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钰元
【摘要】由于小学生刚接触数学知识不久,很多问题对于他们来讲都比较抽象,理解时难度较大。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教师可以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其中,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并且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对数学产生全新的认识。同时形成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 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7-0036-02
就当前情况来讲,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当前一种重要发展趋势,教师开始逐渐重视生活化在教学中的运用。生活化教学形式仍然是教师在教学中一直在探究的问题。在具体实施时,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多样化方式,进而使学生受到正确引导和积极影响,在学习中获得较好效果。
一、生活化教学实施的重要意义
首先,将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以及感兴趣的实践作为教学切入点,能够使学生以较快的速度进入到学习状态,在学习中掌握主动权,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找到二者之间的相似性,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并且从全面的角度对能力、知识、态度等方面进行衡量。同时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弥补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较为充分的满足,并且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其次,数学知识是解决常见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够使学生以较快的速度成才。如对房屋的设计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设计相关方案,逐渐树立正确解题意识和解题策略,形成良好数学思维,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本质。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将理论教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
在实现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需注重理论教学和生活之间的结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抽象知识和数学概念的内涵,有效掌握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难题作为实例,让学生思考并充分地联系实际,做出解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更深的理解,随后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所谓的生活和理论有效结合就是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小学数学内容适当地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把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高度结合起来,才会更加有效地促使学生获取有用信息,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例如在讲授《负数》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直接向学生讲授负数的概念,而是向学生讲授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借钱的故事,然后告訴学生借钱的过程,也就是自身储蓄为负数的过程,进而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假如自己借了五元钱,那么负数是多少呢?学生在听到教师的问题之后,会认真对问题进行思考,而教师可以结合负数的概念为学生讲授这部分知识。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学生不仅了解了负数的概念,也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问题会涉及到负数。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紧跟教师脚步,实现思维上的拓展,自觉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也需要进行不断学习,改变自身教学理念和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加强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
(二)引导学生建立日常现象和数学知识的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建立周围事物和数学之间的联系,逐渐了解在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在脑中形成实体图,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部分知识和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快递盒子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计算在规定长、宽、高的情况下,快递盒子能够最大程度上装多少东西,进而让学生联想到在求体积时,需运用长、宽、高相乘的方式。在求表面积时,需将这几个面都相加在一起。同时在讲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在生活中自行车的三脚架,认识到三脚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物体的稳定性得到保证。
(三)将生活现象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师本身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制约,导致整个教学模式都出现了一些问题,致使学生数学知识于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为了避免和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注重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生活化意识,让他们在生活实际中去应用所学知识,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将生活现象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将生活现象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得到调动,逐渐喜欢上数学,增强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不必急于对图形的特点进行介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种图形,然后为学生描述在生活中出现了哪些和这种图形类似的图形,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也一同回想下,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遇到与此比较相似的图形,然后在今后的图形知识讲解中,可以继续运用这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以较快速度对这些知识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并且为今后类似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四)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使教学内容和生活之间更加贴近,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主要是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相应辅助,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且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意识,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提前设置一些问题来检验小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当前认知水平,还可以检验他们课前的自学情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部分教师对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做出了改变。在小学教学的内容设计上把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联结在一起,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加上学生自学,学生的思维会很快得以转换,便可以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对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答。久而久之,在后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会在生活中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一些数学知识,内心深处的学习潜能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不断地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超市售卖活动,在活动时需准备好售卖物品,就售卖物品来讲,主要是学习用品,如书籍、文具、书包等。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自主选择搭档,一个作为购买者,一个作为售卖者。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降价,整个活动过程和生活中买东西的场景十分相似,在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好了解人民币的使用方法和主要用途,深入了解计算方法,同时增强自身表达能力,强化自身社会适应性。
(五)构建特色化生活情境
在科技迅速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在教学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在讲授教材内容时将生活实际融入进去,并且引入现代生活内容,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地方性与时代性。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情境作为背景。创设情境就是为了让学生的身心都身临其境,它可以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使学生开展更加高效的学习。情境对于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师情境创设得好,那么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也会跟着好,课堂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就好。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很有必要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生活情境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背景,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讲,生活情境对于低龄小学生而言,能够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实际的生活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长,并且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另外,生活情境的构建也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当前认知水平,在新旧知识之间建造一座桥梁,在呈现新知的过程中,融入学生已知的旧知识,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网络体系更加系统化、整体化。因此,对于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来说,生活情境的创设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讲授应用问题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形式,然后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超市购物的视频,使学生在视频中了解超市当中物品的价格,然后自主搜集相关材料,根据材料内容自主编题。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较大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增强自身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在讲授《多边形面积》时,教师也可以运用这种方式,在图片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多种多边形,以及这些多边形在生活中的哪些场合出现过,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切割方式。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并且将这部分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降低自身在解题时的抵触心理。同时在小组中,学生和学生之间也能进行讨论,充分发挥自身思维和潜能,并且采纳他人优秀意见,获得较好学习效果。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正是夯实基础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就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现如今这一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部更是强调要把小学数学教学融入到生活中去,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认识到小学数学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实现素质教育,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学生的实际心理诉求得到满足,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增强自身数学学習能力,获得更为持续的发展,同时也能形成相应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数学认知规律有充分认识和了解,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构建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逐渐深化对数学的认识,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高金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青春岁月,2019(30):184-185.
[2]李怀刚.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0):78-79.
[3]董秀云.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