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工作探索

2020-12-24 18:34许丹丹冯万正邹玉美
关键词:资助困难精准

许丹丹,冯万正,曹 伟,凌 澄,邹玉美

(安徽工业大学 数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 马鞍山 243032)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精准资助,确保资助政策有效落实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经费投入大幅增加,学生资助规模不断扩大,学生资助工作成效显著,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工作是实现精准资助的重要前提,是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必要基础。

一、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是资助育人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目前,各高校逐步建立起了多元化的新资助体系,实现国家资助政策全覆盖,但与此同时,“虚假贫困”“隐性贫困”“助而不困”“困而不助”等问题一直成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顽疾,影响和制约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实施[1]。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主要政策依据是《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18〕16号)以下简称《意见》,对比之前《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新的《意见》有很多改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起到重要指导作用。第一,认定学段由高校扩展到全学段;第二,明确认定依据包括家庭经济因素、特殊群体因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突发状况因素、学生消费因素、其他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因素;第三,为提高认定精准度,学校可采取家访、个别访谈、大数据分析、信函索证、量化评估、民主评议等方式;第四,学生申请需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表中取消了学生家庭所在地乡镇(街道)民政部门、村(居)委会、原就读高中确认签章。通过以上对比,发现国家提高了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重视,并且不断细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流程、方法等。

但目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问题有:证明材料准确性低、认定标准量化不科学、认定过程主观性强、资助工作队伍不专业。

(一) 证明材料准确性低

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证明材料主要是学生提供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及其他证明材料。材料中涉及到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成员等信息与实际情况较难进行核对,会出现学生实际情况与填写数据不符的情况而造成“伪贫困”,降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性。

(二)认定标准量化不科学

最新《意见》中对认定依据做出明确的说明:家庭经济因素、特殊群体因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突发状况因素、学生消费因素、其他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因素。这些因素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依据,采用量化评估的方式能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度。目前,存在部分高校为保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人情感不采取量化评定,会出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困难程度类似而难以评选的现象;认定依据量化标准制定因地区差异、学校政策等存在不科学的现象。

(三)认定过程主观性强

认定过程中认定小组成员根据学生提交的个人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及其他证明材料,对照认定依据确定本年级(或专业)各档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小组成员会受个人对申请者的主观认识而影响认定结果。

(四)资助工作队伍不专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非常繁琐且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部分学校并不能配备专业的资助教师,而是由班主任或者辅导员担任。整体资助工作队伍缺乏专业的人员,导致在政策的落实上出现偏差,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度。

二、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的策略

新时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工作需要从经济、人、自然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评议学生本人、学生所在家庭和学生生源地经济因素、学生日常校园生活数据等相关因素,在理论、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将各因素综合考虑、赋予标准和权重。

(一)加强高校、地方政府、教育部的协作

最新的《意见》是由教育部、财政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联六个部门制定下发的,可见国家对资助的重视,同时要求各部门间协作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在地方政府和高校的协作下,可以核对、复查学生的家庭情况,保障证明材料的准确性。地方政府在工作中的信息与高校共享,如:建档立卡户的家庭学生名单,省政府直接将信息共享给高校,高校直接对其进行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可大大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性。

高校应广泛深入开展资助政策宣传活动,在招生工作中加入资助政策的宣传,对新入学的学生开设专门的资助政策专题讲座,设置专门的资助服务平台,为学生答疑解惑。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不仅仅是高校资助的工作,更需要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宣传。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做到让每一个家庭都知道国家的资助政策。

(二)制定科学的认定依据及量化标准

芈凌佳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就是采取指标量化等科学方式来准确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根据可量化数据的变化不断调整,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贫困程度识别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困难认定的效率和结果质量[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必须要制定科学的认定依据及量化标准。

科学的认定依据和量化标准应多角度把握学生、家庭、生源地信息,在经济、人、自然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申请人提交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中的信息,再结合学生的在校消费情况,可实现认定依据及量化标准的制定。笔者结合个人所在的高校情况拟定了适合本院的认定量化问卷。该问卷由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室友、同班同学、民主评议小组成员填写,旨在全方位量化学生的消费情况。问卷从饮食消费、个人物品价值、生活习惯等几个方面量化评估申请者的贫困等级,在本学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评议小组提供了参考数据。

(三)建设专业化资助工作队伍

高校必须重视资助工作队伍的建设,配备专职的资助工作人员,跟随国家资助政策不断调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管理办法。加强对评议小组成员的培训,准确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标准、原则,减少主观因素对认定结果的影响。对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班主任或辅导员要求积累经验,深入到学生中去,全面精确掌握学生情况,严格遵守工作程序,对学生反馈的意见及时公示并解决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的运用,高校可以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分析申请者的各项信息,真正实现精准认定。

三、结语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工作是高校公平公正科学地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环节。保证教育公平,尤其是托起底部的公平,对促进社会公平意义深远[3]。为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需要高校资助工作部门在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通过与地方政府、教育部门的协作精准核对学生信息;依据本校情况制定科学的认定依据及量化标准并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提高认定的精准性;不断加强资助工作队伍建设。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精准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选择困难症
精准扶贫二首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