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太华,王华生*,熊喜姣,翟勇生,廖宏伟
(1.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植保站灌阳县541600;2.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站南宁市530022;3.灌阳县新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灌阳县541604)
灌阳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多种果树生长,果树种植面积1.82×104ha。近年来,橘小实蝇等果实蝇在广西发生为害日趋严重[1],其中,灌阳雪梨、月柿受害最严重,一般受害率为12%左右,严重时达25%,对水果生产造成较大为害,已成为制约灌阳县水果生产的主要因素。果实蝇的监测与防治成为该县水果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橘小实蝇发生为害高峰期处于果实成熟采收期,不便采用化学防治,诱剂与诱捕器诱杀是目前常用的绿色防控方法之一。为探索橘小实蝇诱剂与诱捕器的最佳组合,发挥诱剂与诱捕器的最大诱捕潜能,2019年,笔者在灌阳县柿园开展了不同诱捕器与诱剂组合对果实蝇的诱捕效果试验,旨在为今后果实蝇的监测与防治提供参考。
诱剂有3种:(1)雌性橘小实蝇蛋白诱剂(简称蛋白诱剂),主要成分为糖类32%、蛋白水解物27%、植物提取物31%、其他物质10%,由北京黄将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甲基丁香酚诱剂,江苏常州禾丰生化研究所生产;(3)果实蝇饵剂,有效成分为芳香化合物、粘着剂、植物油,由南京新安中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诱捕器有2种:(1)桶形诱捕器,高280 mm、最大直径160 mm,北京黄将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瓶形诱捕器,型号GY-80II型,规格直径80 mm,高195 mm,柳州市双虹塑料工业有限公司生产。
1.2.1 试验对象
柑橘小实蝇等果实蝇。
1.2.2 试验作物
试验作物品种为月柿,成熟收获期为9月下旬至11月中旬。
试验点设在灌阳县灌阳镇大仁村,试验区海拔400 m,丘陵地;土壤为黄壤土,肥力均匀、中等。柿园面积1.5 ha,树龄20 a,栽培密度835株/ha。
1.4.1 试验设计
试验设8个处理,不设重复。8个处理的诱剂和诱捕器组合如表1所示。
表1 8种处理组合对橘小实蝇的诱捕效果 (单位:头)
1.4.2 试验过程
试验时间为10月2日至12月25日,历期12周84 d。在柿园中间选取1行,按隔株的方式选取8株,作为诱捕器及诱剂组合安放的位置,每个处理随机安放,由于8个点均在果园中央位置,果树生长、结果情况及周围环境相同,虫量一致,观察点不做调整。诱剂使用量分别为甲基丁香酚诱剂是1支2 mL液体,果实蝇饵剂是2 g膏剂,每21 d更换1次;蛋白诱剂是1盒10 mL诱芯,不更换。
每7 d观察记录1次,分别记录每个诱捕器诱捕到的果实蝇种类、数量、雌雄。记录后将诱捕器内昆虫清理掉。记录试验期间的温度、降水量、风力、风向等天气情况。
试验共诱获橘小实蝇、南瓜实蝇2种实蝇。共诱捕到果实蝇1 337头,其中橘小实蝇1 336头,南瓜实蝇1头(处理1诱获南瓜实蝇雌虫1头),由于诱到的南瓜实蝇数量少,因此仅对橘小实蝇进行统计分析。表1和表2结果显示,8种组合中诱捕数量最多是甲基丁香酚诱剂+瓶型诱捕器,共389头,而蛋白诱剂+瓶型诱捕器仅为15头,数量最少。
表2 不同诱捕器及诱剂组合诱捕橘小实蝇数量 (单位:头)
如图1和表2所示,2种诱捕器的诱捕总量,桶形诱捕器(533头)比瓶形诱捕器(498头)多;3种单一诱剂的诱捕数量,在桶形诱捕器中差异相对较小,按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排序为果实蝇饵剂(175头)、甲基丁香酚诱剂(157头)、蛋白饵剂(96头);瓶形诱捕器诱捕数量差异明显,按多到少依次排序为甲基丁香酚诱剂(389头)、果实蝇饵剂(130头)、蛋白饵剂(15头)。
图1 不同诱捕器诱捕的橘小实蝇数量动态
不同诱剂诱捕数量如图2和表2所示,3种单一诱剂之间差异较大,甲基丁香酚诱剂诱捕数量最多,为546头,其次是果实蝇饵剂305头,蛋白饵剂诱捕数量最少,为111头。
据表2所示,在桶形诱捕器中,蛋白诱剂和甲基丁香酚2种诱剂混用,在桶形诱捕器中有叠加效果,诱捕数量(280头)比分别放置诱捕数量之和(253头)多,在瓶形诱捕器中则明显抑制,诱捕数量(94头)远低于比单放甲基丁香酚诱捕数量(389头)。
从表2可知,桶形诱捕器能够诱捕较多的雌虫,雌虫占比可达33.96%;而瓶形诱捕器雌虫占比仅为6.22%。3种单一诱剂中,蛋白诱剂对雌虫有明显的诱获作用,诱虫量中雌虫占比为88.29%,甲基丁香酚则对雄虫专一性强,雌虫占比仅为2.20%,果实蝇饵剂也以雄虫为主要诱获对象,雌虫占比仅为5.25%。甲基丁香酚诱剂+蛋白饵剂组合,桶形诱捕器不但诱捕虫量较多,雌虫比例也高,占比达32.14%;瓶形诱捕器诱捕虫量少,雌虫比例低,为12.77%。
诱捕数量除与环境中的虫量多寡有关系外,还取决于诱剂、诱捕器、成熟果实等其他因素,温度、湿度、降雨等气候因素也影响诱捕数量。
不同组合诱捕数量动态一致。本试验12次调查的数据如图1、图2所示,尽管不同诱捕器、不同诱剂的诱获数量、雄雌比例差异明显,但诱捕数量变化动态是一致的,峰期一致,高峰相同。
从表1可见,8个处理中,采果期与采果后相比,前一阶段的诱捕数量均明显偏多,前后雄雌比例相差不大,但采果后的雌虫诱捕数量比例稍微高一点,可能是雌虫失去了产卵的果实所致,这也反映了诱捕效果相对稳定。采果后数量下降原因是随着果实采摘,橘小实蝇失去了继续聚集的引诱因素,同时气温下降,害虫活动也在减少。
图2 不同诱剂诱捕的橘小实蝇数量动态
表3 单一和重复多个诱剂诱捕器组合诱捕虫量橘小实蝇 (单位:头)
在2种诱捕器中,瓶形诱捕器对雄虫诱捕效果好,对雌虫诱捕效果差;桶形诱捕器对雌、雄虫都有一定的诱捕效果,但对雄虫不如瓶形诱捕器好,这可能与橘小实蝇的取食行为、交配行为有关。
在3种单一诱剂中,甲基丁香酚诱剂对雄虫诱捕效果好,对雌虫诱捕效果最差;果实蝇饵剂对雌、雄虫都有一定的诱捕效果,但以雄虫为主;蛋白诱剂对雌、雄虫都有一定的诱捕效果,但以雌虫为主。蛋白诱剂和甲基丁香酚2种诱剂混用时,在桶形诱捕器中有叠加效果,但在瓶形诱捕器中则相互抑制,可能与设置诱捕橘小实蝇进入诱捕器的方式有关,瓶形诱捕器散发诱剂的孔较小,而蛋白诱剂的挥发性明显不如甲基丁香酚,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试验观察。
甲基丁香酚诱剂+瓶形诱捕器组合诱捕的雄虫数量最多,雄虫占比为98.46%,仅比果实蝇饵剂+瓶形诱捕器组合雄虫占比99.23%低0.77%,但诱捕的雄虫数量前者(383头)是后者(129头)的2.97倍,监测雄虫数量时建议使用甲基丁香酚诱剂+瓶形诱捕器组合;蛋白诱剂+桶形诱捕器组合诱捕虫量的雌虫比例最高(88.54%),雌虫数量(85头)也较多,仅比雌虫数量最多的甲基丁香酚诱剂+蛋白诱剂+桶形诱捕器组合少5头,如需监测雌虫数量,建议使用该组合;甲基丁香酚诱剂+蛋白诱剂+桶形诱捕器组合能同时诱捕雄虫190头(排第二)、雌虫90头(排第一),生产上可用来诱杀雌、雄虫,可减少一半的诱捕器用量,降低防治成本。
由于多种原因,试验没有设置重复处理,但从表3可见,多次重复与单一处理相比,试验数据均有一定的稳定性,这从表1采果期和采果后的调查数据也可以证实这一点,所以试验结果可以提供一定意义上的参考价值。本试验是按企业产品说明用量进行,增加或减少诱剂用量对诱获害虫数量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试验观察。本试验是将诱剂放到特定诱瓶进行观察统计,诱剂处在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与自然通透空间相比有较大区别,有待进一步试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