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彦
摘 要: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高中物理教学也随之发生了较大改变。高中物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具有较高要求,但目前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策略
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及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以提升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传统教学中,高中物理比较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但轻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抽象思维也一样重要。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应该进行改进,不断重视并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1.学校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较低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对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式都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学校需要培训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但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深,导致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执行力不足的情况,这样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知识点偏差的情况,使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而使教学难度增加。
2.教学观念和模式比较落后
虽然高中物理已开展新课程改革,但多数学校的教学模式还比较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简单应用能力,忽视学生学习素养和物理学习兴趣。教师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仍沿用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虽然一些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没有先进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
3.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有较大差异
刚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生,突然学习较多及较高级的知识内容,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抵触心理,从而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目前,高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物体的运动规律、受力分析以及动力学等问题。这些课程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作用,但是学习难度较高使学生出现抵触心理,导致教师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比较困难。而且,由于学生在知识接受程度、综合素质方面的差异,也增加了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难度。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高中物理教學过程中,应尽量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有较多的思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透过物理现象看本质,逐渐理清知识的分析、探究、归纳、总结等要素间存在的关系,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
例如,“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课题教学时,教师可以提问:“同一高度下,不同重量的物体哪个先落地?”然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展开研究,并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及总结。实验过程:(1)观察同一高度释放的树叶和石头,谁先落地?(2)同一高度释放相同的书本,平着下落和竖着下落相同吗?这些不同的问题,教师都可以提出来让学生进行观察探究,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这种自主实验探究的方式能够极大地发散学生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灵活掌握物理规律
物理现象一般都具有规律性。教师可以通过物理联想来让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使学生形成物理规律迁移思维,通过了解物理的实用效果来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实践结合理论,可以让学生爱上物理分析,并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电生磁,磁生电”这一物理现象,学生要知道感应电流是因为磁通量变化而出现的,并且其还可以产生感应磁场,因此可总结出:磁通量为因,感应电流为果,并因此产生电流磁场,同时因果是对应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动量变化关系以及事物的因果关系。通过这种因果关系来了解不同事物,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创建物理抽象框架
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能够逐渐研究理论知识、分析数学关系、思考物理现象,从而提升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建立起抽象思维框架,有利于其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认知水平和综合能力。高中物理学习方式一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开展分析和逻辑推理,学生根据问题来进行思考,并且自主进行问题的解决,教师的作用为引导帮助。例如,“机械守恒定律”课题中,测量实验数据可以采用自由落体、刻度尺等多种方式,教师在实验前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一一探究。
综上所述,虽然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受阻,但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建物理抽象框架、灵活掌握物理规律等策略来解决。新课改如火如荼进行的浪潮下,学校也应该紧跟潮流,不断创新物理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国家培育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亚庆.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9(22):70.
[2]李琴.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71.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