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面临着严峻挑战,传统教学模式也暴露出诸多弊端和缺陷。作为新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数学核心素养为新形势下教师的改革与创新工作指出明确的方向。将核心素养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全面发展,这是推动数学教育事业长久、稳定发展的驱动力。本文先简要阐述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再从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这三个方面就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实践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
前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知识时代”逐渐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核心素养时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需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然而,就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多数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实践策略缺少认识,未在教学工作中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质量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就如何依据核心素养要求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分享几点思考。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概述
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是学生价值观、能力、品质、认知的综合体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使自己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及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和基本技能,而数学核心素养就是这一课程目标的体现,也为新形势下教师展开教学工作指出明确的方向[1]。从根本上来说,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看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事物,用数学方法处理问题,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充分发挥数学价值,使自己很好地适应社会并且能够有效实现自己的价值。具体来说,数学核心素养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据分析。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知识结构有序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学科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连续的判断、计算、综合、分析等完成数学课程的学习,以此增强学生数学思维质量[2]。
二、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奠定核心素养渗透基础
传统的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功利性,为了考试而教,为了分数而教,是低效的应试教育模式,在课堂上,教师主要采取“题海战术”“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其教学目标就是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吸收知识,在考试中考取好的成绩。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新课改逐渐深化的今天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保证在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方法行之有效,教师首先要树立先进的、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将“以生为本”的思想观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3]。具体来说,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指出明确的方向。从思想上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更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好的未来,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有丢掉过去传统的、片面的应试教育观念,核心素养的渗透才有坚固的、扎实的根基,其落地效果也就得到了根本的保障。
(二)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拓宽核心素养渗透渠道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将数学知识如公式、概念、定理等直接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机械的记忆。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浮于表面,虽然学生记住了知识,但是很多学生并未理解透彻,对定理、概念、公式的理解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学生遇到一些灵活的数学问题,或者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相应的问题情境,不知道如何有效运用数学公式、概念、原理等去解决。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应当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此拓宽核心素养渗透渠道,促使新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地。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然而,小学生与外界信息的交换主要通过感官如眼睛、耳朵等。所以,为了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促使学生吸收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形象、直观的事物为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做好过渡和铺垫[4]。如指导学生识数时,教师可给学生分发计数棒,让学生直观的看到,“1”对应的是一个物体,“2”对应的是两个物体,从而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和感知数字。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认识两位数、三位数,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
又如,教师可以运用体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直观想象主要是指通过空间想象对事物的变化与形态进行感知,借助几何图形对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这对增强学生数学信心、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有积极作用[5]。例如,在指导学生认识“分数”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折纸。首先,让学生拿出一张纸,然后将纸对折,平均分成两份,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其中一份是原来一张纸的一半,然后再进行对折,学生可以看到其中一份是原来一张纸的四分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理解了“分数”的概念,直观想象能力也得到培养。又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摆火柴棒,如“16÷3”这个式子,让学生用16根火柴棒摆三角形,学生发现,这可以摆5个三角形,还剩下1根火柴棒。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针对余数除法算式进行分析和总结,接着顺利过渡到多位数除法的学习中,既让学生认识到余数的内涵以及有余数除法的特点,还能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又如,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并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数学的工具作用得到发挥[6]。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就是这一目标的具体体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法。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有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超市的图片,给学生打造一个具有生活化气息的课堂。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图片上各种货物的商品价格带领学生认识小数,如4.5元一桶的方便面、2.9元一瓶的饮料、3.2元一斤的西瓜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小数指导学生认识小数的内涵。与此同时,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教师可以立足实际生活设计问题,如“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小明去小卖部買了1个文具盒、2支圆珠笔、1块橡皮,已知文具盒12.5元,圆珠笔一支3.5元,橡皮1.8元,问小明买了这些学习用品一共花了多少钱?”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从心理上缩短学生会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7]。
又如,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以此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稚嫩,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找不到突破口。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在授课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的思维在互相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相互碰撞,以此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8]。在设计探究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确保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思维特点,而且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例如,在指导学生比大小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这样一道问题:“有语文、英语、数学三位老师,已知数学老师比英语老师小6岁,语文老师比数学老师大13岁,问语文老师比英语老师大几岁?”很多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不知道如何着手,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阐述自己的思路,在互帮互助的环境下计算出结果。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从而促使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地。
又如,教师可以使用游戏教学法,以此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数学运算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很多学生对运算存有排斥心理,在运算的时候抱着敷衍、应付的心理,学习效果不理想。核心素养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化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以此提升学生的运算准确率和运算速度[9]。例如,在“分数加减”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逐个展示分数式子,有加法有减法,每展示一个式子后,让学生快速计算并举手抢答,规定最先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为获胜者,每场获胜者可以获得1分奖励,最后累计得分,给予最高分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运算过程充满乐趣,不仅可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又如,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数据分析素养是一个重要观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统计与概率部分的重点内容,具备数据分析素养,对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有重要意义。为了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素养,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然后让学生根据具体的任务进行数据分析。例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时候,教师可以提前收集全班学生生日的信息,然后以十二、一、二月这三个月为冬季;三、四、五这三个月为春季;六、七、八这三个月为夏季;九、十、十一这三个月为秋季,然后按照全班学生的生日信息统计每个季节过生日的总人数,再计算出每个季节的百分比,将圆形分成四个部分,即四个扇形。这种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强化核心素养渗透力度
教学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参与积极性、听课效果以及学习自信心等。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时往往只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效果,譬如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考察。这样的教学评价充满功利性,容易打击学生自信心,而且不利于学生深入了解自己,也就不能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纠正自己。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应当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利用优质的教学评价促使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地。首先,对于评价指标,除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还要根据核心素养要求纳入其他目标,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数学建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一方面,通过这些指标的纳入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余注重自身建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丰富教学评价指标,可以提升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从而拓宽教学深度。其次,对于评价主体,除了教师实施评价,还可以通过学生互评、自评的方式进行评价,相较于教师单一化评价,多主体评价能够提升评价的客观性,还能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再则,对评价形式进行优化,除了以考试、作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写数学日记、实地调查等方式实施评价,以此强化核心素养渗透力度,促使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地。
结论:
综上所述,新教育形势下,在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研究和实践的问题。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工作中,这是教学效益最大化、教学目标准确性、教育观念现代化三者的兼顾与统筹、促进与发展、协调与统一,也是实现学科育人的必要需求。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当革新教育理念,树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并且根据核心素养要求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持续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彭剛.核心素养条件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137-138.
[2]何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与内涵研究——基于美英等五国数学课程目标比较[J].数学教育学报,2019(05):84-91.
[3]丁爱平.把握数学本质 培养核心素养——以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一课的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7(26):61-64.
[4]陈凌芳.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152-153.
[5]张淑玲.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83-85.
[6]叶鸿琳.在“真实”的课堂中经历“有效”的数学学习——例谈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施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1):82-83.
[7]蓝艺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6):51-54.
[8]张莹莹,朱丽,吴晓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9):103-104.
[9]陈敏.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第六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综述[J].人民教育,2017(23):46-47.