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晗
在网上搜索“景泰蓝”三个字,出现的链接要么是“景泰蓝作为国礼赠送给某位国王”,要么是“景泰蓝的价格多么高”。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景泰蓝是非遗中的“高富帅”,可望而不可及。
但实际并非如此。偶然的机会,《经济》记者认识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他温文尔雅的气质、对景泰蓝的如痴热爱以及为景泰蓝传承和发展做出的事情,让记者了解到一位工艺大师的坚忍不拔、勇于创新。同时,记者也了解到了景泰蓝“接地气”的另一面。
不可否认,景泰蓝自诞生便是作为宫廷御用品而存在的。但时代的发展,钟连盛赋予了其更多的内涵和文化元素,让景泰蓝在活态传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
转型
在北京景泰路和安乐林路的交叉路口西南角,有一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大院,仅从外面的牌子来看,是北京珐琅厂,并且是中国景泰蓝第一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再往前走,便看到两米多高的景泰蓝作品摆放在门口。
如若不细看,并看不出这件作品有什么独特之处。仔细看便知道其中的门道——工艺复杂,整体给人活灵活现之感,花鸟之间的纹路不似山水画,却比山水画更逼真。从胎质上来看,通体都是铜胎。
这就是景泰蓝作品。
不了解景泰蓝的人可能会问,到底什么是景泰蓝。钟连盛对此做了自己的解释:“景泰蓝是一门工艺,在明代景泰年间达到成熟,实际上其学名叫珐琅,但因为人们比较崇尚那个时期的作品,所以把珐琅称为景泰蓝。”景泰蓝的核心技艺便是掐丝、点蓝。
钟连盛第一次接触景泰蓝是在1978年,那时,他初中毕业,正值人生的选择阶段。同时,北京市珐琅厂开办了技校,他试着报考,结果还考上了。后来因为钱美华大师的影响,钟连盛在景泰蓝行业深耕了30余年。现在钟连盛是北京市珐琅厂的总经理。
说起支撑钟连盛一直坚持这么久的原因,他提起了一个重要人物——钱美华。这个人不仅是北京市珐琅厂的第一任总工,也是梁思成、林徽因的弟子。她为了林徽因临终前的一句嘱托:“景泰蓝是国宝,不要在新中国失传。”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景泰蓝的发展和传承中。“正是这份对景泰蓝工艺的执着追求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同样的,在我这里,也不能失传。”钟连盛打开了话匣子。
以前,景泰蓝主要以出口为主。但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国外市场出现饱和,国内市场又因为景泰蓝工艺品的高昂价格而无法接受,而且市场上景泰蓝质量良莠不齐,图案比较单调,“那时候景泰蓝技艺一度面临失传的危险”。
钟连盛心里十分焦急。到底怎样才能让景泰蓝焕发新的活力?
2000年的一个下午,钟连盛陪孩子在湖畔游玩。当时正是夕阳西下,面对满塘的荷花,钟连盛似乎来了灵感,“这幅图景如果能用景泰蓝技艺表现出来,那该多好啊”。钟连盛回去之后,立马准备把这个想法付诸实践。
但是瓶身大面积的水波纹应该怎么处理?相比于以前的景泰蓝制作,无疑增加了难度,要达到想象中的效果,“必须要做到画面大面积无丝而不崩蓝”。钟连盛强调说,“这次的设计还打破了景泰蓝处处丝纹密布、装饰繁褥的习气,更加契合当下人们的审美风格。”
这次能否挑战成功直接关系到景泰蓝的风格转变,钟连盛异常重视。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这件作品问世,并且获得了“2001年西博会·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礼品设计大赛”金奖,奠定了景泰蓝的现代化的基础。
传播
要说景泰蓝发展的黄金时代,当属这几年非遗热的兴起。钟连盛很明显感觉到这几年来厂里看景泰蓝技艺的人变多了,媒体的报道变多了,来咨询景泰蓝价格的人变多了。
《经济》记者采访当天,正巧有一波随团旅游的游客到北京市珐琅厂参观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他们先参观了景泰蓝的成品,然后深入到车间亲身体验景泰蓝的掐丝、点蓝技艺。在现场可以看到,一排排摆得很整齐的颜料堆满了整张桌子,“这都是工人们自己反复调出来的颜色,然后根据作品的颜色,用吸管一点点往胎质上增加颜色。”钟连盛解释说。
实际上,这是钟连盛一直在尝试的传播方式——在景泰蓝名声鹊起后,吸引游客来现场体验景泰蓝技艺。而且,每逢大型活动,都能看到景泰蓝的“身影”,而且其一直占据着较高的位置。
除了这些外在的曝光和宣传,钟连盛也不断突破自己,想各种办法把景泰蓝融入生活。其中景泰蓝与喷泉的结合、景泰蓝与建筑的结合、景泰蓝作为生活用品等是主要的结合方向。
2005年6月,钟连盛设计了“花开富贵”景泰蓝工艺主体与喷泉、灯光系统相结合的大型环境装饰工程。
2006年,鐘连盛为新加坡佛牙寺设计了超大型“景泰蓝转经轮”。
2014年,钟连盛还参与了北京APEC会议雁栖湖国际会都大型景泰蓝装饰工程的组织、深化设计和指导监制工作。
一路走来,景泰蓝的工艺技术和艺术表现都得到了历史性跨越,也打破了景泰蓝工艺制品作为陈列、装饰、把玩的固有陈式。景泰蓝工艺的室内装饰工程、高端产品包装、生活实用品等新的表现形式也被逐步拓展,将传统技艺融入了现代生活。
记者问及钟连盛这些年的感受时,他表示“挺欣慰的”。以前困难的时候,也想过各种方式,后来发现,由于景泰蓝本身制作复杂、成本昂贵等特点,活态传承是最好的姿态。“当人们能天天看到时,其文化内涵和内在价值总会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这就达到了文以化人的目的,让宫廷艺术景泰蓝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