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秋莹 佘明 吴静文
摘 要: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应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工作制度、育人机制与教学课程等方面促使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形成协同育人局面。本文针对协同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进行概述分析,并提出协同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协同育人;高校;课程思政
引言
课程思政的提出有效化解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孤军奋战”问题,也让高校其他专业教学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配合下达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的。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途径,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协同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
(一)课程思政是高校树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有效途径
信息时代下,大学生们相比80后群体的思想价值更加多元化,一些大学生虽然认为自身应具备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且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对个人主义的事情十分抵触,但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往往呈现追求物质生活、个人利益的现象,甚至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过于功利化,从而导致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受到了巨大挑战,无法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在信息时代下如何通过课程思政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协同育人背景下高校开展课程思政主要格局在于三全育人,根据高校目前课程思政教育情况结合其他专业课程,以拓宽课程思政教育范围,延伸与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效果,有效加强高校立德树人育人成效。
(二)课程思政是高校加强教育工作水平的迫切需求
高校开展思想教育作为是一件长期性的工作,还需要校内全员落实、全员参与、共同建设。从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情况来看,校内思政体系建设较为成熟,且各个职能部门已经逐渐完善,但思想整治教育教师仍缺乏协同育人的教育格局,从而需要加强教师团队专业水平,切实提升课程思政专业性。高校思想整治教育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较为专业,但在育人方面却有所不足。常常发生育人效果与教学效果不符的问题,导致高校思想整治教育违背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和思政教育课程的应有效果。新时代下,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应结合协同育人理念,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为课程思政,促使学生能够从不同专业课程中吸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还应提升不同专业教师思想教育水平,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思想,形成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的协同思政课程育人格局,有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三)课程思政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法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于立德树人理念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既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法,也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习近平书记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强调“高校应将课程思政贯穿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不同教学课堂育人功效,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能够与不同学科形成协同共进的作用”。由此可见,协同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并非是对现有课程进行优化,也不是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添课程,而是在其他课程与高校的各个教育环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学生能够身处校园中便可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协同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对策
(一)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应秉承的原则
首先,应秉承因材施教原则,采取针对性设计策略,根据高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其次,应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加强课程思政实效性,如学生所关注的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等,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最后,在课程思政中融合养成教育,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吸收,都促使学生能够在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上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课程思政实施原则
协同育人背景下,高校应对课程思政的实施加以重视,根据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展趋势结合高校育人目标对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更新,并在各个专业教学课程中加强思政课程的融合性、衔接性,促使课程思政发挥理想育人效果。同时,高校还应在课程思想实施中积极部署各项教育部门,加快课程思政落实效率,将课堂教学作为协同育人课程思政的重要基地,細致谋划每一步课程思政落实环节,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到提升。此外,在制度建设方面,高校首先应构建协同育人课程思政机制,将现有育人框架进行优化,明确规范协同育人课程思政操作过程与实施要求,促使课程思政在每一个环节中形成规范化、具体化、制度化实施标准,确保课程思政实施工作有迹可循。其次,高校还应明确课程思政主体各项责任,确保校内教育团队能够相互配合,让课程思政在高校中发挥最大教育功效。
(三)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团队建设
在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高校应打造一支具备高水平、高素质的思政教育团队,将其作为课程思政工作骨干力量,充分应用高校现有教育资源,促使高校人才资源分配更加灵活化,通过以点带面策略发挥教师专业教育优势,让课程思政工作形成阶段性、层次性开展效果。首先,高校应对现有课程思政教师团队进行深层次培训,在理论、实践方面加强教师教育水平,确保教师综合能力满足课程思政开展需求。其次,协同育人背景下合理设计教师考核机制,加强教师工作积极性,注重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对现有考评机制进行优化,结合职称、晋升、绩效等考核方式,做到激励后进、表扬先进的考核作用。最后,对现有课程思政教育过程进行质量监控,采取外在测评、内在监控的评价指标方法,实现课程思政教育体系量化策略,促使教师在数据佐证与考核机制的客观评价下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有效路径。
(四)丰富课程思政育人途径
协同育人背景下高校应在思想政治教育原有内容中结合课程思政理念,促使不同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具专业性、衔接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同时,课程思政教师还应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需求、生活需求通过讲解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由于高校实施课程思政的原因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和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而大学生在毕业后需要面对社会、面对工作,从而需要高校课程思政教师积极探索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方法,将社会用人单位与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切实加强专业教师育人与专业实践水平。学校可鼓励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用人单位中了解专业发展行情、社会发展情况、世界发展情况等,在学生与社会的互动下进一步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深入开展,促使学生能够从专业人才的身上感受到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对科研工作的执着,从而被其感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结语
协同育人背景下,高校实施课程思政首先需要专业教师应对思想政治最新内容和专业知识前沿动态具有足够了解,才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在丰富的专业课程中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新时代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亮,顾晓英,李伟. 协同育人视角下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1):125-128.
[2] 王丽华.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路探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71-75.
[3] 张海洋.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的融合逻辑理路[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5):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