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洪志 周长春 冉建宇
摘 要:借鉴教学目标、心智技能、辩证思维等理论原理,以供给规律内涵这一教学内容为思维对象,建构概念教学分析流程原型,在全面解析内涵一级分析的三个环节分析流程基础上,择要例解内涵二、三、四层级分析中成分类别的分析流程。此流程原型例解,对高效地培养大学生分析能力所必需的专任教师意识、能力培养目标、专门课程项目、专任教师能力、课堂教学落实五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分析能力;供给规律;分析流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20)06-0118-08
中国经济转型需要培养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公民、思辨型公民[1]。《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知识结构,促进大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发展。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创新型国家和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能力在本质上是一种心智技能(也称智慧技能),其构成要素之一是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中对立统一的核心环节和方法是分析与综合。辩证逻辑中最重要的就是概念,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原子”,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是理解概念的有力工具[2]。分析是高效的教学方法,而习得分析能力的第一步是建构分析流程原型。在创新战略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创新人才必备的主要基础能力和通用能力之一便是分析能力。遗憾的是,我国大部分高校教育实践忽视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这可从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目标与考核内容)等方面得到证实。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灵活掌握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是教学过程的中心任务[3]。就分析能力培养而言,现有的研究成果很少。以“分析”为主题,主要讨论分析的本质、结构、功能、发展史等,如结合分析方法中分析过程和环境成分来培养大学生语篇分析能力[4]、批判性思维能力[5]、思辨能力[6]等,通过研读相关科学技术哲学、辩证逻辑等著作,发现其中有关分析的研究内容,主要讨论分析的范畴、作用、原理、方法等,但鲜见与高校教学中概念内涵的分析流程原型相同或相近的研究。
本文以例解“供给规律内涵”为分析对象,试图构建结构完整、“理例融合”的概念分析流程原型,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上可拓展教法、学法研究的空间,可细化、丰富、明确心智技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引发对高校素质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再思考和重构,促进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结构和规格结构的改进性研究;丰富、提高学生心智技能,平衡学生心智技能和肢体技能的内在关系,改进学生技能体系,为大学生分析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奠定基础。二是在应用方面,有利于强化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实施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唤醒学生对分析流程原型的清晰意识,诱发学生对分析能力的模仿训练,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进行分析能力训练的分析流程原型案例学材。
一、分析流程原型的理论基础
(一)教学目标理论
分析是重要的教學目标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姆(Benjamin Bloom)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将学校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三大领域,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记忆/回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7]。分析能力,因此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是高校学生须具备的技能。加涅(Robert Mills Gagne)认为教学目标即教学结果,并将“智慧技能”置于依次排列的“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动作技能”各项习得结果之前。教育界学者一致认同学校应优先考虑如何教学生清楚地思维[8],而分析技能就是智慧技能的核心成分之一,是“清楚思维”的利器之一。加涅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义和布鲁姆关于教育目标的分类具有指导意义。在新时代国家创新战略实施背景下,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独立高效的自学能力、实践性创新能力显得日益重要,而这些能力的重要构成成分和基础之一就是分析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理应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
(二)心智技能理论
心智技能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原型理论,将直接为“分析流程原型”的建构提供理论基础。从该理论原理出发,分析也是一种主要的心智技能。因此,分析流程原型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心理学中的技能形成理论。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是人们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9]。技能可以分为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种。其中,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特点,它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
心理学家冯忠良将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10]。其中,原型是指心智技能的原型。心智技能原型为心智活动的原样,即心智活动外化了的实践模式,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心智技能原型定向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原样,了解原型的动作结构,即动作构成要素及动作次序。该阶段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主体的学习任务主要是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操作活动程序,并使这种程序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了解各个动作本体、动作顺序及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与此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讲解确切,示范正确,动作指令明确,并采用复述动作要领的方法来检查原型定向的学习成效。
(三)辩证思维理论
辩证思维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乃为辩证思维,其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联系、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从该理论观点出发,分析是在思维中将思维对象的统一体分解还原成其对立面,即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各部分在一定关系中特有的本质属性、功能以及各部分之间关系的认识活动。其实质或任务就是从思维对象的总体中找出组成它各个方面最为本质的属性[11]。分析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法,是在感性认识所获得的大量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与感性分析不同,它是一种理性的认识活动。分析与综合是形成科学概念、构成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理论的重要逻辑方法[12]。
分析流程即分析的流程。流程是指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这一(或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促使特定结果的实现。分析流程是将输入的分析(或思维)对象整体转化为分析(或思维)对象的成分类别、成分性能、成分联系三大输出结果的连续规律性活动。认识思维对象的复杂构成,离不开考察思维对象的组织成分的类别、组织成分的性能和组织成分的关系,即任何分析流程都是由对思维对象的“成分类别分析—成分性能分析—成分关系分析”三个环节构成,仅侧重点不同。这一分析流程广泛存在于任一思维对象的各层级分析中。
综上,遵循这一分析流程思路,本文将以供给规律内涵教学为例,全面例解在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中供给规律内涵一级分析流程的三个环节。鉴于其成分性能分析和成分关系分析类似一级分析流程中的对应分析和研究主题,故择要例解供给规律内涵的二、三、四层级分析中的成分类别分析,特别是其中的“供给内涵”“商品价格内涵”“规律内涵”“事物本质内涵”等供给规律内涵分析流程原型中的核心成分。
二、分析流程原型的案例解析
供给规律内涵教学分析流程原型例解包括承前启后的四个层级分析所构成的纵向分析流程,每个层级的分析流程又包含思维对象的“成分类别分析、成分性能分析、成分关系分析”三个环节或横向维度,因此,这一分析流程逻辑包括十二个层面的“子分析”及其相应的分析流程。
(一)供给规律内涵的一级分析
首先要聚焦分析的思维对象,即确定究竟要分析什么。如标题“供给规律内涵的一级分析”已明确限定分析对象是供给规律的内涵。
供给规律内涵的一级分析即对“供给规律”进行拆解。供给规律内涵的一级分析属于分析流程原型探索中的顶层横向分析,主要是对三个环节(类别、性能、关系)进行分解。第一,供给规律组织成分的类别拆解。在语义结构上,供给规律这一概念是由供给和规律构成的。所以,可将供给规律分解为层级并列的两个组织成分:供给和规律。第二,供给规律组织成分的性能拆解。供给之性质在于有条件(一定时期和价格条件下厂商愿意且能够提供)的销售量,供给在这里的功能是限定规律适用的特定情境,确定规律在供给这种情境下的特有属性即供给属性;规律之性质在于事物本质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在供给规律这一情境或关系中,规律的功能是反映、揭示“供给”而非“需求”等与其他关联事物间的本质联系。第三,供给规律组织成分的关系拆解。供给和规律在供给规律这一事物中的关系之拆解,此处的规律是具有供给属性而非其他属性的规律,是非原生的、纯粹的一般性规律;相对应的供给是指供给的本质、内涵,不涉及供给的其他方面,是指同其他关联事物的本质相联系(规律化)的供给。据此,解读供给规律内涵的一级分析,仍难以让学生全面、深入、系统地认识其内涵,下文将进一步例解二、三、四层级分析中的组织成分分析。
(二)供给规律内涵的二级分析
供给规律内涵的二级分析包括供给分析和规律分析,两者分别属于供给分析层级、规律分析层级中的一级分析。一级分析将“供给规律”分解为“供给”和“规律”,但这个一级分析是抽象的。若止于一级分析,初学者对供给规律内涵的理解仍处于混沌状态,不能深入理解供给规律的内涵、本质。因此,有必要继续以“供给”“规律”为思维对象进行二级分析。
1.供给规律内涵二级分析之供给分析。按照形式逻辑中概念的特征范式,此供给分析是供给规律内涵分析层级中的一级分析,层级内横向分析包括供给成分类别、供给成分性能和供给成分关系三个分析环节(如图1)。
图1 供给规律内涵教学分析流程原型
其中,对供给成分类别而言,可将供给这一思维对象整体分解为供给的内涵、供给的外延、供给的特征等组织成分。其中,供给的内涵揭示供给的本质;供给的外延則确立具有这一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供给的特征即可供识别的供给的特殊象征或标志,是供给本质的外在表现。供给组织成分分析究竟需要得到供给的几个组织成分,直接取决于教学目标和学情实际,特别是学生现有认知结构的内部因素平衡状况。比如,可视具体情况,将供给作拓展性分析,得到供给的内涵、外延、特征、影响因素、函数、表格、曲线、弹性等组织成分,其中,供给内涵是主要成分,其他为次要成分。这属于本层级内的横向分析,下文三级分析仅涉及供给的“内涵”这一组织成分。
2.供给规律内涵二级分析之规律分析。此分析也是规律分析层级中的一级分析,包括规律成分之类别、规律成分之性能、规律成分之关系三个分析环节。类似于前述的供给分析,将“规律”这一思维对象作为供给规律内涵的二级分析,可得到规律的内涵、规律的外延、规律的特征等组织成分。规律组织成分分析究竟需要得到规律的几个组织成分,取决于教学目标和学情实际,特别是学生既有认知结构中内部因素的平衡状况。比如,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可将“规律”作拓展性的二级分析,得到规律的内涵、外延、特征、影响因素、适用条件等组织成分,其中,“规律内涵”是主要组织成分,其他为次要组织成分。
(三)供给规律内涵的三级分析
供给规律内涵的三级分析包括供给内涵的分析和规律内涵的分析,两者分别属于供给分析层级、规律分析层级中的二级分析。概念的内涵通过定义方式描述,供给的内涵和规律的内涵分别通过各自的定义来实现。
1.供给规律内涵三级分析之供给内涵分析。在西方经济学教材中,从厂商角度看,供给是一定时空内,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在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且能够销售的该商品数量[13]。据此,可分析得到“供给内涵”相对独立的六个组织成分,即一定时空、其他条件、厂商、商品、价格、销售量;或八个组织成分:一定时空、其他条件、厂商、商品、价格、销售能力、销售意愿、销售量。其中,“价格”和“销售量”是对供给内涵进行分析后,得到的反映供给最为本质属性的组织成分。核心词“销售量”能揭示供给的本质。抓住这点就抓住了供给最为本质的属性,就能将它与其他任何事物区别开来。供给内涵的分析对任何“具体供给”内涵的分析具有基础性和范式性的指导作用,在供给内涵的基础上,可以轻松、愉悦地派生、演绎出各种不同商品情境下商品供给的内涵。
2.供给规律内涵三级分析之规律内涵分析。规律是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换言之,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列宁指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规律与现象不同,相对于变动不定的现象而言,规律具有稳定性、重复性、普遍性等特点[14]。由此可见,定义中的“本质”和“联系”是反映规律本质属性的组织成分。核心词“本质联系”能揭示甚至反映规律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抓住这点就抓住了规律最为本质的属性,就能将规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对规律这一范畴的本质需要特别留意,因为它具有基础性、范式性和指导性作用。在规律内涵的基础上,可以轻松、愉悦地派生、演绎出不同情境下规律的内涵。
(四)供给规律内涵的四级分析
供给规律内涵的四级分析包括“供给内涵成分”的分析和“规律内涵成分”的分析,两者分别属于供给分析层级、规律分析层级中的三级分析。
1.供给规律内涵四级分析之供给内涵成分分析。结合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实际的需要,可以进一步对供给内涵的六个或八个组织成分中的某一(或某些)组织成分作必要的选择性分析,从中得到供给内涵中某一(或某些)成分的成分类别、成分性能、成分关系。比如,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价格知识薄弱,则需对供给内涵中的“商品价格内涵”作进一步的分析,即第四级分析: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其核心组织成分是商品价值和货币。
2.供给规律内涵四级分析之规律内涵成分分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实际的需要,可进一步对规律内涵的某一(或某些)组织成分作必要的选择性分析,从中得到规律内涵中某一(或某些)成分的成分类别、成分性能、成分关系。如针对学生既有认知结构中“本质”等方面的基础薄弱点,对规律内涵组织成分中的“本质”作进一步分析,即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15]。
综上,分析层级究竟需要几个层级,或需要哪个层级,各个分析层级内必需的分析环节究竟是一个、两个还是三个,都直接决定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学生既有认知结构中内部因素之间的平衡。这种层层深入分析的方式,可根据学生既有的分析表征,开展教师讲授、学生自学、学生互学、指导学习等方式。不管何种方式,都要重视分析流程的相关理论、范例、训练和生活的多元结合,以便高效地从思维对象维度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中,供给规律内涵的分析是在“供给规律内涵”的基础上展开的分析,分析流程框架如图1所示。图1中,实线方框圈定分析流程原型中的各个分析结点,实线连接分析流程原型中的各个分析结点,实线箭头指向本级分析所得结果;虚线方框圈定相应的综合结果,虚线连接分析流程原型外的综合对象,虚线箭头指向通过综合法归类所得到的新的知识;双虚线方框圈定层内分析和层间分析,双虚线连接层内分析流程、层间分析流程中的各个分析结点。
三、结论与启示
分析流程原型例解,旨在呈现教学中的一个分析流程原型,以期从心智技能形成的视角引起人们对学生分析能力培养的重视,进而引发对高校素质教育目标结构、能力目标结构、课程目标结构、教学目标结构、考核目标结构的再思考和改进。通过对供给规律内涵教学分析流程原型例解的分析,主要有四点发现:一是教学分析流程原型,包括“成分类别分析、成分性能分析、成分关系分析”三个分析环节,这三个分析环节普遍寓于思维对象(供给规律内涵)各层级的分析之中,三个分析环节构成各个分析层级内相对的横向分析流程;二是该原型包括思维对象(供给规律内涵)四个不同层级分析中的上位分析与下位分析,这些上、下位分析构成思维对象分析中的纵向分析流程;三是横向分析流程与纵向分析流程相互交织形成网络式分析流程原型的架构;四是分析流程原型中的層级数量以及思维对象组织成分的类别、性能、关系等,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全面或有侧重地展开分析,主要取决于教学目标同大多数学生既有认知结构内部要素之间的平衡。在分析流程原型中,供给规律内涵分析流程原型的例解,为其他教学内容的分析流程提供了一个案例式教学材料,也为分析流程的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等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为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打下了基础。因此,探索、呈现教学中的一个分析流程原型,对于高校教育教学具有积极作用和启示。
(一)强化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意识
加强学生分析能力培养的意识。高校教育主体特别是专任教师,需要适应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独立高效的终身学习诉求,从课程标准、学期授课计划、课堂教学方案的制订,课程的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的考核等方面加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意识。高校教务处、教学督导机构、教学系部、各专业教研室,要强化高校专任教师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意识。
(二)落实并凸显分析能力培养目标
在创新时代的高校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分析能力不能游离于学生目标能力体系之外,学生分析能力培养有必要真正纳入高等教育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系中。学生分析能力培养目标不能止于相关文件、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教育主体特别是高校各级教学业务部门、专任教师,应将学生分析能力培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并且在各门课程标准、学期授课计划、课堂教学方案、课程教学实施、教学考核内容等方面得到充分、全面的凸显。
(三)开发专门课程或专门教学项目
教学是课程的实施,任一类型的教学都离不开相应的课程支撑。旨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教学需要有对应的专门课程或专门的教学项目作为支撑。因此,应围绕学生分析能力培养,对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条件等进行界定、选择、组织、评价的可行性研究,并通过课程实验对其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满足长期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教学需要,或者采用相同的模式开发专门的教学项目,以满足短期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教学需要,可供选用的有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辩证思维等方面的教学材料。
(四)改进并提升教师自身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是个体成功拆解思维对象的主观条件。高校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改进自身的分析能力。一是应刻意留心、高度重视“分析”这一事物,形成本能的“分析”意识;二是要加强研读、深入理解分析的本质、流程、规则以及分析之于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的功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分析的积极情感体验;三是在教学、科研、服务、育人等实际工作情境中刻意训练、反思,改进自身的分析能力。
(五)落实培养分析能力的教学实践
高校各专业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专门课程或专门教学项目纳入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学期授课计划、课堂教学方案、考核目标之中,可通过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专门课程教学、专门项目教学(含专题讲座),或结合专业内容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依据心智技能形成理论,遵循分析流程原型的定向、操作、内化三个环节,开展刻意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教学活动。
本文为高校经管类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训练学生分析能力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分析流程原型案例,同时也为学生分析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奠定了一个分析流程原型的基础。下一步工作将采用多案例或实证分析方法进一步检验分析流程原型构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研究其应用于教学过程后发挥的实际价值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志武.中国教育不转型,大多数孩子只能卖苦力[J].记者观察(上),2017(11):69-71.
[2] 吴迪.辩证思维中的分析与综合[J].知识经济,2013(17):131-132.
[3] 孙桂华,杨晓华.浅谈对大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5(4):84-85.
[4] 佟秋华.培养大学生英语语篇分析能力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3(10):38-39.
[5] 蘇冬凉.高校英美文学课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6(2):125-128.
[6] 罗玉交.关于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思辨[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1):149-154.
[7] 洛林·W·安德森,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167.
[8] R.M.加涅,W.W.韦杰,K.C.戈勒斯,等.教学设计原理[M].王小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53.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427.
[10] 裴娣娜,刘翔平.中国女性百科全书·文化教育卷[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112.
[11] 周钺,宋国忠.论分析与综合观的历史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42-47.
[12] 徐小钦,何跃,张德昭,等.科学技术哲学概论[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5.
[1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89.
[14] 刘佩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辞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18.
[15] 廖盖隆,孙连成,陈有进,等.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上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217.
(责任编辑:张新玲)
Abstract: By using the theoretical principle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psychological skills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the paper takes the connotation of supply law as the thinking object, so as to construct the prototype of conceptual teaching analysis procedure.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three links in the first-level connotative analysis of the supply law, it then elaborates the analysis procedure of component categories with typical cases in the second-level, third-level and fourth-level respectively. The analysis procedure of prototype example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in at least five aspects: full-time teachers awareness, ability training objectives, specialized curriculum projects, full-time teachers ability and classroom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Keywords: quality education; teaching objectives; analysis ability; supply law; analysis proced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