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芳
一、问题提出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要求幼儿园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然而幼儿园教师在保教活动中存在多媒体软件操作、版面设计、多媒体课件在幼儿教育中的适宜性等方面的问题。毕志峰(2017)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幼儿园使用多媒体课件存在以下问题:课件多来自外在资源;多媒体操作水平普遍一般;课件制作的熟练程度有待提高;多媒体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研究不够深入;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体现等。向洋利(2017)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幼儿园应用多媒体课件存在以下问题:课件不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画面不美观,没有吸引力;课件缺少动态效果;课件交互性不强;课件资源缺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因此在幼儿园教师培养过程中应着重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的培养。本研究以幼儿园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的需求为出发点,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视角探讨《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指南》的精神内涵解读
1.以幼儿为本
《指南》自2012年由教育部发布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幼儿园、高等院校、教育类科研机构、教育管理部门等掀起了学习《指南》和研究《指南》的热潮。从《指南》的目录上看,《指南》包括:说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共六大部分。其中说明部分的前三条分别说明了《指南》的产生、目标和内容,第四部分是实施指南的建议,主要包括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3]每一条建议的主体都是幼儿,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理念。
2.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在五大领域部分,以列表方式呈现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并逐条、逐项阐述教育建议,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在五大领域顺序安排上,将健康领域放在首位,凸显了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理念。在健康领域之后分别是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体现了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的核心目标。
3.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指南》基本价值原则是让3-6岁儿童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成长,主动学习并且发挥其最大潜能。同时,将儿童的创造性培养以及学习品质这两个具有前瞻性的理念很好地融入了五大领域的内容之中。《指南》说明部分第四条第四点提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由此可见,学习品质的培养对3-6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是五大领域活动的一项重要目标。
三、《指南》视域下《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教学改革
《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制作》是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笔者研究了多本该课程的教材发现,教材内容主要从计算机软件操作的角度讲授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术,与幼儿园保教活动联系不够紧密,多媒体课件缺乏教育性,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园保教实践的需求。在认真研究《指南》以后,通过不断地实践教学改革,重构了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评价体系。
1.课程理念——幼儿为本,助力保教实践
坚持幼儿为本、实践导向、终身学习的理念,紧紧围绕提高幼儿园教师开展信息化保教活动能力的目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特征,进行课程理论、实践内容体系设计。改革并完善课堂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实效。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编制基于《指南》的教学案例,全面提升学生组织实施幼儿园信息化保教活动的水平。
2.课程内容——信息技术与五大领域的深度融合
《指南》说明部分第四条第三点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获取经验的需要。图片、图形、视频、音频、动画等可以满足幼儿视觉和听觉的感知需求,交互式动画给幼儿带来动手操作计算机软件的真实体验。
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和专业特点,笔者以五个模块为载体,以完成五大领域保教活动课件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组织课程教学内容。五大模块有理论、实践之分、有重要和次要之分。课程的重点是模块二和模块三,课程的难点是模块四和模块五。模块一以理论为主,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后四个模块均以实际操作为主,以软件安装、基本操作、综合运用、课件制作为基本工作过程,同时以小组学习和个人学习交替进行,锻炼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团队意识和个人担当意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沿着单项技能训练、多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岗位训练的路径逐级深入,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师岗位关键信息技能。
3、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与学习共同体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每节课会有若干个案例,在案例中会贯穿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工作任务是案例教学的延伸,对接学前教育技能大赛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理论教学在智慧职教云课堂完成,实践教学在多媒体机房完成。线上教学采用录播与直播相结合,辅以討论、头脑风暴、小测验等方法。线下教学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的方式,教师演示与学生小组合作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学习共同体意识。
4.课程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科学的评价体系能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注重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将评价体系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占50%,其中出勤占10%,个人作业占20%,小组作业占20%;二是期末考试成绩占50%,其中一对一技能抽测占10%,期末综合作业占40%。出勤通过极域签到进行考核,迟到5分钟以上扣1分,旷课1次扣2分。个人作业、小组作业和期末综合作业参考高职学前教育技能大赛评分标准,主要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取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平均值。一对一技能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必会技能的掌握程度,具体操作办法是:学生现场抽签确定考题,5分钟内完成考试得10分,若5分钟内未能完成考试内容,等待下一轮抽签考试最高得9分,依次递减直到5分钟内完成考试内容。
本文系2019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GB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