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地区黄胸鼠种群繁殖参数的年龄及季节变化

2020-12-24 13:40韦应敏李定超留青杨德辉韦应红
广西植保 2020年4期
关键词:安龙县同年龄组胴体

韦应敏,李定超,留青,杨德辉,韦应红

(1.贵州省安龙县植保植检站安龙县552400;2.安龙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安龙县552400)

黄胸鼠(Rattus tanezumi)为我国三大家野两栖鼠之一,是贵州省农区主要害鼠,住宅、农田(稻田和旱地)分别占总鼠数的26.04%和13.71%[1]。黄胸鼠在黔西南地区分布十分广泛,为害较为严重,室内外均有分布,1994—2015年住宅、农田分别占总鼠数的55.02%和84.83%,是安龙县农区优势鼠种[2]。黄胸鼠不仅对农业、畜牧业、食品行业以及室内贮粮、家具衣物等造成较大的为害,同时,也是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等众多传统虫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3]。因此,研究和了解该鼠种群生态特征十分必要。对于黄胸鼠种群生态特征研究,国内各地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如浙江[4]、福建[5]、云南[6-9]、湖南[10-11]、山西[12],胡秋波等[13]综述了我国黄胸鼠生态及防治研究进展,贵州省也有一些研究报道,如种群数量及繁殖特征[14-17]、年龄鉴定[18-19]、肥满度[20]。针对安龙县黄胸鼠的研究,仅韦应敏等[1]分析了黄胸鼠的种群组成,留青等[21]报道了黄胸鼠种群数量及繁殖特征变化,尚无黄胸鼠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足长、耳高指标在雌雄鼠、在不同年龄组随着种群年龄、在不同季节等方面的研究。安龙县是贵州省农区鼠情系统监测重点县,为黔西地区鼠情监测点代表县之一,为摸清黄胸鼠形态特征和繁殖参数的年龄及季节变化情况,进一步丰富其种群生态研究资料,笔者对安龙县7 a的鼠情监测捕获的黄胸鼠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性别、年龄、季节变化规律,旨在为黄胸鼠种群数量动态预测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以安龙县2013—2019年住宅、稻田、旱地3种生境鼠情调查中捕获的黄胸鼠为研究对象,共有研究标本188只,其中住宅48只、稻田64只、旱地76只。

1.2 调查方法

采用鼠夹法,调查工具为贵州省统一使用的木板鼠夹,诱饵为花生仁,每月中旬在住宅、稻田、旱地调查鼠情1次,每年调查12次,每次对捕获的鼠类标本分类鉴定,测量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高,并解剖观察记载雌鼠怀孕情况和胎仔数、雄鼠睾丸下降情况。

1.3 年龄鉴定方法

采用体重法,按照杨再学等[18]制定的黄胸鼠各年龄组的体重划分标准进行年龄鉴定,幼年组(Ⅰ)体重≤40.0 g,亚成年组(Ⅱ)体重40.1~75.0 g,成年Ⅰ组(Ⅲ)体重75.1~115.0 g,成年Ⅱ组(Ⅳ)体重115.1~150.0 g,老年组(Ⅴ)体重>150.0 g。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足长、耳高等方面差异

2.1.1 雌雄性别差异

表1统计分析显示,黄胸鼠最高体重为240.00 g,最低体重为12.42 g,平均体重为(119.49±44.41)g,胴体重8.65~190.80 g,平均胴体重为(95.61±36.56)g,体长60.00~189.00 mm,平均体长为(137.80±20.90)mm,尾长74.00~206.00 mm,平均尾长为(148.49±23.04)mm,体长短于尾长,体长为尾长的92.80%,后足长14.00~39.00 mm,平均后足长为(30.88±2.97)mm,耳高9.00~28.00 mm,平均耳高为(20.73±2.46)mm。不同性别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足长、耳高等方面在雌雄鼠之间无显著差异(t<0.05),说明黄胸鼠雌雄鼠在当地保持一致的生长速度。

表1 2013—2019年黔西南地区黄胸鼠不同性别体重、胴体重等方面的区别

2.1.2 年龄差异

表2统计分析显示,黄胸鼠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也符合鼠类的成长规律。不同年龄组之间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足长、耳高等方面差异极显著(F>F0.01,P<P0.01),相邻年龄组之间经t-测验,t值均大于t0.01或t0.05,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说明黄胸鼠不同年龄组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足长、耳高等方面差异显著。

2.1.3 不同季节差异

对不同季节黄胸鼠体重、胴体重、尾长等方面统计分析(表3)显示,体重、胴体重、尾长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体重变化趋势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其它体重、胴体重、尾长等方面变化规律有所不同,方差分析,不同季节体重、胴体重、耳高差异显著(F>F0.05,P<P0.05),体长、尾长、后足长差异不显著(F>F0.05,P>P0.05),说明季节变化对黄胸鼠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表2 2013—2019年黔西南地区黄胸鼠不同年龄组形态特征变化

表3 2013—2019年黔西南地区黄胸鼠不同季节的体重、胴体重、尾长差异

2.2 种群繁殖参数变化

2.2.1 不同年龄

对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参数统计分析(表4)显示,黄胸鼠种群雌雄总性比为1.02,接近1∶1,平均怀孕率为44.21%,平均胎仔数为5.79只(4~10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2.02%,平均繁殖指数为1.29。其中,幼年组无怀孕鼠和睾丸下降鼠个体,说明此年龄阶段的个体性未成熟;亚成年组开始出现少量怀孕鼠和睾丸下降鼠,雌鼠怀孕鼠最低体重为46.50 g,胎仔数5只,怀孕率为6.67%,雄鼠睾丸下降鼠最低体重为59.67 g,睾丸下降率为22.22%,说明此年龄阶段的个体部分性成熟,体重达46.50 g时即可参与繁殖;成年Ⅰ组怀孕鼠和睾丸下降鼠不断增加,怀孕率为13.64%,睾丸下降率为63.16%,成年Ⅱ组、老年组怀孕鼠和睾丸下降鼠最多,怀孕率为59.26%~84.62%,为成年Ⅰ组的4.34倍、6.20倍,睾丸下降率为82.93%~100%,为成年Ⅰ组的1.31倍、1.58倍,说明此年龄阶段的个体繁殖力最强;平均胎仔数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繁殖指数以成年Ⅱ组、老年组最高。由此可见,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黄胸鼠种群繁殖能力不断增强,其主要繁殖群体为成年Ⅱ组和老年组。

表4 2013—2019年黔西南地区黄胸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参数变化

2.2.2 不同季节

对黄胸鼠不同季节种群繁殖参数统计分析(表5),怀孕率以春季最高,为50.00%,其次是夏季和秋季,怀孕率分别为43.75%和48.57%,冬季无怀孕鼠;睾丸下降率以秋季最高,为82.14%,其次是春季和夏季,分别为75.00%和71.43%,冬季最低,为46.15%;繁殖指数以秋夏季最高,为1.67,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分别为1.33和1.26。由此可见,黄胸鼠不同季节种群繁殖参数存在明显差异,春季、夏季、秋季是黄胸鼠繁殖高峰期,冬季是繁殖低谷期。

表5 2013—2019年黔西南地区黄胸鼠不同季节种群繁殖参数变化

3 小结与讨论

3.1 关于黄胸鼠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足长、耳高等方面差异变化

长江流域的黄胸鼠体形中等,体躯细长,一般尾比体躯更长,耳朵长而薄,向前拉能盖住眼部[11]。安龙县黄胸鼠形态特征雌雄鼠之间无显著差异,平均体重为119.49 g,高于湖南洞庭湖区平均体重86.70 g(n=517)[11]、云南沧源县平均体重87.17 g(n=170)[9]、贵州三都县和关岭县平均体重93.63 g(n=1714)[18],说明不同地区黄胸鼠个体大小存在一定差异。平均胴体重为95.61 g,高于云南沧源县平均体重62.65 g(n=170)[9]、湖南洞庭湖区平均体重86.70 g(n=427)[10]。平均体长为137.80 mm,平均尾长为148.49 mm,总体来看,体长短于尾长,体长为尾长的92.80%,但调查中发现,有10只黄胸鼠个体的尾长短于或等于体长,占个体数的5.32%,其中,尾长短于体长的个体8只,占4.26%,尾长等于体长的个体2只,占1.06%,这与张美文等[11]报道长江流域黄胸鼠尾长短于或等于体长的个体占14.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见,在鉴别黄胸鼠时,尾长大于体长不能作为黄胸鼠的主要鉴定特征,尾长可作为一个粗略识别指标。黄胸鼠不同年龄组之间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足长、耳高等方面差异极显著,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且不同季节形态特征有一定变化,由于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可作为黄胸鼠年龄鉴定的鉴定指标之一[22]。因此,各级植保部门在开展鼠情监测时,应按照要求详细测量黄胸鼠的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足长、耳高,不断积累研究资料,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对于黄胸鼠年龄鉴定和了解年龄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2 关于黄胸鼠种群繁殖参数变化

安龙县黄胸鼠雌鼠怀孕鼠最低体重为46.50 g,雄鼠睾丸下降鼠最低体重为59.67 g,说明黄胸鼠在当地体重达46.50 g时即可参与繁殖,这与吴锡进[23]报道福建中部地区黄胸鼠雌鼠体重在53.5 g以下,为未成年鼠,雄鼠体重在55.8 g以下,睾丸未下降的研究结果相接近。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能力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其主要繁殖群体是成年Ⅱ组和老年组,这与杨再学等[18]报道贵州三都县和关岭县黄胸鼠主要繁殖群体是成年Ⅰ组、成年Ⅱ组和老年组有所不同,本研究成年Ⅰ组怀孕率(13.64%)、繁殖指数(0.39)均较低,这可能与成年Ⅰ组个体数较少有关,成年Ⅰ组是否为主要繁殖群体有待今后进一步验证。黄胸鼠在当地全年均可繁殖[21],不同季节种群繁殖参数存在明显差异,春季、夏季、秋季是黄胸鼠繁殖高峰期,冬季是繁殖低谷期。鼠类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化,是决定种群数量消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主要繁殖群个体所占比例的多少,在种群的繁殖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杨再学等[24]在研究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特征时认为,当种群中以成年I组、成年Ⅱ组、老年组为主,外界条件适宜时,种群即可大量繁殖形成数量高峰,他们在种群中所占比例的多少与种群数量消长关系密切。因此,各级植保部门在开展鼠情监测时,应加强对黄胸鼠种群繁殖参数年龄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监测,以此作为预测黄胸鼠种群数量发生趋势的重要依据,在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方面具有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安龙县同年龄组胴体
黔西南州安龙县“十四五”石材产业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贵州“木纹石”绿色开采之路——安龙县玉素石料厂矿山调研报告
不同年龄组人群接受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途径的分析
育肥肉牛屠宰率与活体、胴体价格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片丹心献石斛——记贵州安龙县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带头人孙墅东
湘沙猪配套系杂交组合肥育、胴体及肉质性状配合力测定
The difficulties facing in writing
微刺激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不同年龄组中的临床结局分析
胴体原本没那么美
味精与高脂日粮对生长猪胴体性状与组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