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停停 李良勇 起云凤
摘 要: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为解决追求高效益而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推行绿色经济概念,发展绿色金融已经迫在眉睫。在解决绿色金融发展面临投融资困难过程中引入PPP模式,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本文通过分析PPP模式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 PPP模式 生态环境 可持续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11(b)-033-03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时,发展绿色金融、补强绿色产业将是必然趋势。PPP模式通过推动金融机构或个人投资者与政府部门加强合作,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助力解决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投融资难等问题,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创新形式。但基于PPP模式下的绿色金融发展仍面临重重障碍,本文通过文献查阅法和案例分析法,对PPP模式下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环境治理、生态平衡、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大众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热门话题。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手抓”,国务院提出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支持环保节能项目融资的进行,为环境改善项目提供金融服务。自2006年开始,我国相继提出了三大绿色政策;2016年,G20峰会将绿色金融作为重要议题之一,并认为发展绿色金融其关键在于如何将资金引入低碳、绿色领域;同年,央行联合七部委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中国将成为首个建立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发展绿色金融已然成为国家层面战略。
1.2 绿色金融的含义
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1.3 PPP模式的含义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在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務时,同私人组织或社会机构签订合同契约,以合同中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
2 绿色金融发展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
2.1 应用领域大体重合
众所周知,绿色金融是为绿色产业,如清洁能源、环保材料、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提供金融服务的创新,包括资金的筹集、管理和运用,旨在让更多的社会资本注入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而PPP模式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通用的投融资模式之一,通过BOT等具体操作模式,充分实现了运用市场化方式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产品提供、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对市政公共事业,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2 持续发展理念相似
在运用领域大抵一致的情况下,PPP模式与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自然也就不谋而合:在吸纳各种社会资本后,对资金进行合理运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一直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核心。但是公共事业建设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且对资金需求大,单凭政府的力量无疑会给地方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借助PPP模式发展绿色金融既能解决政府的资金需求,也可以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市场,增强整个市场资金运用、资金周转的活力。
2.3 PPP模式是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创新形式
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需要资金,企业为了发展也需要更多的投融资机会,PPP模式应运而生,满足了政府与企业的双向需求。PPP模式既拓宽了政府的融资渠道,又为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避免了资金闲置,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创新形式。
3 PPP模式下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绿色金融目前面临的挑战
3.1.1 融资困难
众所周知,绿色产业是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生产环节上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以实现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为最终目标的产业。因此,绿色金融涉及的项目往往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和产品研发之中,存在投资期限长、回报率低、风险大等问题,这些问题提高了绿色金融的准入门槛,导致了绿色金融产业融资困难。
3.1.2 绿色金融产品单一
目前,我国主要的绿色融资产品为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据央行统计,截至2018年末,我国共发行绿色债券超过2800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接近6000亿元,位居全球前列。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为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新增1.13万亿元,占同期企业和其他单位贷款增量的14.2%。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PPP、绿色租赁等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缓慢。单一的绿色金融产品无法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且提高了融资成本,加大了金融风险。
3.1.3 宣传度不够,大众缺乏相关概念
绿色金融是近年来才产生的新兴词汇和新概念,因而大众对其关注度并不高。随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推进、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进一步实施、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反复强调,人们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然而作为支撑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主要增长力——绿色金融,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无疑阻碍了社会资本进入绿色金融市场,进而成为绿色金融产业融资困难的诱因之一。
3.2 PPP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
3.2.1 风险分担与信用约束机制缺失
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的不平等主体关系,使得政府在PPP模式中总是扮演领导者、决策者的角色,而私人组织则是项目决策的实施者。在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居于强势地位的政府往往会以财政困难、规划变更、政府换届等理由,产生违背合同或不能切实履行合同规定义务等不利于合作进行的行为。风险分担与信用约束机制的缺失造成了极大的違约风险,给私人组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3.2.2 信息披露不够透明,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多方参与的PPP项目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利益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私人组织并不是足够理性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披露不严格、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往往存在一方以牺牲另一方利益为代价而使自身获得更多利益的投机行为,或者双方为了获取更多利益而共同违反合约、违反法律规定。这类行为会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公共产品质量无法保障、公共资源浪费等社会问题。
3.3 人才缺乏、政策制度亟待完善
构建中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构想于2016年提出,目前,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的设立和发展在全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短短五年间,绿色金融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兼具生态环保和经济金融领域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短缺的压力。此外,诸如绿色产业认定标准尚未统一,绿色项目监管、考评及信息披露制度急需完善,第三方认证评估体系尚未建立,绿色金融相关政策亟待完备等问题也急需解决。
4 PPP模式下绿色金融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4.1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
在发展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主的绿色金融产品的同时,积极推广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PPP、绿色租赁等产品和服务,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衍生品市场,拓宽绿色金融投融资渠道。此外,还应注重借助各种工具对绿色金融产品进行创新,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4.2 加大绿色金融概念宣传,使绿色金融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杂志期刊、新闻媒体、线上平台等方式对绿色金融进行科普宣传,提升大众对“绿色金融”概念进一步的认识,使之形成“投资绿色金融产品就是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理念,从而唤醒更多潜在投融资者为绿色金融注资、为绿色金融市场引入社会资本。
4.3 构建风险分担与信用约束机制
PPP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产品质量、项目成本、工程逾期、法律等方面的风险,通过构建风险分担机制,使政府与私人部门明确责任与义务,各自承担相应的风险,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构建信用约束机制,将会降低地方政府的违约率,使项目能够按照合约条款长期稳定进行,在保证私人部门合理利益的同时提高政府的社会认可度。
4.4 强化政府企业监管,增加信息透明度
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力度。要注重解决PPP模式中存在的信息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及时将项目的有关进程、财务信息汇报给相关方面,提高私人部门的运作效率,避免政府部门的贪污腐败和社会部门的违法犯罪行为,从而促进项目的健康运行。
4.5 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制定人才激励计划或设立绿色金融研究所,注重从环保到金融知识体系的跨领域学习,为绿色金融发展输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统一绿色产业认定标准,完善绿色项目监管、考评及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第三方认证评估体系,填补绿色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缺陷,建立配套政策法规,为绿色金融的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5 绿色金融发展的意义
5.1 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PPP模式为地方政府的市政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社会资本,缓解了财政资金压力。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环境治理的同时,政府也有余力地将财政广泛投放在公共卫生、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5.2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PPP模式下绿色金融发展有助于政府职能转变。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将从以政府为主体发行,转变为以社会资本为主导形式建设,使得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社会资本的引入,有利于避免政府的过度干预,提高公共产品的生产效率与服务的总体质量。
5.3 促进生态和谐,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发展是环境政策与国家宏观发展政策相结合的产物。绿色金融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了新能源产品研发、生态农业发展、现代化环境治理与社会上过剩产业资本的结合,有利于推动“去产能、去库存”,加速淘汰落后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同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优化资金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从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带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6 结语
通过扩大绿色金融宣传、增强绿色信息透明度、完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制定绿色产业相关政策,来解决绿色金融投融资难、政府与社会资本信息不对称、绿色发展专业领域技术与人力资本匮乏等问题,从而减轻地方财政压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改善环境治理、协调生态平衡、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纪彦军.我国PPP模式及其发展瓶颈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周月秋.中国绿色金融产品发展与趋势展望[J].武汉金融,2018(05):11-17.
徐敏丽,章丽雯.PPP模式背景下绿色金融的研究综述[J].科技经济市场,2018(04):78-80.
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李晓西,夏光,蔡宁.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J].金融论坛,2015,20(10):30-40.
王苹果,黄子龙,和军.绿色PPP融资的模式创新与策略选择[J].西南金融,2019(02):49-55.
吴钇臻,李杰辉,洪华聪,等.PPP模式下绿色金融问题研究——以闽侯县为例[J].农家参谋,2018(04):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