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硕
摘 要:随着各高校教育改革,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是未来教育改革的大趋势。辅导员作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力量,是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主要传播渠道。本文简单阐述了辅导员“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时代价值,具体分析了辅导员“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相关策略以及构建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辅导员;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引 言
新时代的背景下,辅导员在高校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只有做好辅导员的相关工作才可以培养出学生的优秀品格并且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面发展。我国一直十分重视高校的育人教育,并且做出了相关举措,希望落实立德树人。不断探索新时代下的高校育人路径,努力提升育人水平,全面提高各个高校的教育质量。
一、辅导员“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时代价值
高校作为实施“立德育人”的主阵地,承担着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和国家民族的使命。课程思政教育主要做法和教育方式应该遵循以下几点规律。符合新时代要求、明确立德和树人的原则,只有将价值传播和知识传授有效的结合起来,才可以真正实现价值和知识的统一传播。进行相关工作时,教育辅导员和相关专业课教师都应该加入其中,彼此扶持彼此促进,将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中。
習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以人出发,着重点在于育最后是全。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为基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全面发挥课程思政中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就是奋斗,培养其相关的奋斗价值观并且鼓励新时代的大学生争做时代奋斗者。
二、辅导员“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作用
(一)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完成高校的教育教学任务离不开相关教师队伍的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往往离不开深入的师资培训。为加强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以及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其管理能力和教育质量,需要借助高校辅导员训练营,对其进行一对一的专业培养[1]。
例如,学校可以让辅导员走出去,学习国外或其他省市高校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相关技能。施行“走出去”和“引进来”等有关政策,将此政策落实到日常学校的管理之中,组织校内各学院和各专业的辅导员进行交流活动。形成互相交流的良好行为,全面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改善辅导员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实效性。
(二)完善“课程思政”改革
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理念,建设以思政课为主的教育核心体制。对校内校外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积极的发掘选取,开拓学生的视野,充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自身人文素养。为适应当下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独立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顺应新时代“互联网”的强大背景,高校中各个教育教学模式应顺应时代发展,坚持与时俱进合作创新。根据高校相关的教育教学背景,与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研发出相关思政教育网络教育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实现网络平台的相关思政教育。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令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并建立相关学校各个学科的网络教育管理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
(三)建立“课程思政”相关制度
高校的学习生活中,学生都统一居住在学校的公寓。学校的管理离不开学校公寓的管理和建设,所以学校应当更加注重将相关思政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建设根据学生生活的教育管理制度,注重探究校内学生公寓的公寓文化育人模式。加大学生公寓的文化建设力度,可以通过日常对学生公寓的管理,渗透关于思想政治上的教育,打造出积极向上的、文明且团结的并且富有活力的居住氛围,使其成为思政教育的另一个育人阵地。
三、辅导员“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方法
(一)达成思想共识
根据“课程思政”的相关教育背景,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职责为协同育人,加强学风建设。其根本教育目标为培育时代背景下的新人,因此,辅导员和教师育人目标是一致的、教学对象是统一的、教学内容是互补的、教学方法是交叉的。必须将思想达成共识,把“课程思政”的相关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明确辅导员和教师关系,确定辅导员职责和教师定位,将相关责任作为激发工作热情的动力,形成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才可形成协同作用。在工作过程中理顺师师关系,将二者协同目标作为全员育人的新模式,组织学工教学协商座谈会或者专业课教师和班主任等学业教师的交流会等相关内容,不断优化教师的教育本领,提升其教育育人效率技能。
(二)构建融合格局
及时找出高校辅导员与高校教师的共同点,构建出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融合格局。通过组织学工联动会、学风建设反馈会等等活动,使辅导员可以充分参加到专业课教学活动中,保持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常沟通、常联系,增强互动性,保证其可以围绕学生思想、关心学生状态以及服务学生。在辅导员与教师的沟通过程中,应建立合作状态探究并制定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从课堂的教学内容出发,不断探索课堂内的学科文化、学科历史、专业素质以及人物故事等等课程内的资源,深挖学科学习领域所涉及到的专业素养、国家情怀、职业道德以及反映出的社会责任等深刻的内涵。形成相关具有思政味道的学科内容,充分体现出具有核心素养的教育课题,全面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覆盖[2]。
(三)创造协同模式
建造协同合作的模式,可以通过专业课教师负责第一课堂的教育工作,辅导员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策划工作。同时,辅导员在做活动组织和实施时,也应做好第一课堂的辅助工作。及时掌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实际做出学风建设方案。此外,专业课教师为更好地了解学生思想情况,可以通过组织与辅导员的座谈会和研讨会。进行专业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担任学生的班主任、学业导师和指导教师等等方式,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更加具体的参加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过程中去。全方面实施教育和育人相结合的方式,课上课下协同教育。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教育过程中的任务重大。不仅服务学生的校园生活,还承担着学生的思政教育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应根据国家提倡内容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在全校上下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辅导员的工作应该更加专业化、具体化、实际化。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主,借鉴相关高校的优秀教育经验,以树立学生完善思想政治建设为目标,创新立德树人的育人模式。实践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相关思政教育经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玉凤.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0(01):31-33.
[2] 周率."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与实施策略[J].活力,2019,000(00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