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 沈言锦
摘 要 面对产业变革,梳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就,剖析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五大困境,进而提出重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这些理论的提出对于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工业革命;产业变革;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9-0132-03
1 前言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与支撑。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给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众多专家学者纷纷发表学术观点,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分析、诊断,一致认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产业大变革的背景下难以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亟待找出症结,加大改革力度。
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十余年的飞速发展,几乎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但完善了我国的教育体制,使得我国的教育体制更加科学合理,更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破解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对促进我国社会稳定、人口素质提升、产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总的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完成了两个历史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群体初步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基本确立 近20年,一批中专院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数量、学生数和普通高等教育平分天下。经过十余年的内涵式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办学水平有了极大提升,基本脱离了中专学校的办学思维。此外,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设备、师资队伍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至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群体初步形成。
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贡献度越来越大,已初步得到社会认可 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初期,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都面临办学经费缺乏、人才匮乏、社会认可度不高、政策支持不够、招生困难的困境。经过十余年的建设,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对产业的支持、支撑力度越来越大,社会贡献度越来越大,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已初步得到社会的认可,主动报考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很多毕业生家长也非常坦然让子女就读高等职业院校,企业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也越来越青睐。
如果说“高等职业教育群体初步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基本确立”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硬件成果,那么“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贡献度越来越大,已初步得到社会认可”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软件成果。
3 工业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极大挑战,进入第二次创业阶段;相对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困难更大,任务更为艰巨。
产业变革的不确定性带来职业教育发展的不确定性 到目前为止,第四次工业革命还处在技术爆炸的前期,一大批新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云计算)还只是初步运用到市场,很多相关技术还不成熟,无法被有效地吸收到高等职业教育中,或被吸收到课堂上,又很快被淘汰。因此,产业变革的不确定性带来职业教育发展的不确定性。此外,第四次工业革命相对于前三次工业革命有着极大区别,前三次工业革命基本是单个技术突破,而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多点开花,加大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不确定性。
职业教育的观念亟待对接产业的发展需求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是技术变革,一大批新技术、新设备将被应用到现代工业生产之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将服务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因此,产业变革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有别于传统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传统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对同一个工艺进行反复训练,而在未来的工业生产中,这样精益求精的工作将由机器来完成。但社会上仍存在一种观念,即用几十年前评价技工的标准来要求如今的职业教育,这严重误导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阻碍。很难想象,当全世界都在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时候,不去培养操作、维修、调试工业机器人的高技能人才,而去追求培养手工操作者,这也说明职业教育观念亟待对接产业的发展需求。
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新 产业变革是新技术的革命,必然对现行的制度、体制产生强烈的冲击。然而,很多现行的制度严重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新。以现行的高职招生目录为例,产业革命的最大特点是新技术层出不穷,亟待一大批专业为之服务。然而现行的招生专业目录要么过于笼统,要么过于落后,无法和现行的产业岗位匹配,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新。
此外,我国现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也无法满足产业变革的需求,主体是三年制中专和三年制大专。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应该是三年制大专和四年制本科,应该限制、减少三年制中专的招生規模,引导一部分中专生读五年制的大专,优化职业教育队伍的结构,形成橄榄型的人才结构:中间为大专生和本科生,两边为中专生和工程硕士。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施政水平亟待提升 高等职业教育前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和产业的飞速发展。在其前期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产业正处于黄金成长期,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直接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我国的产业结构将发生极大变革,对人才的需求质量也将发生极大变化,对主管部门的施政水平也提出新的要求。然而,相关地方行政部门与管理部门的施政水平与管理水平却难以跟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出台的很多措施无法有效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甚至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因此,伴随职业教育的发展,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施政水平亟待提升。
职业教育研究落后于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 在职业教育发展初期,职业教育更多是凭借一些传统的经验进行改革发展,缺乏真正的职教专家,这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一部分职教专家由职业教育者转变而来,由于前期的职教群体整体素质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群体,这些职教专家的整体素质也无法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更多是对国家职业教育的政策方针进行解读、宣传,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2)一部分没有学科背景、没有接触过企业的学者在研究职业教育,其理论往往过于理想,缺乏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一旦这些理论被付诸实际,对职业教育将产生不利影响。
4 工业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重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每一次工业革命对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都有着更高的要求,新的产业变革背景下,整个产业的劳动者的素质都需要提升。因此,面对产业变革,亟待重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再定位 未来的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再是低端教育,而是既要会操作,又要掌握相关原理、机理的复合型教育,其工作性质也将发生极大的改变,因此必须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再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将成为复合型教育,其培养难度将大大提升,所需培养经费也会大幅度增加。
高等职业教育特征再剖析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此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将被重新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也应重新剖析。原有职业教育为了区分普通高等教育,在剖析职业教育特征过程中有意将自己矮化,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而最新的“职教二十条”已将职业教育定位为和普通教育不同类型的教育,这种定位非常符合职业教育的根本特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此为契机,重新剖析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进而为建立职业教育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再分析 产业变革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技能的内涵将发生根本改变。原本高等职业教育的技能技术含量很低,更多偏向一种机械式、重复的劳动,对劳动者知识结构和知识背景要求很低。产业变革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技能将被重新定义,其技术含量将进一步增加,要求学生对相关的原理、机理有更深的理解,不同岗位对学生的技能需求也将有很大区别,更加精细化。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体系的重建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体系服务于产业发展,源自技术革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首先要开展专业体系的重建。工业革命与产业变革也必然要求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建。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相比,本次专业体系的重构将更多体现智能要素,更加偏向于控制技术与网联技术,传统的单纯机加工要素將不断淡化,相关专业也将不断被弱化甚至淘汰。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组 在产业变革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也将发生质的改变,特别是“1+X”证书制度的实施,技能人才的评价由政府评价转为社会评价,一部分课程将和社会接轨,其课程体系也需重组。此外,在产业变革背景下,学生学习的内容也将发生极大改变,学习的面更广,学习的深度更深。但学生学习的时间是一定的,这就要求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构,进而对课程进行重组。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再改革 伴随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改变。目前,慕课、微课已被广泛运用到一线教学之中,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它们更加生动形象。伴随工业与产业革命的进行,AI技术将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之中,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将发生根本改变,课堂教学将由平面向立体转变,教学方式将由传统的课堂讲授向立体演示转变。
5 结语
近20年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黄金20年,也是职业教育从萌芽到壮大的20年。未来的20年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分化的阶段,有的高职院校将引领产业发展,有的高职院校将服务产业发展,有的高职院校将面临招生困难、挣扎在生死线上。在此形势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职业教育管理者要科学施政,职业教育界要落实好职业教育改革,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为推动国家发展建设再立新功。
参考文献
[1]沈言锦,张坤.“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7,37(10):58-61.
[2]敬石开.“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7(21):5-9.
[3]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芙蓉工匠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6):141-142,145.
[4]程宇,樊超.培育工匠精神:中国职业教育的使命与担当[J].职业技术教育,2016(30):20-23.
[5]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6,36(11):48-51.
[6]习凌冰,沈小碚.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体系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6(9):9-13.
[7]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构建职教体系新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9):13-17.
[8]车明朝.互联网+: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22):37-45.
[9]沈言锦.高职院校实施项目式开放性考核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