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扇子:身上的轻奢品

2020-12-23 17:17雷虎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0年12期
关键词:扇骨篾匠景泰蓝

雷虎

现代的手工,当今的折扇,不再像以前一样,是闭门造车的工匠个体行为,而是群体智慧的呈现。

折扇,颇具东方色彩的装饰品。文人雅士摇扇,口中念念有词,出口成章;女性轻拂折扇,步履生姿,一笑一颦,都藏在绢丝扇面背后。到了今天,折扇意味着什么?

为折扇着迷

王后荣和折扇的故事得从20多年前说起。18岁那年,王后荣是个篾匠。那时,他的人生理想是:自己做的竹篓让村民交口称赞,垄断全镇竹篓市场。多年后,他和哥哥们一起去北京闯荡,住地下室,骑车收破烂,换了无数行业,篾匠活儿从此荒废,理想也随之破灭。

奋斗了20年,兄弟几个终于有了自己的珠宝店铺,还开到了王府井。他们终于不再是没老婆本的少年。哥哥们说:“我们兄弟几个一起努力,把珠宝店开遍全中国吧!”

“为什么要开遍全中国?泡在王府井挺好的啊!”王后荣混在王府井,每天和那些对中国文化着迷的外国人泡在一起,他把外国人当成了研究对象。哥哥们筹划着全国的珠宝连锁店计划,王后荣一声不吭,把玩着一柄老折扇。折扇是他从北京老胡同里收来的,扇面已不知所终,扇骨也爬满了岁月伤痕。

“这破烂就是传说中的怀袖雅物?老外們还争相来抢?”哥哥们懂得珠宝的价值,却不懂折扇的逻辑。这已经不是王后荣第一次做这种“附庸风雅”的事情:几年前,王后荣看到外国人喜欢景泰蓝,于是也开始钻研。他还请了几个做景泰蓝的老师傅开了一家景泰蓝作坊,捣腾了几年。作坊没出一件像样的景泰蓝,只让王后荣明白了一件事情:景泰蓝的确是好东西,只是,做景泰蓝是个瓷器活,自己做不成。

既然钻不进景泰蓝的圈子,那还是做回老本行——篾匠。在迷上折扇后,王后荣做了个决定——2012年,没找到一个做折扇老师傅的王后荣就开起了自己的折扇作坊。虽然做折扇是个篾匠活儿,但来北京后,王后荣的手艺就荒废了。“做景泰蓝就够玩物丧志了,做折扇你是失心疯么?”几位哥哥似乎看到王后荣做景泰蓝的故事要重演。王后荣坚信自己的折扇能做得不一样。为何有这么强大的信念,他也说不上来。

做时尚折扇

丰子恺先生说:“(折扇)在中国是特别发达的一种书画形式。”折扇不是用来扇风的,而是专门用来秀才情、说风雅的。折扇代表了中国人优雅的生活态度。80后对折扇的印象来源于那些港台古装剧:长袖带风,折扇轻摇,扇骨刻的字、扇面绘的画就活了,侠骨柔情就出来了。

王后荣将自己的折扇作坊命名为京扇子。京扇子并不是要做京味的传统折扇,因为折扇本来就是南方的物种,北京就没有做折扇的传统。叫“京扇子”,是因为作坊开在故宫东华门外,一墙之隔的故宫收藏了大量皇家折扇,王后荣希望故宫藏扇能成为新折扇的基因库。

王后荣不想把折扇做成纳凉的工具,也不想做成收藏品。他希望把生在南国、活在古代的折扇,移植到现代都市人的生活中去。

一个没做成篾匠的大叔,带着一群想做篾匠的“小鲜肉”,就这样踏上了制作新折扇之路。作坊很小,只有几个年轻的折扇艺人:杨威,出生于1990年,大漆科班出身,做折扇于他是一门化学实验;石国富,出生于1992年,喜欢科技,爱拆解组装,做折扇在他眼里是一项黑科技;郝家铖,出生于1993年,爱好文玩,喜欢考据,折扇对他而言,更像是一部《盗墓笔记》。

做扇子,必须寻根。折扇的根在江南,因而“下江南”就成为作坊里所有人的必修课。徐静是作坊最早的员工,作坊最初的折扇就是她无数次“下江南”偷师而来的。

“那时我们要做扇子,但扇子怎么做,没一个人知道。我还是在网上临时搜了资料才得知传统的折扇作坊都在南方,于是我一个人买了南下的火车票。听说苏州西北街是苏扇艺人的聚集地,一个人都不认识,我就去那些扇庄踩点。扇庄以为我是顾客,待我客客气气,但是一问及详细工艺,我立马就被扫地出门。”

折扇面临着所有传统手艺都面临的尴尬:一面是手艺无人愿意继承,另一面是没师傅真正愿意教。“我们向老师傅学手艺,但是必须由年轻人来主导设计,因为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先锋,知道传统折扇哪些点能吸引年轻人。”

新轻奢时尚

王后荣认为,中国的折扇应该要像瑞士手表那样,成为可以佩戴的“轻奢时尚品”。但市面上所见到的折扇,要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么是旅游纪念品。他希望作坊的年轻人能成为真正的新工匠,用不拘一格的思维将折扇变成这个时代的时尚。

石国富被送到安吉学艺一年,学习如何用最传统的方法,做出最普通的竹骨扇。传统是基础,没有传统做基础,创新最终只会变成邯郸学步。郝家铖跟随王后荣云游四海,到各地寻找不同的纸张,试图改良千篇一律的矾面。以前文人玩折扇,扇骨和扇面都是分开买的。一把扇骨,要找专门的人雕刻,然后买来扇面,或自己书写,或请名家绘画,然后把雕刻好的扇骨和绘好的扇面组装起来,就成为“怀袖雅物”。这样慢工细活的玩法,注定使折扇成为小众玩物。

“传统扇面是用毛笔书写的,但这个时代连手写字都少了,而且用毛笔书写、绘画,能表现的图案太少,为何不尝试新工艺?”王后荣拿出一款全新的扇面,扇面上的图案如国画清新素雅,是纯正的中国风,完全看不出新工艺的痕迹。王后荣示意我仔细看图案,我才发现,原来扇面上的图案不是画的,而是用木板水印技法印刷上去的。“这是我特地找杭州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黄小健老师用木版水印印刷出的图案,木版水印以前是用来复印古代绘画的。我把这种古老的技法用来印刷扇面,既可以让折扇扇面保持古朴的中国风,又可以提升产量。这样折扇就可以批量生产,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王后荣说,折扇如果想成为新时尚,那就得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一把传统的手工折扇,少则三五千元,多则十几万元,拥有者不会轻易拿出来让人评头论足。这样最终只会让折扇“养在深闺”,自然就不时尚了。折扇要想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前提是要把它做得时尚,还不能太贵。

如今,工匠精神变成了时尚。传统、专注而孤独的手艺人,一下子站到了风口被吹上了天。传统的工匠体系真的是灵丹妙药吗?王后荣对传统虽心有戚戚,但却谨慎怀疑。在选择工匠时,有意避开老师傅选年轻人。

传统的手艺人习惯于恪守本分,但年轻人思维却天马行空。他们的职业有无数可选择的空间,但选择把手艺当成生活,对手艺才是真爱。

“生活方式不同,境界就不一样!”时尚服装设计师成为折扇工匠,各种服装上的元素被嫁接到折扇中。工业设计和传统手艺本风马牛不相及,却也可以糅合纳入折扇工艺体系。

现代的手工,当今的折扇,不再像以前一样,是闭门造车的工匠个体行为,而是群体智慧的呈现。

(编辑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

猜你喜欢
扇骨篾匠景泰蓝
东篾匠
竹刻扇骨,方寸间的素雅精工
刘篾匠
浅谈景泰蓝装饰画的独特魅力及发展价值
钟连盛:让景泰蓝薪火相传
篾匠的端午
断代景泰蓝 成投资新宠
摺扇收藏成新寵 亦賞玩亦升值
景泰蓝的传承与发展
折扇收藏:扇骨渐成市场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