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苹婆饰边裂木虱种群消长动态及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

2020-12-24 13:40杨志强周婧韦优黄丽君何文唐景美徐冬英卢艳春
广西植保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山公园木虱吡虫啉

杨志强,周婧,韦优,黄丽君,何文,唐景美,徐冬英,卢艳春*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龙州县532415)

苹婆(Sterculia nobilisSmith)是梧桐科苹婆属常绿果树[1],在广西主要分布在钦州、北海、防城港、崇左、南宁、百色等桂南、桂西南地区,因其树形优美[2]、种仁营养丰富,又被引种到桂中北地区及国内其他省份[3-4]。苹婆果实形如豆荚,剥开果荚内有1~5粒种子,剥去黑色外种皮,再剥去浅褐色半透明中种皮,露出浅黄色种仁即为食用部分。种仁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维生素、磷、钙等营养物质[5],在广西缺土少粮的石灰岩山区有“木本粮食”的美称[6]。苹婆因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近年来颇受市场热捧。近年来随着苹婆种植面积的扩大,苹婆病虫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其中饰边裂木虱对苹婆生产造成的为害最大,该害虫已成为苹婆生产最主要的害虫[7]。

饰边裂木虱(Carsidara marginalisWalker)属半翅目裂木虱科[8],主要以若虫和成虫为害叶片、叶柄、嫩梢、花序;以卵越冬,越冬卵多产于枝条基部、节痕或疤痕附近,翌年2月气温回暖,越冬卵开始孵化,刚孵化的若虫多聚集在叶柄基部或枝稍的生长顶端为害,同时分泌大量白色蜡絮将自己覆盖在蜡絮之下,蜡絮多时成团似棉花。白色蜡絮覆盖枝条、叶柄基部、花序,布满树体,随风飘扬形如飘雪,成虫、若虫聚集在枝条、叶柄、叶片取食汁液为害,致使花序干枯、叶片黄化脱落、枝条干枯。同时排放一些分泌物,其分泌物含有糖分且具有很强的附着性,极易招致霉菌寄生[7]。

本研究以广西龙州县的苹婆饰边裂木虱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群消长动态进行调查,并通过室内试验测定阿维菌素、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烯啶虫胺、吡蚜酮和螺虫乙酯6种常用药剂对饰边裂木虱的防治效果,以期为苹婆饰边裂木虱的防治和杀虫剂的选择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地位于广西崇左市,该地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9],根据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观测站2008—2018年气象数据,年平均气温20.8℃~22.4℃,年无霜期约360 d,年均降水量1 200 mm以上,雨量充沛,非常适合苹婆生长。为更准确地掌握饰边裂木虱种群消长与所处生态环境条件的关系,有针对性的选择了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的苹婆树作为本次试验的调查对象。分别选取了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苹婆种质圃(下称种质圃)(106°47'18″E,22°20'10″N,海拔137±5m)、中山公园(106°51'53″E,22°20'25″N,海拔142±5m)、上降村风水林(下称上降村)(106°51'17″E,22°11'25″N,海拔155±5m)3种类型试验地。其中种质圃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圃,内有不同品种的苹婆、假苹婆、香苹婆以及其他树种,植株种类繁多、株间密度大,植被结构复杂;上降村风水林以苹婆属树种为主,样地中伴随有竹林、龙眼、荔枝和一些矮灌木,植被丰富、结构复杂;中山公园内供试植株多以人工栽种在行道两旁的苹婆为主,伴随的乔木层树种有扁桃、蒲葵、黄花梨、台湾相思等,低矮灌木是人工栽植的杜鹃、鸭跖草、朱瑾等,园内养护管理水平较好。

1.2 调查方法

1.2.1 种群消长动态调查

2019年2—7月,对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苹婆种植资源圃(简称资源圃)、中山公园、上降村的饰边裂木虱种群消长动态进行调查,每月的1日、10日、20日各调查1次,共调查18次。选择树龄3 a以上,树冠大小基本一致且冠幅大于3.5 m的成年结果苹婆树作为试验样树,每个试验点随机选取5株作为调查目标树。制作一个面积1m2的框架,用于界定虫口调查区域,用框架从目标树中随机抽样调查3次,统计框架内的虫口数,取平均值作为虫口消长统计数据。

1.2.2 室内药效测定

以5%阿维菌素EC(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20%吡虫啉EC(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高效氯氟氰菊酯EC(河北瑞宝德生物化学有限)、10%烯啶虫胺SLX(霍州市绿洲农药有限公司)、25%吡蚜酮WP(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4%螺虫乙酯EC(江苏省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等6种药剂作为供试药剂。每种药剂设置5个浓度(以推荐的最大量作为测试首浓度),每个浓度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选取30头苹婆饰边裂木虱成虫,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供试饰边裂木虱从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苹婆种植资源圃获取。

试验方法借鉴Plapp和Bull的玻璃管药膜法[8],测定6种杀虫剂对苹婆饰边裂木虱的毒力效果。用清水将6种杀虫剂稀释至预设浓度,采用移液枪移取0.5 mL稀释后的杀虫剂至玻璃试管中,通过滚动在试管壁形成药膜,处理时间1 min,然后将药液转移,在室内自然风干1 h,最后使用毛笔将30头供试木虱转移至试管中,用脱脂棉进行封口,处理时间3 h。将供试木虱转移至白色A4纸上,置于阳光下照射1 min,不能爬行的木虱视为死亡。

1.3 分析方法

采用Excel 2010统计种质圃、上降村、中山公园调查点饰边裂木虱虫口数,计算准误差、种群动态图,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采用SPSS 20计算6种农药的回归方程、LC50和LC90。

2 结果分析

2.1 苹婆饰边裂木虱种群动态

从图1可看出,2月20日在资源圃内首次发现饰边裂木虱,而后相继在上降村和中山公园内发现该虫的踪迹;3月后气温回升,苹婆树进入萌芽和展叶期,苹婆饰边裂木虱的繁殖速度加快,至4月初种群数量达到峰值,上降村种群峰值为398头/m2。后种群数量开始下降,至5月底虫口彻底消退,6月、7月在3个调查区域均未见饰边裂木虱的踪迹。由图1还可看出,3个调查地区中,上降村房前屋后自然生长状态的苹婆树受为害最严重,其次是资源圃,中山公园受为害最轻。

图1 广西苹婆饰边裂木虱种群动态(龙州,2019年)

2.2 6种杀虫剂对苹婆饰边裂的药效比较

从表1可看出,24%螺虫乙酯EC 60 mg/L对饰边裂木虱的室内药效最好,校正死亡率为98.9%,其次是阿维菌素(16 mg/L)、高效氯氟氰菊酯(50 mg/L)、烯啶虫胺(68 mg/L)和吡蚜酮(100 mg/L)4种药剂,校正死亡率均在90%以上,浓度为140 mg/L的20%吡虫啉EC室内药效表现最差,校正死亡率仅为84.4%,且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吡虫啉的药效劣于其他药剂。

表1 6种药剂对饰边裂木虱的室内药效

从表2可看出,6种供试杀虫剂对苹婆饰边裂木虱的毒力不同,其中5%阿维菌素EC毒力最高,LC50为3.585 mg/L,其次是24%螺虫乙酯EC,LC50为12.083 mg/L;10%高效氯氟氰菊酯EC,LC50为15.012 mg/L;10%烯啶虫胺SL,LC50为18.754 mg/L;25%吡蚜酮WP,LC50为23.373 mg/L;20%吡虫啉EC最差,LC50为61.161 mg/L。

表2 6种药剂对饰边裂木虱的毒力测定

3 讨论

饰边裂木虱种群消长与其所处的区域气候条件、寄主植物、天敌昆虫和自身习性有关。其中,早春气温回暖快,有利于越冬卵提早孵化,2019年首次发现饰边裂木虱的踪迹略早于2018年,龙州2019年2月、3月的日平均气温分别为18.15℃和21.18℃,略高于2018年的15.35℃和19.04℃,因此可判断,在暖春年份饰边裂木虱会提前出现,苹婆树遭受的为害较平常年份有加重的可能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由于受植被结构、农业管理水平、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饰边裂木虱种群数量也不同。本研究结果显示,上降村风水林自然生长状态下苹婆树上的饰边裂木虱的数量明显高于资源圃和中山公园。3个供试点直线距离不超过20 km,彼此的气候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其主要区别在于3个试验地的植被结构不一样,上降风水林的植被更加丰富且无人为养护管理,因此该地种群峰值最大;种质圃虽寄主植物多,植被丰富,但其株间过密,树体内堂空洞,树体嫩芽、嫩叶减少而导致饰边裂木虱种群峰值偏低;中山公园内寄主植物间隔较远,通风透光性好,再加上日常养护管理水平较好,因而木虱的种群数量低。

杀虫剂对饰边裂木虱的毒力主要取决于杀虫剂的作用方式、作用机理以及木虱的抗药水平。阿维菌素属生物源杀虫剂,通过干扰生理神经活动达到杀虫效果,具有触杀、胃毒和微弱的熏蒸作用,对植物叶片具有很强的渗透性,持效时间长且对环境友好,与常用药剂无交互抗性。高效氯氟氰菊酯属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触杀性较强,速效性较高,但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吡虫啉属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通过抑制神经系统中的烟碱型乙酰胆碱酶受体,从而破坏昆虫中枢神经的正常传导,导致神经麻痹死亡,但近年来很多地区报道了害虫对其产生了一定的抗性[9-10]。烯啶虫胺同为新烟碱类杀虫剂,其杀虫活性更优于吡虫啉,因推出的时间尚短,昆虫对其产生的抗性远低于吡虫啉。吡蚜酮属吡啶类全新非杀性杀虫剂,通过阻断昆虫口针,引起昆虫不可逆的“停食”导致昆虫“饥饿”而死,对刺吸类口器害虫有优异的杀虫效果,对重要天敌和益虫如七星瓢虫、蜘蛛安全。螺虫乙酯是季酮酸类杀虫剂,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能,能在整个植物体内向上向下移动,抵达叶面和树皮,从而防治叶背及果树皮上的害虫,这种独特的内吸性能可以保护新生茎、叶和根部,防止害虫的卵和幼虫生长。其另一个特点是持效期长,可提供长达8周的有效防治。

4 结论

龙州县苹婆饰边裂木虱于2月20日开始为害,3月起虫口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至4月初达到峰值,4月底至5月初虫口数量开始下降,至5月底完全消退不再为害。24%螺虫乙酯EC、5%阿维菌素EC和25%吡蚜酮WP对苹婆饰边裂木虱具有较好的触杀毒力。大田生产中24%螺虫乙酯EC或5%阿维菌素EC或25%吡蚜酮WP进行叶面喷雾,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中山公园木虱吡虫啉
烟草对柑橘木虱的诱杀效果研究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美丽的中山公园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矿物油乳剂对柑橘木虱定殖行为的影响
14C-吡虫啉在苗期油菜中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
青岛中山公园植物景观现状评价与分析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
武汉市中山公园植物群落结构调查研究
亚洲柑橘木虱带菌率的周年变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