扩建仓储提升实力。主动适应新形势深化“三库一中心”建设,新建5000平方米大豆仓储中心、种子加工生产线、塔选清选机、高端化验室,配备了一全套大豆检测检验仪器设备,配备了专业的人才队伍,2021年还将新建粮食烘干设备2套及附属设施、粮食晒场12000平方米,购置生产配套箱变、附属配电设备等,扩大粮食收购、存储、销售等贸易规模。同时来年还计划注册粮食品牌,继续延长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突出特色打造知名品牌,打造区域新型粮商协同拉动经济增长。
四是实现新突破,拉开粮食贸易序幕。今年农场正式开始大豆、玉米收购,已经完成1600吨大豆良种和5000吨玉米的收购,并以蛋白含量,进行分类别、分级别收购销售实现了优质优价,保证了种植户的利益,增加了农场的效益。
五是实施营销新方式,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按照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统一进行店面形象设计,依靠周边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农场营销工作。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行 “红色电商带货”,带动农场电商销售人才,积极挖掘和组织网络创业人才组成精干的电商创业团队,开展“双十一”、“十一”黄金周等电商团购会,线上线下销售,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依托27万亩林地资源,计划在5年栽植10万亩红松,预计15年后,红松产业可实现农场经济收入半边天,打造 “绿色银行”样板,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特色优势。
一是探索发展之路。农场党委班子经过反复论证研究,抓住红松嫁接红松生长周期短、产量高、见效快特性,充分利用撂荒地、疏林地、废弃地、采伐迹地等闲置地块栽植红松,积极争取国家储备林基地、林业草原森林抚育、红松嫁接果林等项目资金支持,加快高效益的经济生态林建设,农场出台了《红松嫁接经济林承包方案》,采取家庭林场承包模式,签订合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到达一定年限后,农场收取三成产果利益为承包费,农场现已发展红松3万亩,2021年计划栽植红松2万亩, 5年栽植10万亩。
二是立体化种植模式。2019年建设红松嫁接与经济林立体化种植示范基地,面积40亩,栽植嫁接红松1800株,套种白芍、赤芍、白鲜皮等药材。红松3-5年见果,预计八年后每亩效益在3000元,到35年可达到17000元。林下套种中草药,5到7年后每亩效益达2万元,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指明了方向。农场还积极向上级申请林药种植补贴,在红松林间种赤芍、白芍、白鲜皮、赤佬牙、刺骨加等北方地道药材,推行“红松嫁接——北方地道药材”立体式林下种植模式。
三是建立种苗和松子加工基地。林业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发展,40多名党员联合建立红松嫁接种苗基地,成立股份合作社,将实行股份制的经营管理模式,既保证了红松用苗的自给自足,又降低了苗木成本。同时计划投资建设红松嫁接种苗培育基地1处及松籽深加工基地1处,大力发展红松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拓宽农场营业收入新渠道和经营利润新的增长点。
四是谱写经济发展新篇章。红松嫁接15年后每亩效益可达5950元,按农场与家庭林场3:7分成,农场将获得红松效益3成收入可达1.5亿元。并且随着红松树龄的增加,效益分成增长率还将持续增加,将有望成为农场的主要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