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轶凡 林茜
摘要:文章以特色小镇创建为研究对象,釆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建构了中国特色小镇创建机制模型。研究发现 :①中国特色小镇的创建重点,从维度、范畴到概念的层级分布,其相应的首位重要性分别为价值链提升的竞争机制、规划修编引导和规划修编。②中国特色小镇创建机制,由科学可实施的规划机制、价值链提升的竞争机制、复含动力的保障机制和多重目标的平衝机制4个维度所组成。③认为规划机制在特色小镇创建中扮演战略引领的角色,竞争机制确保特色小镇在激烈创建竞争中脱颖而出,保障机制能够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平衡机制使得特色小镇各方主体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特色小镇;创建机制;评审意见;扎根理论
在中国,特色小镇发展仍属于新鲜事物,近几年年才兴起并迅速在全国各地扩展,主要属于实践热点话题。如果将该话题上升到理论层面的相关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小城镇在中国城市建设化中的作用及问题[1],但当时的重心 仍在城市化的研究,较为忽略小城镇[2],逐渐由城市化中的小城镇过渡到世纪初城镇化中的小城镇合理发展问题,至2015年国家新型城镇化中的人的城 镇化问题。既应该认识到特色小镇相关理论渊源脱胎于城市化、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更不应该忽略特色小镇是国家新型城镇化中的“特色担当”。
一、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是自然主义研究范式下的质性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深入到特定 情境中,对资料中逐渐浮现的概念和范畴进行系统收集,在资料达到饱和状态下, 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发展出影响研究目标的各种因素,通过不断比较、测试和验证,并对类似情境下的经验实施检验,从而进一步修改和发展理论命题。扎根理论主要分为经典扎根理论、建构型扎根理论和程序化扎根理论,由于程序化扎根理论认为一套在关系命题中相互联系的完善概念体系可用来解释和预测客观现象中的问题,且操作原则、分析步骤和评价标准相对成熟,较适含本文研究对象及所收集资料的特点,因此,本文侧重于程序化扎根理论。
二、中国特色小镇创建机制
1、开放性编码
2、主轴编码
3、开放性编码
4、中国特色小镇创建机制模型阐述
4.1 科学可实施的规划机制:前提条件
规划在特色小镇创建中扮演着战略引领的角色,发挥着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在特色小镇创建热潮中,却存在着不少小镇创建层次不高、缺乏规划的引领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主要是规划意识不强或规划不科学或规划无实施的问题。无疑,科学可实施的规划机制是中国特色小镇创建的前提条件。具体而言,首先是确保参评的小镇所提交的材料至少有二份文件:小镇主导产业整体规划和小镇创建方案。其中,产业整体规划侧重从产业发展现状、问题、趋势、等方面开展;创建方案注重从小镇总体概况、基础条件、发展定位与目标、总体空间布局、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宜居环境营造、体制机制创新、项目投资和建设计划等方面进行。其次,注重规刻的有序衔接。包括小镇主导产业整体规划与小镇创建方案的衔接等,实现“多规合一”全方位、立体化及高标准谋划小镇的发展。再次,厘清规划目标定位。目标定位是做好规划的首要环节,是指引小镇沿着既定轨道科学发展的前提。此外,规划必须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约束性,要坚持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向,特别要注重传统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强化小镇文脉的发掘和延续,加强小镇特色风貌塑造。最后,坚持“一份科学规划实施到底”。小镇规划既不能高高挂起,沦为摆设,而是应该确保规划的可持续实施,按照规划把蓝图转化为现实。
4.2 价值链提升的竞争机制:关键行动
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全国各地掀起特色小镇申报创建与模仿热潮,特色小镇创建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在激烈的特色小镇创建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将价值链提升的竞争机制,作为中国特色小镇创建的关键行动。具体而言,一是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立足特色产业建镇。根据区域的比较优势,挖掘本地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二是推进产业链的梯度升级。注重上游、中游和下游产业链条产品的细化与开发,形成全产业链条,从而拓宽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三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重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另一方面,积极培育产业新业态,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四是发挥科学技术创新支撑作用。提高特色产业科技含量,提升科技成果在特色产业中的转移转化承接能力,増强竞争优势。五是加强区域功能整含与功能效用提升。
4.3 复合动力的保障机制:保障策略
如何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将复含动力的保障机制作为中国特色小镇创建的保障策略。具体而言:第一,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充裕的土地资源是提升小镇发展潜力的重要要素,按照節约集约用地要求,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大力推进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着力提升节地水平和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第二,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便捷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实现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第三,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品质的优劣决定小镇发展能力的高低,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落实创新创业人才扶持政策。从理念模式、社会管理、利益联结机制、长效含作机制等方面提升小镇的机制体制活力,同时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
4.4 多重目标的平衡机制:预期结果
要认识到特色小镇具有丰富的内涵,需要平衡各方利益诉求,实现多重目标。 因此,需要将多重目标的平衡机制作为中国特色小镇创建的预期结果。特色小镇创建既要能够实现小镇经济发展、促进人民增收致富,又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美化;既要传承地域特色、实现历史文化传承,又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既要实现产业立镇、富镇、强镇,又要营造艺术小镇、美丽小镇。
参考文献
[1]Ma L J C,Hanton E W.Urban Development in Modern China[M].Boulder:Westview Press,1981.
[2]方创琳,鲍超,黄金川,等.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地理学贡献与责任使命[J].地理科学,2018,38(3):321-331.课题项目:
2019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项目“新旧动能转化驱动下山东省特色小镇旅游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RKB013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王轶凡(2001-),女,山东潍坊人,学生
林茜(1979-),女,山东济南人,副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