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红 钱 楞
奉贤区作为上海市9 个涉农区之一,全区共有8 个镇、2 个街道、1 个社区,175 个村民委员会、126个居民委员会。行政区域面积733.38 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4394 公顷,占全区面积的33%。自2017 年参加住建部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成效工作上不断创新,操作方法与时俱进。
“桶长制”这一名词起源于奉贤区四团镇镇西村。该村拥有1112 名60 岁以上老人,当初并不是推进垃圾分类最理想之地。2017 年8 月,村两委班子结合本村特点,通过整合村干部、村民、保洁员力量,将23 个村组划分为9 个网格,并首创“桶长制”。主要做法:
“桶长制”共分三级。一级“桶长”由村两委班子及条线干部承担,每位干部对网格责任区内的垃圾分类实行总体监督指导。二级“桶长”由农村党员及志愿者组成,以每人结对10-20 户村民形式,每天查看和指导村民垃圾分类情况。三级“桶长”以保洁员为主,在上门收集农户垃圾时,还负责对每家每户的分类实效进行评判,并将情况反馈上级桶长。由于每户干湿垃圾桶上都贴有收集员的名字,每个收集员能清晰地掌握自己管辖的农户垃圾干湿分类的质量,确保每户分类到位。同时,保洁员的分类收集工作也得到了村民的监督。
为了让“桶长制”有效运转,将“桶长制”与考核奖励机制挂钩,如一级“桶长”与年度考核评优挂钩,二级“桶长”通过志愿积分兑换实物奖励,三级“桶长”的薪酬则以按月计酬改为按辖区户数计算。村委会还将垃圾分类写进村规民约,通过农村的熟人社会监督,让小组长、村两委干部作为打分人,全体村民作为监督人,每月评比优秀及后进户、优秀及后进保洁员,在村公示栏公示;区、镇两级还以“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优秀、良好、合格村民给予一定奖励。
桶长们用简单易学的“二次四分法”对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培训,把湿垃圾称为“可烂”,干垃圾称为“不可烂”,这样几次教下来,村里连七八十岁的老人们也能说出个所以然,分类实效及村民参与率大大提高。
同年,四团镇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级“桶长制”操作方法在全镇推广,给住建部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被评价为“值得学习和推广”的经验。为使“桶长制”试点经验迅速扩大,区绿化市容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征求各方意见,制定了《奉贤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桶长制”实施意见》(奉委办〔2019〕1 号)文件,以实现“分类作业标准化、层级管理责任化、群众参与自治化”为目标,“桶长制”在奉贤区全面铺开。
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在村(居)三级桶长的群众基础上,奉贤区建立了区级大三级桶长(区四套班子领导-区级部门班子-街镇班子)和村(居)小三级桶长(村、居班子-村、居组长、志愿者-保洁员)。区“桶长制”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担任全区第一总桶长,区长担任全区总桶长。
区一级桶长负责辖区内“桶长制”的组织领导、决策部署和考核监督,解决“桶长制”实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区总桶长会议的决策部署,统筹调度各项重点督办工作。区级二级桶长为本部门推行“桶长制”的第一责任人,负责部门内“桶长制”的组织领导、决策部署和考核监督。区级三级桶长为街镇、社区、开发区推行“桶长制”的第一责任人,按照区总体决策部署,研究制定辖区范围内的“桶长制”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统筹推进辖区范围内“桶长制”各项工作,落实人员、资金等配套保障措施,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村(居)级桶长”负责本村(居)范围内“桶长制”的组织领导、决策部署、考核监督、具体落实。
区桶长制办公室设在区绿化市容局,在区总桶长及副总桶长的领导下,承担本区桶长制实施的具体工作,拟定桶长制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监督各项任务的落实,具体组织开展对镇级桶长的考核,及时反映汇总情况,研究对策,明确责权,提出建议,下达指令,落实监督。区桶长制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区长担任,常务副主任由区绿化市容局局长担任,各责任单位为办公室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为推进“桶长制”工作,通过发布《奉贤区“桶长制”工作职责的指导意见》《奉贤区“桶长制”会议制度》《奉贤区“桶长制”信息通报制度》等,建立了四项制度:一是联络督导制度。组建以区市容所领导带队、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垃圾分类联络组,以2 人为1 组,分11 组每周至少一次对接各街镇(社区、开发区)环卫管理部门,督促指导各属地开展生活垃圾“桶长制”工作。二是工作例会制度。每双周召开联络员例会,每双月一次环卫所长例会,通报交流各属地“桶长制”推进情况,对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进行集中收集、探讨、研究、解决。三是第三方考评制度。委托第三方每两个月一次对各街镇(社区、开发区)“桶长制”实效进行考评通报。四是简报制度。每月一期垃圾分类简报,及时报道关于垃圾分类、“桶长制”工作情况。
“桶长制”配套了层层考核。除村里每月评比优秀及后进户、保洁员外,镇级组织专门工作组,每月检查考评通报。区级每月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所有行政村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实效考评,按每户每年平均补66 元列入财政预算,每半年度根据第三方实效考评结果进行一次拨付,达到“优秀”评价等级的按每户奖励38 元计,达到“良好”评价等级的按每户奖励33 元,“合格”评价等级的按每户奖励30 元,如评价为“不合格”等级的将不予奖补,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区级“桶长”履职不到位,将直接与年度绩效挂钩,影响年度评先评优机会。
桶长制涵盖了区各个委办局,成了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任务,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垃圾分类的影响程度,各部门通过建立“区生活垃圾分类”微信群,实时发布各单位“桶长制”推进动态信息,形成相互学习交流、借鉴共享的良好局面。同时还邀请相关媒体进行集中报道,扩大桶长制的影响面,先后在《解放日报》、上海观察、上海东方卫视、《文汇报》等媒体介绍桶长制的做法,从而形成全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垃圾分类的具体操作涉及各行各业,在区桶长办公室的指挥下,大家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些好机制、好方法。如南桥镇成立了镇管理部门、环卫作业公司、小区居委、物业管理四方联合工作组,并以行业为划分建立不同的分类微信群,进一步强调行业主管部门的“桶长职责”(教育部门、党政机关、餐饮企业、居委小区等分组联动),并率先推行“居委书记、物业经理”为一体的“双桶长制”,提升垃圾分类源头推进合力,形成党组织、居委、物业、业主“一家亲”的良好氛围。奉浦街道采取逐级考核监督的办法,即“桶长”的履职直接与年度绩效挂钩,促进了“桶长制”有效运转。区财政局、卫健委、房管局等行业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要求,发挥行业优势,踏实有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由局领导班子划片包干,不仅在单位内部落实“桶长制”,还对管辖行业落实“桶长制”,划片督导检查,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9 年至今,建立了由区、镇、村共5000 余人组成的三级“桶长”队伍,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质量明显提升。2019 年7 至10月,奉贤区获得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测评第七,庄行镇、西渡街道、金海社区荣获市首批垃圾分类示范街道(镇、乡)。奉贤区打响了垃圾分类“桶长制”品牌。
借鉴“河长制”的“桶长制”就是一种责任制,让垃圾分类能够做到长效、常态,和河长制、路长制有异曲同工的意思,“桶长制”使得垃圾分类的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发动有力,是一种精细化管理新模式。村里的桶长基本还掌管着村里的其他民生,可以借鉴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达到综合推进,协调共进的目的。“桶长制”构筑了农村垃圾分类的最基层的长效管理的群众基础,形成了具有奉贤特色的农村垃圾分类模式,可以作为农村垃圾分类的基础模式,在农村垃圾分类的初级或特定阶段,值得推广。
“桶长制”配套的考核体系很好地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自推行“桶长制”后,村里每月有对农户及保洁员的评比,镇里每月有检查考评通报,区级根据每月对各村垃圾分类实效考评结果,每半年度进行资金拨付,区级“桶长”履职情况与年度绩效挂钩,“桶长制”成为了促进了各级管理部门共同推进垃圾分类的指挥棒。
“桶长制”实施后,通过第三方测评,村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可以做到98%到99%,正确投放率可以达到85%左右。相比没有推行桶长制之前,提高了将近15 个百分点,可回收垃圾收集量也在不断上升。
除已经实施的“桶长制”外,奉贤区依托“大分流、小分类”的管理模式,以“点、站、场、中心”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作重心,通过后端配置倒逼前端分类,形成了一套从源头分类到末端处置的垃圾分类收运处系统,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处置不出区的内循环。该系统是垃圾分类的物质基础,“桶长制”构成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成为一种工作机制。此外,奉贤区通过村民荣辱榜竞争、“1 元钱奖罚机制”、保洁员上门回收法等多种模式的运用,全方位促进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干垃圾总量逐步减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